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疸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重要特征,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如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钩端螺旋体病及某些消化系统肿瘤等引起的黄疸。1黄疸的源流黄疸病的治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早在《内经》即有关于黄疸病名和主要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金匮要略》又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对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进行探讨。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诸病源候论》又将其分为二十八候。而《圣济总录》又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都记述了黄疸的危重证候“急黄”,并提到了“阴黄”一证。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与阴黄的辨证施治加以系统化,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创制茵陈术附汤,成为治疗阴黄的代表方剂。《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2黄疸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2.
<正> 《西溪书屋夜话录》为清代名医王旭高所作。王旭高生于清·嘉庆、同治间(约1798—1862),字泰林,系江苏无锡人。幼从其舅父高锦庭习疡科,后专内科。著有《医方证治汇编》、《退思集类方歌注》、《增订医方歌括》、《薛氏湿热篇歌括》、《医方歌括》、《医学刍言》、《西溪书屋夜话录》等书。其临证医案,由虞山方耕霞搜集编次,整理成《王旭高医案》,分为四卷二十六门,复加按语,每门后又附以小结。颇能窥见王氏的治疗经验。王氏勤求古训,博采众议,上承《内经》《难经》及仲景之说,旁参明、清诸家之言,取诸长而并蓄,融化于一炉,其《医学刍言》  相似文献   

3.
瘅与疸     
瘅、疸二字,本有区别:前者为劳病,后者为黄病。《诗·小雅·大东》“:哀我瘅人,亦可息也。”毛传训“瘅人”为劳人。《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释“瘅”为病。《尔雅·释诂“》瘅”亦并有“劳”、“病”二义。《说文》则合云“劳病”。他如“单”声字“嘽”为喘息貌“,幝”为车敝貌,皆有“劳”义。《说文》“:疸,黄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马莳注:“黄疸之目必黄,以黄积病中,上薰于目而然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黄疸门》“:黄疸湿热郁蒸成,遍身皆黄及目睛。”注:“黄疸一证,乃湿热郁久,外发肌肤而然…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所论黄疸病包括一切发黄证,发黄的基本病理是脾色外现,引起脾色外现的原因可以是外感也可以是内伤。其病理产物主要为“湿”邪。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者皆可转变为黑疸。女劳疸以肾虚为主,也可兼挟实邪,故可虚实并治。黄疸病预后“当以十八日为期”,基本符合现代医学关于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黄疸六经辨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一证 ,古人多言系湿热为患 ,且有五疸之分 ,未有言及六经辨证。本文试从六经辨证对黄疸证治作一初步探讨 ,以供临床参考。1 太阳发黄 《景岳全书》中论“表邪发黄”曰 :“表邪发黄 ,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 ,而风湿在表者 ,有黄证 ;或表邪不解 ,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 ,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 ,必发热身痛 ,脉浮少汗 ,宜从汗散 ;湿热内郁者 ,必烦热 ,脉缓滑多汗 ,宜从分消清利。”《金匮要略》对黄疸的伴随症状有这样的描述 :“发于阴部 ,其人必呕 ;阳部 ,其人振寒而发热也。”此处的“阳部”、“阴部”指表里而言。由此可见 ,…  相似文献   

6.
浅谈《金匮》中的女劳疸和黑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匮要略》黄疸篇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后世医家对黄疸病的辨证方法概括为阳黄和阴黄。实践表明:女劳疸与阴黄明显不同,黑疸内容独具。仲景另立女劳疸和黑疸,对临床有实用意义。一女劳疸与阴黄的区别《金匮要略》黄疸篇第2条载:“尺脉浮为伤肾,……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  相似文献   

7.
方伟 《中医药通报》2008,7(4):24-25
黄疸病名出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又云:“目黄者曰黄疸。”关于病机,《金匮要略》云:“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将瘀积的湿热转运于体表,就必然发生黄疽。导致黄疸的原因有多种:或食伤或劳伤,或酒伤或瘀血。故仲景将黄疸分为酒疸、谷疸、女痨疸。在《伤寒论》里又涉及外感兼湿热的发黄证、被火发黄证、燥结发黄证等。  相似文献   

8.
温阳调气治疗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学恩 《中医研究》2009,22(3):49-50
黄疸亦称“黄瘅”,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对黄疸的认识由来已久。《内经》有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伤寒杂病论》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5种。《景岳全书》提出“胆黄”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医家钱乙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其书名由宋代阎孝忠整理编辑而成,阎氏整理钱乙的相关医论、医方、医案等而成。书中重视人体脾胃,推进了脏腑辨证的发展,并且化裁古方,创立新方。本文针对《小儿药证直诀》中的钱氏的相关方药进行描述性统计,  相似文献   

10.
朱丹  吕文良 《吉林中医药》2012,32(4):422-424
“黄疸”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而后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金匮要略》中更是出现了系统论述黄疸病证的篇章“黄疸病脉证并治”,确立了黄疸病证辨证论治的体系.纵观黄疸病证的古代发展史,其病因病机、分类、症状、治则治法、预后都是在不断摸索中丰富与发展的.因此,通过对古代医家有关黄疸病证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以期对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黄疸属常见的病证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特点 ,从三焦论治略具心得 ,兹作如下探述。1 黄疸分类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赤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关于其分类 ,《金匮要略·黄疸病》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之分。《诸病源候论·黄疸诸候》将黄疸分为二十八候 ;《圣济总录·黄疸门》分为九疸三十六黄。两书还都把黄疸的危重证候称为“急黄”。《医门法律》分为外感发黄与内伤发黄二类。《卫生宝鉴》从黄疸的病机、性质区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并将辨证施治系统化。《景岳全书》中认为“五疸之分 ,皆未足以尽之…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把黄疸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并阐明了各种黄疸的形成机理、症状特点,其创制的茵陈蒿汤成为历代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金匮要略》对有关"黄疸"病篇的论述,内容更是广泛,详细地阐述了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发黄证候。现我就学习《金匮要略》后对有关黄疸病证,进行归纳分类,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泰林,字旭高,清(公元1798~1862年)江苏无锡人。著有《医方证治汇编》,《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歌括》、《医学刍言》、《西溪书屋夜话录》(已佚)及《王旭高医案》等书。“肝病证治”三十法,乃《西溪书屋夜话录》残篇,略于论而备于法,包涵着相当丰富的内位,堪称为治肝病的一大家。王氏所称的“肝病”不仅仅限肝于的器质性病变,举凡精神情志,目视及运动调节等肝的功能性病变,均称为肝病;肝与肾系“乙癸同源”,与脾(胃)为木土近邻。故肝病又包括相当  相似文献   

14.
急性黄疸多由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所致,属于中医阳黄的范围,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证。我科自1995年起自拟祛疸汤加减(以清陈士铎《石室秘录》消黄去疸汤为基本方)治疗急性黄疸21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21例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为9~45岁。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甲型12例,乙型9例。偏湿者7例,偏热者6例,湿热并重者7例,急黄者1例。诊断标准:参照 1964年黄山会议规定标准。结合肝功能检查指标。本组病例均有肝肿大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检查1~4项不正常。2 治疗方法基本方:茵…  相似文献   

15.
王旭高为清代著名医家,通过研究《王旭高医案》《王旭高医书六种》中有关痰证医案和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王旭高对痰证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治疗痰证的特色治法及其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对黄疸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文献中黄疸亦称“黄瘅”,是指以面、目、身肤熏黄 ,小溲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它与西医学中的黄疸含义相同 ,包括西医中的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以及凡是引起血中胆红素异常升高的疾病。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中医学对本病已有最早的记载 ,且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而增添新的认识和治疗手段。1 关于黄疸的病名黄疸之名 ,最先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 ,安卧者 ,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中将黄疸进一步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等 4种 ,其文曰 :“谷气不消 ,胃…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名医王旭高氏,素以治肝三十法称誉医林,其临证医案分别辑入《柳选四家医案》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观其论证遣方、议病用药,颇有独开新境之感,试作初步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黄疸病亦即黄瘅病。一般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特征。《金匮要略》论述黄疸的脉、因、证、治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了因湿热、寒湿、火劫、燥湿、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的发黄证候,主要说明黄疸的病原一般是湿热淤郁。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把黄疸病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谷疸是由于“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所致,以食谷即眩,腹  相似文献   

19.
黄疸证治     
黄疸,又称黄瘅,是指身目悉黄,小便短赤为其特征的一种疾病。诚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谓:“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沈绍九医话》云:“凡全身面目小便皆黄称黄疸。”古人对黄疸的成因论述很多,一言蔽之,乃湿热熏蒸肝胆所致。其发病机理,如外感湿热时邪,伏暑未解,郁而不达;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遏中焦,浸淫肝胆,胆液不得下泄,溢于肌肤而发黄。亦有劳倦内伤,中阳不足,湿从寒化,胆液受阻,疏泄不利,渐渍肌肤而成阴黄者。《临证指南医案》按云:“阳  相似文献   

20.
袁晶  李菁  赖桂花  田莎  钟崇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296-2299
《临证指南医案》所载均为清朝著名临床医家叶天士生前医案,为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总结。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治疗晚期并发黄疸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符合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求。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疸》的研读,发现叶氏治疗黄疸分寒热虚实论治,肝癌晚期并发黄疸可使用叶天士治疗黄疸的学术思想进行指导,如重视脾胃、分消三焦、慎用下法、补益肝肾,均对临床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