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不同支架置入策略对"罪犯血管"血流状态和短期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针对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15 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6 1± 12 )岁于发病后平均 13天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所有患者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观察住院期和随访期的临床事件。结果  15 4例患者共植入 173个支架 (平均 1 1个 /例 )。支架植入的指征 :选择性初发病变 (denovo)占 2 4 3 % ,急性或濒危闭塞占13 9% ,有发生闭塞高危因素的病变占 6 1 8%。所用支架主要为Nir支架 (2 6 % )、Multi Link支架(19% )、XT支架 (13% )、Crossflex支架 (10 % ) ,等等。支架植入时最大球囊充盈压力为 (12± 2 )大气压。平均残余狭窄 (7± 8) %。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心肌梗死和需重复再通治疗 ,但术后“微坏死(micronecrosis)”率为 1 3%。术后 6个月病死率为 3 9% ,Q波型或非Q波型心肌梗死率为 1 9% ,支架内再狭窄而行再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率 6 1%。总的无心脏事件存活率为 89 6 %。结论 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安全的 ,并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但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血栓负荷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栓抽吸后,延迟置入支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血栓积分评分≥2分,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或)血栓抽吸后血栓积分评分≤2分的STEMI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即时支架组(65例)和延期支架组(64例)。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积分、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积分即刻支架组显著低于延期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期支架组术后6个月较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其中LVED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支架组6个月后较入院时LVEDV、LVESV升高,LVEF降低,其中LVESV升高(P〈0.05)和LVEF降低(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内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主要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两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即时支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延期支架组显著增多(P〈0.05),使得即时支架组MACE事件发生率较延期支架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延期支架组住院天数较即时支架组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且住院费用显著增多,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经PTCA、血栓抽吸、强化抗栓处理后延迟行支架置入,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使MACE事件发生率下降,但延期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三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死亡终点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半年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类是两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临床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N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支架内最小管腔内径(MLD)、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术后hs-CRP、SOD、NO及PAI-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LD均减小,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具有调节纤溶系统平衡及保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52例,按性别分为两组,女性组102例,男性组3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实验室检查、心脏功能和结构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发病年龄大[(66.4±10.6)岁比(58.4±11.1)岁,P0.001],就诊时间晚[(4.6±4.9)h比(2.6±1.9)h,P0.001],GRACE评分高(206.5±45.1比186.7±50.5,P0.001)。此外,女性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14.7%比32.6%,P=0.037),术后发生慢血流及使用IABP比例高(11.8%比4.6%,P=0.008;11.8%比5.4%,P=0.026)。女性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MB、高敏肌钙蛋白I和B型利钠肽峰值均显著高于男性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男性组(53.9%±10.3%比57.9%±8.2%,P0.001)。女性组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组(7.8%比2.3%,P=0.013)。结论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大,就诊时间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重,血管开通后发生慢血流比例高,术后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而使冠状动脉血栓性完全阻塞引发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早期、持续、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是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明显缩小心肌梗死(MI)面积,挽救心功能,显著改善临床预后。近年,随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策略认识的提高和辅助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STEMI 12 h内再灌注治疗成功率提高40%,院内和30 d病死率降低50%。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的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已在大多数医院得到建立。同时,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使STEMI 1年无事件生存率明显改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药物支架(DE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03~2009-04共216例确诊为STEMI的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支架(DES)组(n=117)和裸支架(BMS)组(n=99),术后长期随访,观察术后12个月随访终点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ISR)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成形等)发生率。结果 216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均成功。介入治疗3~12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DES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在STEMI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血栓形成引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特征及预后.方法 31例因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ST组)和93例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STEMI患者(对照组)接受直接PCI治疗.记录各例临床和PCI特征及1年随访结果.研究主要终点为院内及1年累积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组年龄较大(69.9±11.4岁比63.7±13.6岁,P=0.01),糖尿病(41.9%比22.6%,P=0.04)和既往心肌梗死史(29.0%比11.8%,P=0.02)明显增多;直接PCI后冠状动脉TIMI 3级血流显著降低(45.2%比92.5%,P<0.001).ST组院内死亡率(16.1%比3.2%,P=0.01)和MACE发生率(25.8%比7.5%,P:0.007)显著增高,术后1年总生存率及无MACE生存率显著降低(分别为77.4%比92.5%,P=0.016;59.4%比85.1%,P=0.001).结论 DES血栓形成引起STEMI患者即使接受直接PCI治疗,其院内死亡及MACE发生率仍显著高于由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行介入治疗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入选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604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79岁)524例和高龄组(≥80岁)80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结果、术后出院带药情况,记录终点事件,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与老年组比较,高龄组术后血流TIMI 3级比例更低(96.3%vs 99.0%)、平均支架长度更短(31mmvs 38mm)、男性、吸烟、术后应用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比例降低(P0.05)。2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21.3%,P0.05)。结论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100例STEMI患者行冠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对梗死相关血管行血栓抽吸术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试验组52例应用IVUS评价梗死相关血管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性质及是否夹层,决定是否置入支架,以及是否达到支架置入术后IVUS满意标准,如没有,则进一步干预,直到满意。对照组48例根据CAG结果决定是否置入支架,以及支架置入术后是否达到CAG的满意标准,如果没有,则进一步干预,直到满意。结果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远端TIMI血流,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及EF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出现与IVU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介入诊疗中应用IVUS是安全的、可行的,支架置入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收集比较有关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时即刻植入支架(IS)和延迟植入支架(DS)的随机对照和队列研究,对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比较IS和D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3大数据库检索2017年5月前关于比较IS和DS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文章,将IS患者作为实验组(IS组),DS患者组作为对照组(DS组),以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远端栓塞发生率、靶病变血管开通率(TIMI 3级)、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率、主要出血发生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对应的OR值和95%CI,并分析异质性及其来源。结果:最终有8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包括2 181例患者,其中IS组1 262例,DS组919例。与IS相比,DS能够显著降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OR=4.55,95%CI:2.14~9.68)、远端栓塞发生率(OR=9.14,95%CI:3.47~24.10),提高靶病变血管开通率(TIMI 3级)(OR=0.22,95%CI:0.12~0.43);然而两组在MACE发生率、TVR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主要出血发生率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STEMI患者中,DS与IS在MACE发生率、TVR、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与主要出血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DS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与远端栓塞发生率均较IS低,靶病变血管开通率(TIMI 3级)较IS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与金属裸支架(BMS)的围手术期和手术后中期临床预后的差异。方法:因STEMI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置入支架治疗的258例,分为SES组和BMS组。记录患者住院期和随访期内临床资料,比较2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2组基线情况、术前术后的用药和随访时间、成功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和随防期内,2组总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管重建的发生率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随访期内的无事件生存率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3%∶87.7%,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时置入SES安全有效,住院期与中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STEMI置入SES对患者不良事件的长期影响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罪犯血管TIMI分级为闭塞病变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探索CAMI-NSTEMI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罪犯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211例,分为罪犯血管闭塞组(TIMI≤1)和非闭塞组(TIMI≥2),分析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罪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以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时长和CAMI-NSTEMI评分为标准,分为早期组(≤24 h)、延迟组(>24 h)和低危(≤79)、中危(80~101)、高危(≥102)3组,分析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部位和狭窄程度。结果:NSTEMI患者的既往PCI史、肌钙蛋白峰值、脑钠肽(BNP)是罪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期PCI和延迟PCI两组的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I-NSTEMI评分低、中、高3组的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 ST segment elevation ,STSE)对于非STSE型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 )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非STSE 型AMI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观察各导联ST段压低情况及是否存在T波倒置。对所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VR导联STSE多见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厚以及V1导联STSE的患者,在其他导联广泛ST段压低的患者中也较为多见;此类情况在T波倒置患者中较少见。本研究中,22例在住院时死亡,其中5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死亡率的不断升高和aVR导联STSE的等级不断上升相关。多重变量分析表明,aVR导联STSE已经成为预测住院死亡的独立重要变量。 aVR导联STSE大都与住院患者的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发生心力衰竭相关,但是与血清肌酸激酶或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的水平高低没有相关性。结论如果aVR导联STSE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联系,能够在大样本非STSE型AMI患者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那么aVR导联STSE就可以成为选择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个较为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于凤彬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35-3736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供血区域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患者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发生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东明 《心电学杂志》2002,21(4):203-204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同期86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作比较分析。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生前后心绞痛显著高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但泵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肌酶显著低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P<0.05),住院死亡率低(P<0.05),住院4周梗死延展无差别(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心功能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正>开通闭塞血管、挽救存活心肌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治疗的关键,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溶栓治疗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快速、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已成为STEMI治疗的主要方法。在众多接受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老年患者因合并症多、血管病变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31例(康复组),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50~73(61.20±11.33)岁;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到达医院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分析导致院前和院内延迟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连续住院的329例STEMI患者,分析社会描述性变量、临床、心理因素等对院前延迟的影响。将门-住院时间分成≤60min和60min两组,分析延迟因素。并做心肌梗死知识及来源调查。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3个、发病时担心打扰别人与院前延迟长有关,而症状进展、重视反应和直接到定点医院则与院前延迟短有关。影响患者门-住院的因素是急救车转运、急诊就医和就诊1次。结论患者发病后到院及院内延迟明显,需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症状发作后的求医意识,提倡急救车转运,缩短签字同意时间,同时强调减少院内环节,缩短院内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