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膝关节周围结筋点对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及膝关节功能的改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法操作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经筋理论,运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轻重程度评分、VAS疼痛测定量表评分、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分值。结果苍龟探穴法针刺膝关节周围结筋点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苍龟探穴针法对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效果、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结论苍龟探穴法针刺膝关节周围结筋点是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李婷  王朋 《天津中医药》2021,38(9):1182-1184
基于红外热像图分析以温针灸翳风穴(TE17)为主疏通少阳经络,苍龟探穴行针手法解筋结、调经筋治疗耳闭验案1则,为临床从中医经络、经筋理论入手治疗耳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结筋病灶点是构成经筋类疾病的基本病理概念,也是达到“解结”目的“靶点”,具有阻碍正常人体经筋组织运动造成局部疼痛发生的特点,并且局部伴有经筋组织的纤维化及发生无菌性炎症的特点。“龙虎交战针法”作为传统的镇痛类针刺手法,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疼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环境、松解局部肌肉筋膜组织、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针对结筋病灶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本研究从结筋病灶点经筋刺法的操作方式“龙虎交战针法”针刺结筋病灶点的优势和将“龙虎交战针法”与经筋刺法相结合使其更适合结筋病灶点的病理属性共3个方面探讨了使用“龙虎交战针法”结合经筋刺法针刺结筋病灶点以达解结和镇痛作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总结李德华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刃针治疗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损伤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手足三阳经筋,以筋膜粘连出现“横络”“筋结”为基本病机。治疗上“以筋结为输”,运用刃针松解技术对病变经筋进行切割和剥离,以解除其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从而恢复经筋的正常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与经筋理论的相关性,为针刀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髋周触诊检查,确定并统计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结果:160例患者,其中双侧患病142例,单侧患病18例,总计302髋。其中23髋压痛点不明显,279髋存在数量不等的压痛点(占92.38%)。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压痛点主要分布于髋关节前侧,其次为髋关节后侧、外侧、内侧。足六经筋在髋部的结筋病灶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足太阴经筋,平均达到46.36%,其次为足阳明经筋,出现频率平均为37.58%,足少阳经筋平均为23.42%,足太阳经筋平均为14.94%,足厥阴经筋为11.92%,足少阴经筋平均为10.71%。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周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有明显的分布规律,此规律与足六经筋的生理功能和压痛点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对中医针刀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刀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以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解结”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利用针刀“纵疏横剥”的解筋作用解除由经筋损伤形成的结筋病灶点,使经筋疏利、经脉通畅、气血合和,从而恢复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文章从经筋与KOA的相关性、结筋病灶点的形成和疏筋解结术具体定点操作概述针刀疏筋解结术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使其更加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常见结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16例KOA患者的765个患膝,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结合经筋病灶点的解剖特点,统计经筋病灶点在膝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结果:共触诊KOA患者近端经筋病灶点11 835次,远端经筋病灶点9455次。足阳明经筋、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及足三阴经筋4种证型的结筋病灶点分别占膝关节近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37.1%(4388/11 835)、34.9%(4127/11 835)、9.5%(1129/11 835)及18.5%(2191/11 835);占远端经筋病灶点总数的24.7%(2333/9455)、25.2%(2380/9455)、28.5%(2700/9455)及21.6%(2042/9455)。结论:KOA患者近端和远端经筋病灶点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此经筋病灶点分布规律的研究为临床各种针灸疗法选择有效治疗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以《灵枢》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棍针疗法治疗腰痛的思路,认为在治疗上应主要在足太阳经筋寻找“结筋病灶点”,以“压痛为腧”为治疗总则,施行点按、推、拨法,通过松解局部结节、条索状硬结及组织粘连,减轻组织张力,提高肌腱韧性,改善腰椎关节功能活动,协调腰椎的动态与静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对肩袖损伤手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肩袖损伤手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舒筋外洗颗粒熏洗联合苍龟探穴法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苍龟探穴法康复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4...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病理机制与手法治疗思路。其病理机制为经筋损伤引发致痛物质析出,长期形成病理性结筋病灶点,阻碍气血运行,产生经筋痹痛。临床通过查体与触诊结合的方式确定结筋病灶点位置,以理筋松解手法、关节复位手法及康复治疗手法为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均玉 《陕西中医》2021,(3):356-359
基于古代及现代文献对经筋理论的论述,对股骨头坏死与经筋的关系进行探析.髋部足六经筋维持着髋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当髋部经筋发生病变,会在髋周软组织出现结筋病灶点,导致病变部位出现疼痛和功能受限.结合现代医学及生物力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探析了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优势,认识到经筋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MSUS)技术观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结筋病灶点的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100例KOA患者与100名健康受试者.按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三阴经筋顺序对KOA患者进行触诊,结合MSUS检查记录患者膝部结筋病灶点及其出现频次.选择出现频次最高的5个结筋病灶点及健康受试者相应部位筋结点作为观察部位...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病痛点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病患者常见膝周压痛点及结筋病灶点的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针刀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膝部触诊检查,确定并统计压痛点及结筋点。结果:共115只患膝,其中102只(占88.70%)患膝有数量不等的压痛点。膝骨关节病患者压痛点主要分布在关节内侧,如髌尖内侧面、鹅足腱、胫骨内侧髁等。髌尖外侧在膝关节外侧中出现频率最高。足六条经筋中足三阴经筋结筋点压痛频率均超过70%,足太阳、足少阳经筋膝周经筋结点压痛频率均在50%以下。结论:膝骨关节病患者膝周压痛点及经筋结筋点有其分布规律,此特征与膝关节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关,这将为针刀临床诊治选择有效治疗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拇外翻患者以疼痛为主的临床表现与足太阴经筋疾病证候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13例(444足)拇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经筋理论,尤其是足太阴经筋疾病的证候学特点,寻找两者在证候学上的相符程度。结果:拇外翻患者足内侧的痛沿足太阴经筋走行,可循足太阴经筋找到结筋病灶点,即95.05%的病人在大都次,45.72%的病人在公孙次找到结筋病灶点。结论:拇外翻反映足太阴经筋病变,可用中医经筋理论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冉氏“益气通经”指针与阿是穴苍龟探穴针法、常规推拿针刺法,每组各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从临床症状方面评价,冉氏“益气通经”指针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法均优于常规推拿针刺法。结论:冉氏“益气通经”指针结合阿是穴苍龟探穴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显便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筋辨治膝退行性变合并膝痛36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用经筋辨证论治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合并膝痛的疗效。方法: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内经》“长圆针”,采用《内经》解结针法:1.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2.或分离结筋病灶点周围横络;3.或对骨膜下积血、积液进行近骨膜处“横络”切开减压处理。由此分离由经筋辨证所检出的结筋病灶点(横络),解除其对经脉的卡压,减少或消除因卡压后而引出的津液涩渗反应,从而解除膝关节痹痛,使绝大多部分关节痹痛病人取得明显疗效。将364例,532个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用经筋辨证观点。循足三阴、三阳经筋查取结筋病灶点,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治愈426个关节,占80.08%;有效82个关节,占15.41%;总有效率95.49%;无效24个关节,占4.51%。其中50例病人,66个关节随访一年,痊愈30个关节.占45.45%;有效21个关节,占31.81%;总稳定率为77.27%;反复如治疗前者15个关节,占22.7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肩周炎患者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触诊阳性反应点,结合结筋病灶点解剖特点,选取216例肩周炎患者,对其306个患肩结筋病灶点于肩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及手三阴经筋4种证型肩周炎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出现的结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25.6%(1 446/5 657)、30.9%(1 749/5 657)、19.0%(1 075/5 657)、24.5%(1 387/5 657),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肩髃次、巨骨次、消泺次、臑会次等;在远端出现的经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31.7%(287/905)、23.2%(210/905)、10.9%(99/905)、34.1%(309/905),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阳溪次、手三里次、阳池次等。结论: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在近端与远端出现部位的频率,与肩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用经筋辨证论治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合并膝痛的疗效。方法 :在经筋理论的指导下 ,应用《内经》“长圆针” ,采用《内经》解结针法 :1.分离结筋病灶点表层粘连 ;2 .或分离结筋病灶点周围横络 ;3.或对骨膜下积血、积液进行近骨膜处“横络”切开减压处理。由此分离由经筋辨证所检出的结筋病灶点 (横络 ) ,解除其对经脉的卡压 ,减少或消除因卡压后而引出的津液涩渗反应 ,从而解除膝关节痹痛 ,使绝大多部分关节痹痛病人取得明显疗效。将 36 4例 ,5 32个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用经筋辨证观点 ,循足三阴、三阳经筋查取结筋病灶点 ,用长圆针以解结法治疗。结果 :治愈 4 2 6个关节 ,占 80 .0 8% ;有效 82个关节 ,占 15 .4 1% ;总有效率 95 .4 9% ;无效 2 4个关节 ,占 4 .5 1%。其中 5 0例病人 ,6 6个关节随访一年 ,痊愈 30个关节 ,占 4 5 .4 5 % ;有效 2 1个关节 ,占 31.81% ;总稳定率为 77.2 7% ;反复如治疗前者 15个关节 ,占 2 2 .72 %。  相似文献   

19.
总结冯淑兰教授基于经筋理论运用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经验。冯淑兰教授认为颈部经筋失衡是顽固性面神经炎的重要病机,治疗时除面部治疗以外更注重松解颈部及其两侧筋结等肌肉失衡点。针刀治疗顽固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点多选用枕部附着肌群、患侧乳突、颈椎棘突与横突压痛点,以松解颈部手足太阳与少阳经筋的筋结点为重点,恢复经筋正常形态,改善经脉气血输布,加快面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用小针刀治疗网球肘,分析超声监测下小针刀针刺肘关节附近结筋病灶点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针刺结筋病灶点)和非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两组在肱骨外髁、曲池次、泽前次、泽下次、手三里次进行超声监测或非超声监测针刺。通过HSS2肘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对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对肱骨外上髁炎都起到治疗效果,以超声监测下针刺经筋组效果显著。结论 用超声监测针刺肘关节周围结筋病灶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更安全,针刀操作更有针对性,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