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淄博地区ABO血型系统以外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分析不规则抗体血型构成情况,探讨红细胞表面抗原分布规律,为安全输血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淄博地区2013年6月~2018年9月接受输血的1 720例患者,仔细阅览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不规则抗体阳性检查结果 ,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妊娠情况及有无输血史者阳性筛查结果差异,观察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液标本抗体分型规律。结果 1 720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中检出16例不规则抗体为阳性者,阳性率为0.93%;其中不同性别及女性既往有无妊娠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既往接受输血治疗者阳性率高于无输血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盐水法检出含有IgM型不规则抗体共2例,分别为抗-M、抗-c;经微柱凝胶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检出全部结果中,有43.75%为Rh系统,分别包括5例抗-E、1例抗-D、1例抗-c,提示Rh系统抗原内RhE、D、c抗原性较强,经免疫刺激后产生不规则抗体风险较大;其次分别为Kell与MNSs系统。结论红细胞表面除ABO血型系统抗原外,Rh系统、Kell系统等血型系统也广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输血治疗,输血可能会刺激患者不规则抗体,产生输血免疫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临床应做好输血前一系列除ABO血型系统外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与鉴定,为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涛  许丹  王雪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2,(20):2525-2527+2535
目的 探讨应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自身抗体对其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集患者的血标本,比较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患者的ABO/Rh血型、DAT试验结果; 0.2 mol/L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前后,比较分析患者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后患者ABO/Rh定型、DAT试验未受影响,患者ABO血型鉴定盐水法出现正反不符是受患者自身抗体的影响。DTT处理消除了达雷妥尤单抗使用后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IAT法假阳性的结果,自身抗体的存在导致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鉴定盐水法结果阳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主侧均不相合,次侧均相合,用DTT处理后均相合,盐水法和凝聚胺法配血主次侧均未出现凝聚。结论 DTT可以消除达雷妥尤单抗造成的IAT相关检测假阳性,MM患者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应该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等基础实验。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方案,以保障安全及时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交叉配血检测联合MGT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01~2018-03期间需输血患者1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GT和凝聚胺法(Manual polybrene test,MPT)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普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结果:MGT交叉配血检测主侧阳性率、总阳性率及假阳性率与MPT无明显差异(P0.05),但MGT交叉配血检测次侧阳性率高于MPT(P0.05);MGT检测不规则抗体灵敏度100.00%(26/26)高于MPT76.93%(20/26)(P0.05)。结论: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提高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增强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蒙族,48岁,生育2个子女,有输血史。现因左腹部肿瘤住院治疗。查红细胞1.1×10~(12)/L,血红蛋白30g/L,为解决临床手术及治疗用血,经血型血清学检查ABO系统为AB型。Rh系统为Rh(D)阳性。Lewis系统为Le(a b-)。患者于1周前输AB型血200ml,输血后病情加重。此后到我血液中心交叉配血,实验中发现病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经确定病人血清中有抗Le~b,并且A抗原减弱或消失,病人血型为AB型。输入配血相合的AB型血200ml后,查红细胞1.8×10~(12)/L血红蛋白56g/L,病情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Rh C抗原对孕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倡导更加安全、合理输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Rh C血型进行检测(患者要求为无输血史和其他免疫病史的孕妇,年龄在18~40岁之间)。根据其Rh C的结果进行分组,并选择配血结果相合的,输注Rh C不同型的血液组为实验组,输注Rh C同型的血液组为对照组。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组IL-2水平输血前高于输血后、IL-4水平输血前低于输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L-2、IL-4水平输血前、输血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3+、CD4+、CD8+阳性细胞输血前高于输血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阳性细胞输血前、输血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 C抗原非同型输注会对孕产妇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Rh C抗原同型输注的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根据实际国情,适当调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减少免疫性输血反应、特别是对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vans综合征患者的血型血清学诊断要点,制定安全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例Evans综合征患者的血样进行ABO、Rh等血型抗原的检测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采用氯喹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采用乙醚放散试验检测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果:9例患者中检出含同种抗体者3例(2例抗-E,1例抗-M),4例自身抗体具有血型特异性(3例抗-E,1例抗-c)。根据我科制定的输血对策进行治疗,9例患者输血后均无明显输血反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Evans综合征患者体内抗体成分复杂,采用氯喹放散、乙醚放散等试验进行ABO血型鉴定、同种抗体检测和自身抗体特异性鉴定。在考虑抗体特异性的情况下,可选择ABO、Rh等重要血型抗原相合的、交叉反应最弱的红细胞进行输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析在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中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输血科收取的80份血液样本,分别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与手工方法,对80份血液样本展开输血相容性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1)血型鉴定。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的ABO血型一次性判读有效性达到98.75%,RhD血型一次性判读有效性达到100%,而试管法ABO血型检验有效性达到100%,RhD血型检验有效性达到100%;(2)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不相合共计3例,占比达到3.75%;凝聚胺方法配血不相合共计2例,占比达到2.50%;(3)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器共检出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达到5.00%,而凝聚胺方法共检出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75%。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器与凝聚胺方法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平衡关系明显(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中,全自动血型系统可取代手工检测方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结果有效性、灵敏度比较高,能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配合型输血与同型输血对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输血治疗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因特殊情况实施ABO、Rh D配合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型输血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输血后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4.5%、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3%,同期对照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7%、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等有效性的前提下配合型输血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同型输血更低,为当前临床输血治疗方案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赣州市肿瘤医院行输血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输血前,对照组仅实施血型检测与交叉配血,未检测不规则抗体;试验组则行血型检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检测。记录并比较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HTR)与轻微输血反应;分析试验组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结果。结果 试验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0例患者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共检出6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10.00%。不同性别、有无妊娠史患者间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无输血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中以抗-c、抗-K、抗-M、抗-s、抗-D、抗-E为主。结论 临床输血治疗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具有一定必要性,可及时发现不规则抗体,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合理,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使用生科SK-8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ABO/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的性能。方法 留取室间质评样本和临床样本,从准确度、稳定性、抗体检出限及干扰试验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生科SK-8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ABO/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等项目的一致率及重复率均≥80%;抗体效价检测的灵敏度优于手工试管法;轻度溶血、脂血及黄疸样本对血型鉴定结果无干扰。结论 生科SK-8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性能良好,具备无携带污染和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918例血液内科需多次输血患者Rh表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需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检测Rh表型及选择相匹配的Rh表型输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对918例需多次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法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918例患者共检出Rh(D)阳性911例,其中911例血标本Rh阳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386例)>CcDEe(332例)>CcDee(79例)>ccDEE(64例)>ccDEe(30例)>CCDEe(10例)>CcDEE(7例)>ccDee(2例)>CCDEE(1例);6例Rh(D)阴性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4例)>Ccdee(1例)>CcdEe(1例);1例弱D表型为DCc Ee。D、C、c、E、e抗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D(99.67%)>e(93.96%)>C(91.00%)>c(48.96%)>E(42.92%)。进行Rh配合性输注后共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其中新产生Rh血型系统相关的不规则抗体仅为1例。结论对于多次输血患者输血选用Rh表型匹配的血液输注,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患者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输血疗效,尤其对Rh系统免疫过的患者再次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经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血小板抗体(HPA)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并分析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输入血液成分的关系。结果输血次数为2~3次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4~5次患者与>5次患者(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P<0.05)。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同种HLA抗体阳性率为46.15%,同种HPA抗体阳性率为25.38%,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3.85%。结论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同种HLA抗体最多,其次为HPA抗体,最少的是血小板自身抗体;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且与输入血液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的分布规律,分析Rh表型匹配输注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h血型抗原检测卡检测患者Rh表型,采用Galileo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并进一步确定抗体类型。结果4 392例患者样本中,检出D抗原阴性样本16例,阴性率为0.36%。患者和献血员Rh系统5个主要抗原频率基本一致:DeCcE。患者和献血员Rh表型分布规律基本一致:CCDeeCc DEeCc Deecc DEEcc DEeCCDEecc DeeCc DEE,均未发现CCDEE表型。Rh表型配合输注率为89.08%(4 471/5 019),随访均未产生Rh系统抗体。输血前4 392例患者筛查出不规则抗体28例,其中特异性抗体23例,主要为Rh系统,占73.91%(17/23)。结论建立患者和献血员的Rh表型库,选用表型匹配的红细胞输注,可减少Rh抗体的产生,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交叉配血时间,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南阳地区278 51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抗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STAR BG全自动血型仪96孔U型微板上进行ABO正反定血型检查,应用反定型"O"细胞初筛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对初筛阳性者用抗体筛选细胞和抗人球蛋白卡检测不规则抗体,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及巯基试剂鉴定抗体IgG、IgM类别。结果 278 519例献血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2例(0.05%),其中特异性抗体122例,非特异性抗体30例,构成比分别为80.26%和19.74%;男性、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7%,两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既往有妊娠史献血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史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次献血者(P<0.05)。结论南阳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为抗-E、抗-M和冷自身抗体,重视和加强献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对需要备血的手术患者提前进行血型复检和不规则抗体筛检及鉴定。结果 4 021例患者中,共检出ABO血型不符4例;Rh(D)血型不符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结论对手术备血患者提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和血型复检,并完成交叉配血,对保障输血安全、有效和及时有重要意义。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筛检对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择期手术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BO+Rh组和O型组,每组各3 5例。ABO+Rh组贫血患者采用"ABO+Rh"同型输注方法,O型组贫血患者实施"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对两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不同输血方式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ABO+Rh组贫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O型组贫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ABO+Rh"同型输注方法相对于"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更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志超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79-1580
目的探讨抗体检测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5例肿瘤化疗患者,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血小板ABO同型条件下依据血小板抗体类型进行交叉配型后输注,对照组未经血小板配型直接输注同型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95例肿瘤化疗患者经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4.21%(42例),阳性者均有>1次输血史,随着输注次数增多,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不断提高;研究组输注血小板1 h、24 h后的CC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输注后1 h PPR<30%和24 h PPR<20%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后输注,能够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江应浩 《医疗装备》2010,23(12):34-34
本文主要探讨凝聚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在输血之前,需要鉴定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还必需做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作为一种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的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交叉配血的检验。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病人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现将两种交叉配血试验比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对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88例输血前需备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用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鉴定。结果所有患者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5例,总阳性率为1.0%,主要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共3例,占60%。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男女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显示不规则抗体大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积极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项目,可以减少输血风险。更能确保临床安全输血有效的进行,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白宇  李越  曲浩 《医疗装备》2016,(5):22-23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需要输血时,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在找不到配血相容的血液时该如何输血。方法在无法做不规则抗体鉴定时,用"盲筛"的方法配血找到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输注,还可以用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使患者的血液得到稀释,使其血液里不规则抗体的量相对减少,然后再重新采集血样与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可以选用配血结果最呈弱凝集的血液给患者输注,输注过程仔细观察,做好应急处理准备。结果除了临床对症治疗外,在输血治疗上,通过几次间断性少量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等血液成分,患者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逐渐接近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血浆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并无法及时找到完全相配合血液的患者,在抢救生命时,通过适当稀释血液后,可以输注一定量的配血呈最弱凝集的血液,以改善缺血状况,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