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主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形态及病灶处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ApoE-/-小鼠,6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喂养饲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各组按规定连续灌胃8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主动脉粥样斑块病理形态及病灶处NF-κB的含量。结果高脂饮食引起小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导致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组比较,血管软化丸组TC、TG、LDL-C水平降低(P 0.05),HDL-C升高(P 0.05);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 0.05)。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强阳性,中药组平均光密度值较辛伐他汀组明显减小(P 0.05)。结论血管软化丸通过调控高脂饮食引起的血脂代谢紊乱及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表达和周围血管壁NF-κB含量,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为ApoE-/-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此外,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16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组,灌胃给予1ml/d 0.9%氯化钠溶液)、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2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40mg·kg-1·d~(-1)白藜芦醇)。灌胃8周后造模完成,采集血清,分离主动脉。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而白藜芦醇处理可明显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处理能降低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降低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白藜芦醇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调控ApoE-/-小鼠的CXCR2的mRNA和PCNA、MEF2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致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模型的病理特点.方法 10只8周龄C57BL/6J小鼠纳入正常组,20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和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连续喂养24周.各组小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实验结束处死小鼠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方法及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在活体监测及量化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高脂饮食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高脂饮食组):选择3批10~12月龄apoE-/-小鼠13只、WT鼠3只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喂养前、喂养3个月、喂养6个月3个时期进行小鼠腹主动脉7.0 T磁共振活体扫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灌注法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的建立及磁共振检测(AngⅡ灌注组):选用10只6月龄apoE-/-小鼠,分为AngⅡ1000 ng·kg-1·min-1组3只、AngⅡ500 ng·kg-1·min-1组3只(以上两组均在背部埋置AngⅡ缓释泵14 d)和对照组为4只(埋置生理盐水缓释泵),分别于灌注前后行磁共振扫描,选用FLASH T1WI黑血及MSME-T2WI-PDWI双回波序列.高脂饮食组依次在各时期扫描后分别处死3、5、5只小鼠,AngⅡ灌注组于装泵后14 d行磁共振扫描,然后处死本组小鼠,取处死小鼠的肾动脉段腹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胶原纤维(CME)染色.每只小鼠选5~7层肾动脉段腹主动脉病理图像及多对比MRI图像,分别测量外腔面积(VOA)、内腔面积(LA),计算管肇面积(VWA)并进行MRI与病理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建立的小鼠模型,其腹主动脉MRI与病理切片均可见不稳定斑块形成.高脂饮食组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斑块进展,VWA不断增加,3个时期VWA方差分析F=29.94(P<0.05),斑块信号于PDWI、T2WI逐渐增加,且不均匀.高脂饮食组MRI测量的斑块面积与病理测量的斑块面积有较高的-致性(高脂喂养前、喂养3和6个月3个时期r值分别为0.84、0.95、0.90).病理切片中斑块成分与磁共振显示信号一致,均表现为脂质成分增加,纤维成分减少.AngⅡ1000 ng·kg-1·min-1组AngⅡ灌注后斑块面积与灌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分别为(2.65±0.48)mm2和(1.21±0.21)mm2,部分小鼠可见夹层动脉瘤形成.AngⅡ500 ng·kg-1·min-1组灌注后斑块面积也比灌注前有所进展,面积分别为(1.01±0.17)mm2和(0.85±0.11)mm2,MRI测量的斑块面积与病理测量的斑块面积有较高的一致性(r值为0.93).结论 AngⅡ灌注显著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促进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长期高脂饮食亦可形成晚期斑块.超高场强MRI多种序列黑血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显示小鼠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其检测分析斑块大小结果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对斑块成分的判定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否能抑制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从巨噬细胞泡沫化角度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GLP-1组(高脂饮食+GLP-1)和GLP-1阻断组(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分析SIRT6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机制.方法 本实验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动物实验:将10只雄性C57BL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将2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动脉粥样硬化+SIRT6 Tg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动脉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喂养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8周龄LDLR-/-雄性小鼠,予以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继续高脂饮食,n=7)和普罗布考组(高脂加0.5%普罗布考,n=7),喂养1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油红0染色观察斑块生长情况;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进行油红0、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胶原含量;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12p70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TG、HDL—C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1),TG无显著改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主动脉斑块占主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比例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ELISA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IL-12p70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血浆TG、HDL-C和IL-12p70水平,促进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但增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8.
卡托普利、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u YS  Lei XY  DI J  Huang ST  Li JM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25-427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兔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对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A组),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B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C组)和对照组(D组)喂养10周后,行超声检测腹主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并行病理观察血管内膜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情况。结果A组腹主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血管内膜增厚;B组和C组血管壁有少量粥样斑块形成,血管内膜增厚均较A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具有抗高胆固醇血症致动脉壁粥样斑块形成的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IH)下载脂蛋白E(ApoE-/-)小鼠补体系统激活情况,探讨CIH激活补体系统的机制.方法:将18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9)和低氧组(n=9),给予所有小鼠高脂饮食喂养,以电脑程序控制低氧舱内氧浓度在5%~21%内循环以建立CIH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HE染色检测斑块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B)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糖尿病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50只8周龄雌性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w,将血糖水平>11.1 mmol/L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B高剂量组、SB低剂量组与洛伐他汀组.8 w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血脂水平;主动脉冰冻切片行苏丹Ⅲ染色后,对各个切面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测量斑块面积并计算校正斑块面积.结果 SB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FPG和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降低;SBW低剂量组和S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斑块面积明显降低;尤以S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显著.结论 SB能够降低ApoE-/-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水平,预防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和缬沙坦从不同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后对心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A)高脂饮食组(、B)高脂饮食加卡托普利组(、C)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D)对照组。喂饲10周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Ⅱ含量,取心肌和肝脏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RP的表达。结果A组心肌CRP表达较D组明显升高(P<0.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心肌CRP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25),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剔除C组数据后,血浆AngⅡ水平与心肌局部CRP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rs=0.804,P<0.0001)。肝脏CRP表达两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与心肌局部组织CRP的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卡托普利和缬沙坦可降低心肌局部CR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3H/HeN小鼠共152只,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32只)、高脂饮食组(32只)、标准饮食感染组(44只)、高脂饮食感染组(44只)。标准饮食组及标准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标准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喂养第12周末,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予以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病毒性肝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7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小鼠出现代谢异常。感染后第4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仅IL-6表达上调,而高脂饮食感染组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P均<0.05)。感染后第8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且高脂饮食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标准饮食感染组(P均<0.05)。感染后第12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7A表达回落至未感染...  相似文献   

13.
戴婷  何文明  麦一峰 《心电与循环》2021,(2):139-144,148,封3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2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经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再随机分为ApoE-/-模型组10只(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mL/d)和麝香保心丸组10只(将麝香保心丸30 mg/kg溶于1 mL 0.9%氯化钠溶液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影响.方法 12只6周龄ApoE-/-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n=6)和高脂加阿托伐他汀组(n=6),连续灌胃干预8周,于22周龄时处死,测定血清血脂、IL-6及A-SAA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及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比较两组VCAM-1、MCP-1、BMP-2表达;阿托伐他汀干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测定细胞内钙含量及AKP活力,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加阿托伐他汀组ApoE-/-小鼠血清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且血清IL-6及A-SAA水平较高脂组亦显著降低(P<0.05);高脂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出现典型粥样硬化斑块,管腔面积缩小,高脂加阿托伐他汀组的病变程度较轻;但高脂加阿托伐他汀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钙盐沉积量显著高于高脂组(P<0.05).高脂加阿托伐他汀组ApoE-/-小鼠主动脉血管壁VCAM-1、MCP-1的表达显著低于高脂组(P<0.01),而BMP-2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阿托伐他汀处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使细胞内B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使钙含量及AKP活力比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高脂喂养的ApoE一小鼠血清TG、TC、LDL-C及IL-6、A-SAA水平,减少主动脉血管壁VCAM-1、MCP-1的表达,同时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但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BMP-2表达,促进钙盐沉积,增加人主动脉内皮细胞BMP-2蛋白表达、钙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力,加重主动脉内膜的钙化.  相似文献   

15.
1目的:观察高棕榈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血脂、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斑块中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6~8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棕榈酸饮食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小鼠饲料和含5%棕榈酸的饮食,连续喂养12周。用比色法检测血脂和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主动脉根部连续石蜡切片,Masson染色检测斑块内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结果:两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高棕榈酸饮食组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主动脉斑块内胶原含量显著降低,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高棕榈酸饮食能够升高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斑块内胶原含量,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雷洛昔芬(RAL)对高糖高脂饲料饮食小鼠主动脉瓣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 C57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喂养)、RAL低剂量组(RAL 4.5 mg/kg+高糖高脂饮食)、RAL中剂量组(RAL 9.0 mg/kg+高糖高脂饮食)、RAL高剂量组(RAL 18.0 mg/kg+高糖高脂饮食),灌胃给药3个月。采用组织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主动脉瓣脂肪化和钙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定量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高糖高脂组相比,RAL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主动脉瓣脂肪化和钙化明显得到了改善,C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在给RAL后均较高糖高脂组有显著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RAL具有抑制高糖高脂饮食小鼠主动脉瓣钙化凋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4组(A组:单纯高脂饲料喂养,B组:普通饲料喂养,C组:高脂饲料喂养+吉非罗齐,D组:高脂饲料喂养+普伐他汀)。测定各组血脂水平。组织切片行Wergert弹力纤维染色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①C组、D组较A组血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01);②A、B、C、D组皆有PCNA表达,A组较B、D组PCNA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显著增高(P<0.001),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0);③A组较B组、C组及D组管壁面积显著增大,管腔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与普伐他汀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抑制动脉壁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大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将载脂蛋白E(ApoE)缺陷(ApoE-/-)大鼠共16只,均分为两组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实验组在前4周予Alzet渗透泵植入大鼠皮下,内部填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1μg/(kg·min)的速率匀速释放。对照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第12周麻醉后测体重、取血并处死,检测炎症因子及血脂,取心脏及主动脉组织,切片作HE、油红O、Masson染色。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无类似表现,两组之间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poE-/-大鼠予高脂饮食饲养并予AngⅡ刺激,可成功造成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小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为Sham组、DCM组、AS-Ⅳ组和AS-Ⅳ+LY组,每组15只。Sham组正常喂养,除Sham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建立DCM模型;建模后DCM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喂养,AS-Ⅳ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给予黄芪甲苷50 mg/(kg·d)灌胃,AS-Ⅳ+LY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给予黄芪甲苷50 mg/(kg·d)+PI3K抑制剂LY294002 0.3 mg/(kg·d)灌胃,共8周。各组分组处理8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处死后取血清和心脏组织,比较各组血清心脏损伤标志物乳酸盐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比,心肌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心肌组织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中毒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意义,并具体观察氟中毒对肝脏的形态学变化,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小鼠氟化钠染毒模型,分为A、B、C 3个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根据饮水中含氟浓度分空白组(0 mg/L)、低剂量组(25 mg/L)、中剂量组(50 mg/L)、高剂量组(100 mg/L),普通饲料喂养6个月;B、C两组为干预组,时间为6个月,B组,前阶段喂养正常饲料,后38 d将亚硒酸钠加入饲料中,浓度为3 mg/kg;C组,前十周喂养正常饲料,第十一周开始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饮水不变,喂养3 w高脂、高糖饲料。6个月后,取小鼠肝脏,分别使用HE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A、B和C组小鼠随着饮水含氟浓度的增加,其HE染色切片均显示肝细胞水肿加重;在相同含氟浓度的条件下A、B和C组小鼠中细胞水肿表现程度为:C组比A组严重,A组比B组严重;而Masson染色切片显示,A、B和C组实验小鼠随饮水含氟浓度的增加,汇管区和血管内皮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肝脂肪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加;在相同含氟浓度的A、B和C组小鼠中:C组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肝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最明显,其次A组比B组明显。结论氟中毒可以诱导肝脏发生纤维化,其中汇管区最为明显,其他部位也可见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血管内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也较为明显,而且随着饮水含氟浓度升高,其诱导肝脏发生纤维化的能力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