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凤炎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0):440-440
祖国医学虽无心力衰竭的病名 ,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详细的症状描述 :“心水者 ,其身重而少气 ,不得卧 ,烦而躁 ,其人阴肿”。其病机多系心阳不振 ,鼓动无力 ,血液瘀阻。附子辛热 ,有毒 ,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之功 ,正如《本草经读》所云 :“附子 ,味辛气温 ,火性迅发 ,无所不到 ,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而附子又分生熟两种 ,《本草纲目》认为 :“附子生用则发散 ,熟用则峻补”。笔者根据心力衰竭的不同表现 ,按生熟异功的特点 ,配合不同的药物 ,常能收桴鼓之效。若心悸气喘 ,肢肿腹水 ,畏寒肢冷 ,腰酸尿少 ,舌…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经过长期演变,元气亏损,久虚不复的结果。可归属于心悸、怔忡、喘咳、水肿等门以及心痹病中。发病主要涉及心、肺、脾、肾四脏,以阳气亏虚为本,水、湿、痰、瘀等积于内为标。治宣温阳益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笔者于1984年7月~1989年10月,运用自拟附子强心汤治疗23例,其中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1例。初步证实该方药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亭  徐暾海 《中草药》2009,40(8):1332-1334
附子和甘草均为常用中药,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将从"减毒"和"增效"2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附子、甘草配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对近年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提示,甘草所含的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对附子发挥"减毒增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附子配伍甘草减毒的机制可概括为煎煮过程、用药过程两个环节;而二者配伍的增效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各自有效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然而,二者配伍的具体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研究结果出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回顾文献,本文就近年来附子配伍减毒增效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一简介。内容有:附子的现代基础研究;四逆汤全方或拆方的减毒增效系列研究;附子多药配伍方剂中药对的减毒增效研究;利用复杂生物网络研究附子方剂的疗效;深入研究附子的领域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综述附子入药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阐明各方剂药理作用及机制,为多靶点协同用药理念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中药配伍、药理作用及机制等方面综述各方剂研究现状。发现附子常与红参、甘草、麻黄、大黄等中药配伍,其方剂具有增效减毒的药理作用,但方剂中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的多靶点调控网络有待进一步的系统化探究。附子入药方剂的配伍方式和治疗效果为疾病多靶点协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综述近年附子甘草配伍研究进展。附子甘草配伍研究包括活性成分变化、作用机制、代谢吸收、药效等,可为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衰病病因病机或为水气心阳虚衰,损伤心阳,鼓动无力;或为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或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上逆作犯;或为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利,水湿内停,上逆凌心射肺。附子具有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亦可人十二经。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功效。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故在心衰病中应用广泛。张继红主任医师为宜昌市中医名师,湖北中医药大学和三峡大学教授,笔者在跟随张主任学习过程中发现,张主任善用附子治疗心衰病,现将临床运用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李端庆 《山西中医》2009,25(11):38-38
心力衰竭是并发于各种心脏病后期的临床综合证候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多年潜心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科研与临床工作,积累了一定的临床体会,今结合验案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附子炮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附子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附子的炮制尚需进一步规范,亟需结合药效、毒理研究建立附子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附子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文献类型以药理学(39.60%)、临床研究(30.20%)及药物分析学(14.09%)为多,配伍类型中补虚药(31.58%)和清热药(21.05%)较多,药对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黄(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时间以1 h及30 min为常见,所治疾病以关节炎、疼痛及心衰为重点。结论:通过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倾向、特点及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附子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两组均治疗三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治疗组为83.8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黄芪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附子增效减毒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林平  徐宗佩 《中成药》2005,27(7):820-822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 Debx的子根加工品.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及阳虚诸证,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用之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解其毒,或增其效.如<食疗本草>有云:"黑豆煮食之,杀乌头、附子毒."<本草经集注>云:"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本文将就附子用药的增效减毒配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大热燥烈,有毒,列为下品,其性刚烈迅捷,走而不守,通上迭下,行表彻里,补火助阳,温通诸经.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鸟头碱类,具有强心、升压及抗炎、镇痛等作用,但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停止,临床上常用炮制或久煎等方法来减毒,但随着毒性减低,药理活性亦随之递减.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性味方面作配伍研究也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果,本文就近年来对常用药物与附子减毒增效配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依据性味配伍理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附子的常用临床配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其味辛,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助火补阳、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是治疗亡阳证、阳虚诸证、寒凝痛证之要药.因附子为纯阳燥烈之品,有毒,作用峻猛,且临床医生多缺乏其配伍及中毒防治知识,故多不敢用或用而不敢重用,致贻误病情.笔者总结了附子的常用临床配伍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毛静远  张伯礼  王贤良 《中成药》2006,28(12):1801-1803
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的参麦饮,具有益气、养心、复脉之作用。近年,参麦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力衰竭的治疗且具一定疗效,同时有多项研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改善心肌舒缩功能有学者认为参麦注射液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与人参和麦冬两药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55例加用自拟附子救心方,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附子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陈家琪  包丹丹  张悦  岳天祥  张钶  李范珠  朴寄纲 《中草药》2022,53(11):3518-3530
附子-大黄为典型的寒热药对,首见于《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二药配伍可发挥减毒增效的作用,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基于中药配伍理论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配伍关系,通过综述近年来关于其配伍的研究,从其配伍后毒性及有效成分体外含量、体内代谢变化,药效变化和治疗阳虚类疾病的应用等方面具体阐释了附子-大黄药对减毒增效的内在配伍机制,以期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总结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应用附子-大黄药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附子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现代临床运用中,附子主要用于治疗心衰.附子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减轻心衰发生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途径较广,与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影响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细胞因子、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调节机体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相关.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指导科研及临床,作者总结了古今解附子毒性的配伍,对部分解毒配伍的中医机制、药理机理进行了阐述。古今控制附子毒性的药物包括甘味解毒药、辛散药、寒凉药、酸甘收敛药、防风、远志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20.
半夏与附子究竟反与不反,历来说法不一。我国古代医书中有半夏反附子的记载,也有两药伍用的方剂。近代文献中有半夏反附子的论述,亦有两药不相反的论述及两药伍用后未发生毒性反应的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陈馥馨研究员对《普济方》中的61739方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的5685方进行的统计表明,两书中半夏反附子伍用的成方有163方,与十八反中其他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