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苦瓜多糖(Momordica charantia polysaccharide, MCP)对右旋糖酐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MCP, 用其治疗DSS诱导的UC。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组和DSS+MCP组, 每组5只, 每天监测小鼠的体重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收集小鼠结肠组织和血清, 采用HE染色、ELISA、RT-q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肠道组织、炎症因子、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变化。结果 MCP通过恢复小鼠体重和大便黏稠度降低DAI, 减少出血, 从而改善DSS诱导的UC。另外, MCP能够修复结肠组织的黏膜屏障功能, 降低炎症细胞浸润, 减轻黏膜层和肌肉层水肿, 保护UC小鼠的肠道。MCP处理后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 CD4+T细胞水平也降低。结论 MCP通过抑制小鼠体重下降、修复结肠组织损伤、改善免疫系统紊乱、抑制DSS诱导的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配体1A(TL1A)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干扰素γ(IFN-γ)促进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肠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慢性实验性结肠炎相关野生型及TL1A(L-Tg)转基因型肠纤维化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评估结肠炎症程度,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肠纤维化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的比例,ELISA测定上述细胞IL-17和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的体重下降更明显,DAI评分、病理学评分和结肠组织MPO含量均显著增高,且马松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提示纤维化程度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的CD4+IFN-γ+T细胞和CD4+IL-17+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ELISA测定脾、淋巴结及肠黏膜固有层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CD1d~(-/-)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为研究对象,探究CD1d分子在小鼠结肠炎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取SPF级C57BL/6小鼠和CD1d~(-/-)(C57BL/6背景)小鼠,每天给予2.5%DSS喂养,连续6 d,每天记录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粪便性状、活动情况等,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第6天用FITC-dextran灌胃检测肠通透性,测量结肠长度,并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肠上皮增殖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C57/BL6小鼠相比,CD1d~(-/-)小鼠生存率高(P0.05),体质量减轻缓慢、疾病活动指数(DAI)低(P0.05),结肠长度长、肠通透性低(P0.01),肠黏膜损伤轻,结肠上皮细胞增殖明显(P0.05),肠组织IL-1beta及IL-18表达高(P0.05)。结论 CD1d基因敲除小鼠拮抗DSS诱导的结肠炎,可能是通过促进结肠表达NLRP3炎性小体及其底物IL-1beta及IL-1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圣草酚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SS)及3个不同浓度剂量组(DSS+圣草酚10、20、40 mg/kg)。造模结束后,评估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统计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S);ELISA检测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相关蛋白的表达;TUNEL观察结肠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NF-κB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除DSS+圣草酚10 mg/k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S+圣草酚20、40 mg/kg组DAI、CMDI、HS评分均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NOS、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Bax/Bcl-2、cleaved cas3/cas3);MDA、GSH、LDH含量降低,抗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AKT/AKT、p-P65/P65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圣草酚能够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大鼠UC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表达,改善炎症水平,减少细胞凋亡,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Ⅳ)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和AS-Ⅳ组,AS-Ⅳ组连续灌胃给予AS-Ⅳ(100 mg/kg)7 d。证实AS-Ⅳ对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均无影响后,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DSS组、DSS+AS-Ⅳ组,DSS组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7 d,DSS+AS-Ⅳ组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的同时连续灌胃给予AS-Ⅳ(100 mg/kg)7 d。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q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结肠固有层单核/巨噬细胞比例。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S-Ⅳ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无明显变化,DSS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结肠长度缩短,肠黏膜组织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CCL2、CCR2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DSS组相比,DSS+AS-Ⅳ组小鼠结肠缩短程度和结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水平降低,Ly6C+MHC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7(IL-27)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结肠组织学及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进食饮水)、DSS模型组(饮用3%DSS溶液)、低剂量IL-27组和高剂量IL-27组(在饮用DSS溶液的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500ng和1μg IL-27)。12 d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损伤指数(HI)评分评估炎症程度,取结肠组织行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取血清行ELISA检测IL-1β和IL-1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DAI评分和HI评分提示小鼠的结肠炎症明显增强(P0.05),NLRP3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增高,NLRP3和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增高,血清中IL-1β和IL-18的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IL-27组的DAI评分和HI评分提示小鼠的结肠炎症明显减轻(P0.05),NLRP3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NLRP3和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降低,血清中IL-1β中和IL-18的含量也减少;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IL-27组除了血清中IL-1β和IL-18含量减少外,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IL-27可减轻DSS结肠炎模型小鼠的炎症程度并且可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和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葛根素(PUE)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PUE调控UC的靶点进行筛选和分析。C57BL/6小鼠自由饮用2.5%DSS水溶液7 d后,观测PUE对小鼠体质量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的影响。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阿利新蓝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变化;qRT-PCR和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细胞因子表达。CCK-8检测PUE对MODE-K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UE对MODE-K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AKT1、TNF、STAT3、CASP3、HIF1A等38个PUE调节UC的靶点,主要涉及TNF、IL-17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DSS+PUE组小鼠结肠缩短程度、体质量减轻程度和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结肠组织TNF-α、IL-1β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体外实验证实PUE减轻DSS诱导的上皮细胞凋亡。结论:PUE可减轻DSS诱导的小鼠U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TLR4/NF-κB信号通路角度观察参苓白术散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自由饮用3%DSS溶液一周以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TNF-α、MIF、IL-10、EG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内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结肠单位重量增加、长度变短,结肠黏膜病理受损严重,血清TNF-α、MIF含量显著升高,IL-10、EGF含量明显下降;结肠组织中NF-κB与TLR4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小鼠血清TNF-α、MIF含量显著降低,IL-10、EGF含量明显上升;结肠组织中NF-κB、TLR4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对DSS诱导的小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LR4/NF-κB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从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缓解肠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调控TLR4介导的炎症性肠病炎性聚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E3蛋白泛素连接酶WWP1基因的小鼠,检测WPP1基因是否被敲除,随后进行分组,分为WWP敲除组(WWP1+/+)和WWP未敲除组(WWP1-/-),两组小鼠再分别喂养菊聚糖硫酸钠(DSS)建立炎症性肠病模型(DSS组)和喂养生理盐水(无菌水组),每组小鼠共10只,喂养7 d,每天检测小鼠结肠炎的临床症状,结束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长度,评估小鼠结肠炎损伤情况,Elisa检测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炎性因子IL-6、IL-10、TNF-α水平,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表达水平。同时使用基因沉默方法敲除RAW 264.7细胞的WWP1基因,使用LPS刺激构建结肠炎症情况下的巨噬细胞环境,检测WWP1+组与WWP1-组细胞中IL-6、IL-10、TNF-α和TLR4、WWP1表达水平。结果 WWP1+/+组和RAW264.7细胞沉默组中WWP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两方面研究白芨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采用0.8 mL,2.5 mg/mL含50%乙醇的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构建UC模型)、美沙拉嗪组(10 mL/kg)及白芨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100、200和400 mg/kg)。造模2 d后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10和TNF-α水平;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10和TNF-αmRNA表达;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中SOD、MDA和GSH-Px指标;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升高,IL-1β和TNF-α浓度及mRNA表达升高,IL-10降低,结肠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及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芨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IL-1β和TNF-α浓度及mRNA表达降低,而IL-10升高,结肠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及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白芨多糖对UC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幽门螺旋菌(Hp)感染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级雌性Balb/c小鼠80只,依次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7 d,于第1、3、5天注射0.9%氯化钠溶液)、Hp感染组(灌服Hp菌液,自由饮用蒸馏水7 d,于第1、3、5天注射0.9%氯化钠溶液)、Hp+DSS组[灌服Hp菌液,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于第1、3、5天注射0.9%氯化钠溶液]、IL-22干预组(灌服Hp菌液,自由饮用3%DSS溶液7 d,于第1、3、5天注射重组小鼠IL-22),每组20只,分别重复上述1~3个周期。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收集粪便做大便隐血实验、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判断疾病活动指数;均于建模成功7 d后采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STAT3表达,透射镜下观察结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评估UC炎症程度,提取结肠蛋白检测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血浆D-乳酸(D-Lacc)。结果空白对照组第3、7、21天DAI评分低于Hp感染组低于Hp+DSS组低于IL-22干预组(P0.05),空白对照组第7、21天体质量百分比高于Hp感染组高于Hp+DSS组,高于IL-22干预组(P0.05)。IL-22干预组小鼠较Hp+DSS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完整、管壁增厚,腺体和隐窝结构基本正常、排列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更少;空白对照组组织病理学评分低于IL-22干预组,低于Hp+DSS组,低于Hp感染组(P0.05)。空白对照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高于Hp感染组,高于Hp+DSS组,高于IL-22干预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Hp感染组STAT3蛋白表达量低于Hp+DSS组,低于IL-22干预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IL-22干预组小鼠较Hp+DSS组和Hp感染组小鼠有更完整屏障功能。空白对照组D-Lac含量低于IL-22干预组,低于Hp+DSS组,低于Hp感染组(P0.05),空白对照组和Hp感染组DAO含量低于Hp+DSS组,低于IL-22干预组(P0.05)。结论 IL-22干预后Hp感染的UC模型小鼠受损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得到改善,肠道杯状细胞及紧密连接蛋白增加,考虑IL-22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骨髓嵌合小鼠探究骨髓来源细胞的CD1d基因敲除在小鼠结肠炎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C57BL/6、CD1d~(-/-)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 Gy剂量~(60)Co的放射源进行γ射线照射3 h后接受骨髓移植构建4组骨髓嵌合小鼠,饮用2.5%DSS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活动情况、粪便性状等并且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第7天用FITC-dextran灌胃检测各组小鼠肠通透性、测量其结肠长度,并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骨髓嵌合小鼠模型研究显示,与移植入WT骨髓细胞的小鼠相比,移植入CD1d~(-/-)骨髓细胞的小鼠质量下降缓慢、疾病活动指数(DAI)低(P0.05),结肠长度长(P0.01),肠通透性低(P0.01),肠黏膜损伤轻、浸润的炎性细胞少。肠组织NLRP3蛋白及其底物IL-18表达高(P0.05)。结论骨髓细胞来源的CD1d基因敲除能够拮抗DSS诱导的结肠炎,且可能是通过促进NLRP3炎性小体及其底物IL-18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虫体蛋白(Soluble adult proteins,SAP)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C57 BL/6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将36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PBS 组)、肠炎组(PBS+ DSS组)、虫体蛋白治疗组(SAP+ DSS组).小鼠连续饮用3%DSS溶液7d诱发急性肠炎,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诱发肠炎的同时,治疗组每天经腹腔注射25μg虫体蛋白,肠炎组注射PBS.每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7d将小鼠处死,观察结肠肉眼或大体病变及组织病理改变.同时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用酶联斑点免疫试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与肠炎组相比,虫体蛋白治疗组的小鼠肠炎症状明显缓解,结肠病理变化较轻,脾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分泌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4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10分泌水平显著升高.表明旋毛虫可溶性成虫虫体蛋白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结肠炎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圣草酚(EDT)干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DSS+EDT低剂量组(EDT 20 mg/kg)、DSS+EDT高剂量组(EDT 40 mg/kg)4组,每组8只,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制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同时予以圣草酚腹腔注射7 d。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比较各组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检测结肠组织MDA含量、MPO和SOD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Nrf2、HO-1、NOQ1、TNF-α、IL-6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Nrf2、HO-1、NOQ1变化情况。结果:与DSS组比较,空白组、圣草酚低、高浓度治疗组DAI评分、结肠长度及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圣草酚低、高浓度治疗组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MP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组相比,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A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模型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及连翘酯苷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模型大鼠5 mg/kg、20 mg/kg和80 mg/kg连翘酯苷A灌胃)。比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IL-4含量;还测定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IgA和IgG水平,以及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和溃疡,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连翘酯苷A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炎症和溃疡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P<0. 05),结肠组织中MDA含量增多(P<0. 05),SOD活性降低(P<0. 05),PBMC中CD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SASP组)、青黛低剂量组(LQD组)、青黛中剂量组(MQD组)和青黛高剂量组(HQD组),每组10只。利用DSS建立UC模型,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法评估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UC组肠粘膜损伤严重,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升高,SOD降低,青黛组可以抑制DSS引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氧化应激反应,与UC组相比,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其作用效果与SASP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黛能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梅丸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炎症反应及细胞焦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式建立UC模型,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乌梅丸灌胃,阴性对照(NC)-慢病毒(LV)或NLRP3-LV尾静脉注射。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病理改变及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结果:UC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典型UC病理改变,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肠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UC病理改变改善,DAI、组织病理评分、结肠组织IL-1β、IL-18含量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低于UC组,结肠长度长于UC组(P<0.05);高剂量乌梅丸灌胃同时注射LV,NLRP3-LV+U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结肠炎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DSS)和黄芩苷治疗组(DSS+baicalin),记录小鼠体重和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q-PCR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的水平,q-PCR实验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Fascin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结果 黄芩苷能降低模型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增加小鼠体重,有效缓解DSS造成的结肠组织形态损伤。黄芩苷能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降低Fascin蛋白与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 黄芩苷通过下调Fascin蛋白和炎性因子表达减轻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 R)及其激动剂吲哚并[3,2-B]咔唑-6-甲醛[6-formylindolo(3,2-b)carbazole,FICZ]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组(每天给予DSS喂养,连续7 d)、DSS+FICZ组(给予DSS喂养连续7 d,从第3天开始腹腔注射1 mg芳香烃受体激动剂FICZ)。每天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7 d后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q PCR检测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结肠长度缩短,肠黏膜明显损伤,促炎因子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升高(P0.05),保护性的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中小鼠体质量下降明显减少(P0.05),结肠长度增加,肠黏膜损伤减轻,同时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P0.05),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芳香烃受体(AhR)对小鼠结肠炎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阳性T(CD4~+T)细胞分泌的Bcl2L12蛋白介导Th2细胞活化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进展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20例UC患儿及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样本,测量血清中Th2细胞因子(IL-2,IL-5,IL-13)和Bcl2L12蛋白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2细胞比例。以CD4~+T细胞内Bcl2L12特异性敲除小鼠(Bcl2L12-KO)及野生型(WT)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硫酸葡聚糖(DSS)进行UC造模,比较Bcl2L12-KO和WT经DSS造模后结肠病变的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结肠组织内Th2细胞凋亡比例等。结果:UC患儿血清中IL-4、IL-5、IL-13和Bcl2L1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BMC中Th2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DSS诱导的UC模型中,Bcl2l12-KO小鼠的结肠炎症情况体及重降低程度明显低于WT小鼠,结肠长度长于WT小鼠。此外,Bcl2L12-KO小鼠的外周血Th2细胞、IL-4、IL-5、IL-13和Bcl2L12水平也显著低于WT小鼠,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离结肠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并进行凋亡流式分析后发现,Bcl2l12-KO小鼠的Th2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WT小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儿血清中Bcl2L12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处于Th2细胞偏向性炎症反应状态,而CD4~+T细胞分泌的Bcl2L12蛋白能够抑制Th2细胞凋亡、促进Th2细胞活化和Th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而促进UC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