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妇科疾病的应用中以“先辨病,再辨证,后辨体”为诊疗主线;以病证结合与辨体论治两条纵线贯穿诊疗全程;以中西医病证结合确定基本证候要素,方证对应确定基本治疗方剂;以基本方加减法、二补一通补肾调周法及个体诊疗调体法“三法合一”为基本治疗原则,形成一套完整有效易于传承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琦教授在传统中医学辨病、辨证基础上,提出以辨体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从体-病-证多维角度来反映疾病的本质、阐释人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指导疾病的临床诊疗。文章以失眠为例,从辨体、辨病、辨证3个维度和层次,对以辨体为核心的思维贯穿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诊疗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辨诊疗模式”是王琦教授根据“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建立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本文主要探讨三辨诊疗模式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中的指导作用,要求医者察色按脉以辨患者体质、体格检查以辨病变阶段,切按循摄以辨经络异常,在全面收集疾病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辨证施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桥本甲状腺炎是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病程长、临床症状及病机复杂多变,辨治上存在一些难点。"三辨"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在"三辨"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依体预防,辨体施治""衷中参西,辨病议药""脏腑定位,辨证分型",灵活地将辨体预防、辨病分期和辨证分型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演变及证治规律,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体质学和"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为理论依据,结合自身临床体会,总结临证需以体质为本,灵活运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任冬玲  江媚  陈聪  王停 《环球中医药》2020,13(4):726-729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质量。秦月好主任医师采用辨证-辨病-辨体-辨期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诊疗模式对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同时重视“荡胞”法的运用。秦师认为该病的核心病机为“寒凝气滞血瘀”,提出以“逐瘀荡胞”“行气荡胞”“温经荡胞”三法治疗,效果显著。且秦师擅于使用升降散来调理气机升降紊乱,治疗邪气壅滞之痛证,习用延胡索与乌药、五灵脂与蒲黄等药对、巧用僵蚕、蝉蜕等虫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本病由于疗效确切、适应复杂症状和简便易行,不仅深受患者喜爱,也越来越多地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证模式(简称三辨诊疗模式)是一种综合诊疗模式,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思维多元性和治疗个体性的特征,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从三辨诊疗模式出发,探讨其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指导作用,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辨病是明辨病机的重要环节,辨证是决定选穴施针的关键,临床应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9.
在王琦院士“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指导下,探索“无症状”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了“辨病-辨体”诊疗模式.认为针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次行辨体诊断,确定治则方药.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是主要体质类型,并提出辨体要点及调体法则、方药.该诊...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炎症的发生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为主.该病具有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从"辨病-辨体-辨证"出发,系统总结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临证时首先...  相似文献   

11.
桥本甲状腺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魏军平教授基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出临证时应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把握疾病演变规律,洞察疾病发展变化,将桥本甲状腺炎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早、中、后三期,结合桥本甲状腺炎先实后虚、虚实夹杂的疾病特点,辨明各期证型,明确各期主方,加减药味,精准治疗。此外,体质因素也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还应兼顾辨体论治,将调整体质贯穿于疾病防治始终,以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侯丽辉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灵活运用王琦教授的"三辨诊疗模式"先辨病,后辨证,再辨体,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辨证论治和辨体论治相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另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1.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评分、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再次出现胸痛不适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PCI术后再发胸痛仍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血脉不通、心脉痹阻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血脉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涵盖气血经络的整体系统。本文将以以“血脉双治”为切入点,以名医名师临床用药配伍为依据,阐释治疗PCI术后再发胸痛的理论依据与内涵,为中医药治疗PCI术后再发胸痛提供理论基础与治疗范式。  相似文献   

15.
重视辨体辨病在冠心病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而且这三者密不可分,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辨病是与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体、辨证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将这一模式运用到临床中最能突出以人为本、中医辨证论治中个体化诊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熊向晖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是冠心病PCI术后的基本发病机理,气虚血瘀证是其核心证候,运用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进行辨治,恢复机体“阳化气,阴成形”动态平衡,能取得较好疗效,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支气管哮喘五种临床表型(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心理应激性哮喘、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体-病-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简称“三辨模式”)在支气管哮喘五种临床表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阐述。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体质以特禀质为主,常与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等相兼为患。治疗当体-病-证兼顾,依其轻重缓急,灵活运用。三辨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支气管哮喘的实质特征及临床全貌,为其中医药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及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体病相关"理论是当下中医发病学研究的新视角,辨体-辨病-辨证的"三辨模式"为"体病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一。体质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三辨模式"运用于肺癌患者诊疗与恢复中,进行"体病同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以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肺癌患者的诊疗为引,具体论述三辨模式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按照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倡导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提出慢性病"3+4+3"防治路向:面向三类人群(一般、高危、患病人群),朝向四种状态(无病、病前、病中、病后状态),指向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进而探讨其应用策略:对于一般人群无病状态——辨体养生,固本防病;对于高危人群病前状态——辨体干预,治本救萌;针对患病人群病中状态——"三辨"施治,标本兼顾;针对患病人群病后状态——辨体调理,固本防复。文中结合案例加以佐证,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期肺癌进展快、消耗大,易合并肺部感染,这严重影响及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本案患者以病期晚、病情重、明确合并感染、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病情复杂,生活质量差。在辨病—证—体整合思维模式的指导下,辨病西医属肺部感染、肺癌,中医属风温肺热病、肺积,六经属阳明、太阴、少阴同病;证属本虚标实,辨证为痰热内蕴,正虚毒结证;辨体为肾阴阳两虚之体。综合考量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考虑患者是在正虚毒结的基础上蕴生痰热,其人高龄男性,脾肾渐亏之体,加之肿瘤晚期,气血阴阳俱衰,痰热标实为所急,正虚毒结证为其本,急以清化痰热,兼顾其正虚之本,施千金苇茎汤及麻杏石甘汤之法以清痰热,合生脉散补虚之体,具体加减用药上参以“生津益气”“潜降龙火”“少火生气”“山茱萸治疗急危重症”等前人经验。经中医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