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发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特点,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CRS)患者40例,按是否伴发鼻息肉分为伴息肉的观察组18例,不伴息肉的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VAS得分、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评分、患者患处黏膜内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中性粒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鼻塞的严重程度、鼻内镜检查结果评分、鼻窦CT检查结果评分、患处黏膜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T检查评分值及鼻内镜检查评分值均呈正相关(r=0.611、0.852,P均<0.0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呈正相关(r=0.911,P<0.05)。结论 CRS伴息肉患者鼻塞程度较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较高,且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 NP)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诊断ECRSwNP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别纳入实验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联合鼻内镜术)和对照组(单纯性鼻内镜术),其中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通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项表(SNOT-22)评分、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和鼻窦CT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SNOT-22评分、VAS评分、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伴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症状VAS评分、鼻息肉主观评分、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嗅觉功能、鼻阻力、血清总IgE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76例患者中,非嗜酸性组45例,嗜酸性组31例。非嗜酸性粒细胞组鼻息肉在临床病例中占59.2%;两组间症状VAS评分和鼻息肉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0.87,P=0.40;t=0.58,P=0.64)。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嗜酸性组的筛窦病变程度较非嗜酸性组严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2.11,P=0.03),而其余各鼻窦及OMC区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嗅觉功能以及双侧鼻腔总阻力亦无显著性差异(t=0.15,P=0.88;t=0.57,P=0.6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中不起主导作用,对临床症状、鼻息肉大小、嗅觉功能和鼻阻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与筛窦的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本地区成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广东地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成年人患者,收集并对比临床资料、术前血常规、血清变应原、鼻内镜、鼻窦CT及术后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按照鼻息肉病理学特征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39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69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的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广东地区成年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36.1%,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占63.9%,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在合并变应性鼻炎比例、合并哮喘比例、外周血IgE水平、双侧后组筛窦总分、筛窦上颌窦比值、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等指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是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截断值为0.275×109/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2.5%,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截断值为4.3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和73.9%,两者均具有中度的预测价值。【结论】广东地区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以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为主,与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只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分型。  相似文献   

5.
王立英  刘强  曹震 《广东医学》2021,42(4):494-496
目的 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100例,对其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参照相关文献,并按照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进行分组,分为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和嗜酸性粒细胞低密度组,对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比较。除此之外,术前对患者进行Lund-Mackay评分、SNOT-20评分,探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的关系。结果经过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参与此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为53例,低密度组为47例;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68.50±30.45)%,低密度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32.34±25.43)%,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密度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高密度组的Lund-Mackay评分明显高于低密度组(P<0.05),而两组患者间SNOT-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SNOT-20无关(P>0.05),而Lund-Mackay评分与病理学结果皆与其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嗅觉障碍病理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与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因而在慢性鼻-鼻窦炎并鼻息肉嗅觉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该考虑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在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鼻内镜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 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行鼻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给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1、3、6个月及1年时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分级、22项鼻腔鼻窦结局试验(SNOT-22)量表评分。结果:两组间鼻息肉大小、鼻黏膜水肿及鼻漏评Lund-Kennedy评分分级在术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术后1个月时SNOT-2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1年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药1年时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正常,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导航式鼻窦精准给药器在控制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术后复发及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以组织嗜酸粒细胞(Eos)浸润程度来分类伴鼻息肉型慢性鼻-鼻窦炎(CRSwNP)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方法 收集140例CRSwNP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中收集鼻息肉组织评估组织Eos,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结果 将组织Eos以≤50个Eos/高倍镜视野(HPF)为临界点分组时,术前视觉模拟、鼻窦CT、鼻内镜评分,术后3个月及6个月鼻内镜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组织Eo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Eos与外周血Eos百分比及绝对值在置信度为0.01时呈显著相关性(ρ=0.459、0.473,P<0.01).结论 对区分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与非嗜酸粒细胞型鼻窦炎最有意义的临界点可能在50 个Eos/HPF附近(取息肉组织,随机HPF);变应性因素可能对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的Eos增多无影响或影响不大;外周血Eos可能能够成为代表组织Eos高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许丽瑶  安金  付冬琴 《当代医学》2022,28(10):35-37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不同病理分型中的比率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变应原阳性皮肤测试及病理检查,根据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分为中性粒细胞型组(n=25)和嗜酸性粒细胞型组(n=4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指标与细胞水平、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型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中性粒细胞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体组织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外周血内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会影响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局部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李莉  杨立新  周宁 《安徽医学》2021,42(2):162-165
目的 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联合鼻窦CT评分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并接受手术的53例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组织EOS计数,分为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组(n=22)与非嗜酸粒细胞...  相似文献   

10.
陈炜  毛玉  邱昌明  周林路  童敏   《四川医学》2018,39(2):169-172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后,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的疗效及对鼻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50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布地奈德3个月;对照组术后不应用布地奈德。观察两组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内镜黏膜形态评分系统得分;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时采集鼻窦黏膜组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个数、MMP-9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und-Kennde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持续下降趋势(P_(时点)0.05);观察组Lund-Kenndey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别)0.05);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_(交互)0.05)。两组鼻窦黏膜组织MMP-9表达水平均呈持续上升趋势(P_(时点)0.05);观察组MMP-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_(组别)0.05);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_(交互)0.05)。结论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加用布地奈德能够抑制鼻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MMP-9的表达,这可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重  白云丹  李宇  刘鹤  王中亮 《西部医学》2022,34(11):1660-1664
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CRSwNP患者136例,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wNP组(EOS CRSwNP组,n=36)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P组(NONEOS CRSw NP组,n=100)。比较两组临床特点、CT评分系统(Lund-Mackay Scale)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中EOS CRSwNP患者占26.5%(36/136),NONEOS CRSw NP患者占73.5%(100/136);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率、术前VAS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 22(SNOT-22)评分比较,EOS CRSwNP组显著高于NONEOS CRSw NP组(P<0.05);术前CT评分系统Lund-Kennedy 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鼻窦 Lund-Mackay 评分比较,EOS CRSwNP组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窦口鼻道复合体评分显著高于NONEOS CRSw NP组,上颌窦评分显著低于NONEOS CRSw 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EOS CRSwNP组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高于NONEOS CRSw NP组,术后6个月、12 个月Lund-Kennedy 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显著高于NONEOS CRSw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EOS CRSwNP组鼻息肉复发2例,NONEOS CRSw NP组无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CRSw NP患者进行病情评分及CT评分有助于预判分型,且不同分型患者预后存在差异,EOS CRSwNP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行功能性鼻内镜术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鼻腔冲洗治疗)与观察组(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各56例。比较2组鼻黏膜上皮化、水肿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鼻黏膜上皮化、水肿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较对照组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并发症,有助于缓解炎症,促进鼻部症状恢复、鼻窦恢复、患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临床特征及IL-17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OS浸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未发生EOS浸润)和观察组(45例,发生EOS浸润)。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并留取鼻息肉组织待用。检测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静脉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患者行鼻内镜及CT检查,采用Lund-Kennedey及Lund-Mackey评分对患者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进行评估;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EOS浸润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EOS浸润与病灶组织及IL-17表达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患者病灶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内镜检查息肉、水肿及鼻漏方面Lund-Kennede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CT检查结合Lund-Mackey评分在后组筛窦、鼻道窦口复合体、蝶窦及蝶筛隐窝部位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颌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前组筛窦及额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鼻息肉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蝶筛隐窝、蝶窦病变、鼻道窦口复合体、后组筛窦与EOS浸润均呈正相关(r =0.859、0.904、0.955、0.680、0.281和0.421,均P =0.000);上颌窦病变与EOS浸润呈负相关(r =-0.700,P =0.000);鼻漏评分与EOS浸润无相关性(r =0.147,P =0.073)。结论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生EOS浸润时,其病灶组织及血清IL-17水平异常改变,且血清IL-17水平、鼻息肉组织IL-17水平、鼻窦病变情况与EOS浸润相关,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普米克令舒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在采取内镜鼻窦手术后防止复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12月收治100名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名患者。观察组按照常规手术后防感染、防出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进行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采用高渗透性生理盐水配合普米克令舒,进行鼻腔灌洗,1次/d,持续3周。比较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CT、术后复发情况。结果(1)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复发8例中,治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高渗透性生理盐水配合普米克令舒在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在采取内镜鼻窦手术后防止复发的应用中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80例病人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分布情况,探寻以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共80份鼻息肉标本,每份标本切片五张,HE染色,采用效果较好一张计数,每张HE染色切片随机选5个高倍镜视野(×400),手工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数目,取其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统计分析两组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回顾性分析两组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治愈时间。结果两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最多,淋巴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少。在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组织中淋巴细胞最多,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多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治愈好转率明显低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治愈时间明显长于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嗜酸性粒细胞数与治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大部分鼻息肉患者的病理组织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嗜酸性粒细胞越多,治愈时间越长。同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作为评估鼻息肉患者预后及治愈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 CRSwNP)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与鼻内镜术后的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相关性,预判患者年龄、手术疗效与随访干预密度。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204例,并分为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息肉切除、鼻窦开放,鼻中隔偏曲影响引流者同期进行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予射频消融。标本进行病理检查,HE染色后镜下作EOS计数,术后(0.5、1、3、6、12个月)进行鼻塞、鼻漏、头面部胀痛感或者头昏,嗅觉主观症状VAS评分,CT,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分析各个评分对比及变量之间关联性。结果:鼻塞、鼻漏、头昏(术后0.5、1、3、6、12个月)、嗅觉、胀痛(术后0.5、3、6、12个月)在不同时间窗症状评分与EOS计数有相关性(P<0.01),而胀痛、嗅觉(术后1个月)时间窗无相关性(P>0.05)。EOS计数与CT、内镜评分有相关性(P<0.01),而青少年的鼻塞(术后3、6、12个月)、...  相似文献   

18.
史志芳  徐泳  姜微 《安徽医学》2022,43(1):71-75
目的 探讨miR-146a及黏蛋白5AC(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80例,根据术后病理分为ECRSwNP组(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患者,n=38)和non-ECRSwNP组(非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患者,n=42),另取同期因鼻外伤、鼻中隔偏曲、单纯鼻窦囊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28),检测3组患者miR-146a及MUC5AC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miR-146a、MUC5AC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的相关性.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6a、MUC5AC对ECRSwNP的诊断价值.结果 ECRSwNP组和non-ECRSwNP组鼻息肉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UC5AC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ECRSwNP组鼻息肉组织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低于non-ECRSwNP组,MUC5AC的表达水平高于non-ECRSwNP组;miR-146a与MUC5AC、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VAS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7957、-0.736、-0.743、-0.635、-0.306;P均<0.05);MUC5AC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VAS评分、鼻内镜评分、CT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697、0.660、0.561、0.339;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miR-146a、MUC5AC对ECRSwNP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95%CI:0.759~0.937,P<0.001)、0.703(95%CI:0.588~0.819,P=0.002).结论 miR-146a低表达、MUC5AC高表达与CRSwNP发病及病情加重有关,同时也对ECRSwNP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鼻窦球囊扩张术的21例(42侧额窦)慢性额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组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对2组术前及术后2、6、12周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开放额窦。术后2、6及12周时CRSsNP组额窦口直径改善率分别为37.50%、43.75%、62.50%,CRSw NP组额窦口直径改善率分别为46.15%、30.77%、53.84%,总改善率为42.86%、35.71%、57.14%,2组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术后2、6、12周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所有患者均无额窦口膜闭、眼眶青肿、大出血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修正手术。结论 鼻窦球囊扩张术作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补充技术具有有效、准确、微创等优势,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喷鼻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疗效,并探讨其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使用布地条德喷鼻和广谱抗生素治疗,术后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奇霉素.两组随访3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上皮化时间和复发情况,测定嗜酸性粒细胞个数.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70.0%,P<0.05);治疗组患者均上皮化,随访期无复发,对照组22例上皮化,3例复发,治疗组上皮化时间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个数与手术时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 阿奇霉索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临床疗效,并且对嗜酸性粒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