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作为抢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 iac output syndrom l,LCOS)的一项治疗措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998年6月~2005年6月我院为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行IABP辅助循环,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IAB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5~75岁,术前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2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34%~83%,搭桥数目为1~5条,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8~265m in,体外循环时间为171~610m in,IABP时间为14~210 h。采用股动脉切开或直接穿刺,利用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IABP对42例CABG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反应、血流动力学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平均IABP辅助时间(87±16)h,辅助期间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指数增加,术中及术前使用可改善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过程中,心脏对稳定器压迫的耐受性,同时使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34例康复出院,住院死亡8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心功能差的高危CABG患者应积极地放置IAB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心脏中心CICU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I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2例均成功撤机,转至普通病房。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掌握使用IABP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技术,从而确保IABP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应用IABP,监测使用IABP前和使用后2h、撤机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指数(CI)和每小时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及时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够帮助高危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应用的意义.方法 60例CABG病人通过股动脉穿刺或切开置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辅助循环,监测心电图、动脉压波形变化及血流动力学诸参数,以鉴定IABP之效果,其中2例于CABG术前放置.结果本组病人救治成功45例(75%),并发症6例.结论只要正确掌握IABP的适应证及使用时机,应用IABP抢救CABG术中的危重病人是可以收到良好临床效果的.在施行IABP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注意预防下肢血栓、出血、水肿、感染和气囊破裂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通过回顾性Logistic分析1 516例施行OPCABG男性患者,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类患者提供手术依据和前瞻性判断。方法:采用麻醉科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1 516例记录齐全的男性患者OPCABG围术期资料。以术中应用IABP为因变量,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术前射血分数(EF)<40%(OR=4.946,P=0.001)、搭桥数>3支(OR=2.340,P=0.007)、左主干病变(OR=2.857,P=0.001)、急诊(OR=4.816,P=0.001)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P=0.001,OR=12.188)为围术期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EF<40%、旁路移植血管数>3支、左主干病变、急诊和术中发生心房颤动为术中应用IABP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遇到这类患者时,及早在术前应用IABP,对于OPCABG患者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于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应用的意义。方法60例CABG病人通过股动脉穿刺或切开置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辅助循环,监测心电图、动脉压波形变化及血流动力学诸参数,以鉴定IABP之效果,其中2例于CABG术前放置。结果本组病人救治成功45例(75%),并发症6例。结论只要正确掌握IABP的适应证及使用时机,应用IABP抢救CABG术中的危重病人是可以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对54例高危CABG患者应用IABP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组与术中及术后循环状态不稳定情况下应用组的总体病死率、IABP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术前预防性应用组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结论:对高危CABG患者预防性应用IABP能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不同时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OPCAB围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的患者80例,其中术前应用组20例,术中应用组31例,术后组29例。比较三组患者术中被迫紧急建立心肺转流(CPB)转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的比例,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比例、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三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观察术后1 d、术后2 d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术中应用组被迫紧急建立体外循环改为ONCAB比例高于术前应用组;IABP反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术前应用组少于术后组;术前应用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其他两组。术后组术后2d cTnI高于术前应用组;术后1d、2d CKMB水平,术前应用组也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结论:危重患者OPCAB术前应用IABP可以改善围术期的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2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5例,心梗恢复期心功能Ⅳ级2例,心脏明显扩大1例,所有患者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结果12例OPCAB全部成功,远端吻合口数3.7±0.6个.术后IABP辅助时间平均22.3±9.5小时.1例术后8天死于高钾心跳骤停.有1例拔除IABP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其他患者顺利恢复.结论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是可行而安全的.对于低LVEF、急性心梗和心脏明显扩大等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的情况,IABP有助于扩大OPCAB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安全性、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本中心心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586例OPCAB患者中78例(13. 3%)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预防应用组、紧急置入组两组。预防应用组:42例(53. 8%),术前对冠心病高危患者预防性用IABP辅助;紧急置入组:36例(46. 2%),OPCAB术中或术后因循环不稳定紧急置入IABP。对比两组患者使用IABP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旁路移植的桥血管数目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预防应用组患者IABP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紧急置入组(P0. 05)。术前预防应用组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4. 8%)较紧急置入IABP患者(13. 9%)明显减低(P0. 05)。结论:对于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能缩短IABP使用及ICU停留时间,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预防性应用IABP对高危OPCAB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再次置入IABP是高危OPCABG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2013年01月-2020年06月175例CABG围术期行IABP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平均年龄(61.2±9.2)岁,其中男性131人(74.9%)。根据IABP置入时机分为预防性置入组(术前置入IABP)(n=66)和对照组(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n=10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置入组IABP支持时间(h,107.5±68.3 vs 130.4±72.6),机械通气时间(h,76.9±82.1 vs 129.6±160.5),ICU监护时间(h,145.9±99.9 vs 196.4±180.5)显著减少(P?0.05)。术后急性肾损伤(13.6% vs 28.4%)、低心排量综合征(0 vs 6.4%)、多器官功能衰竭(0 vs 7.3%)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围术期死亡率(10.6%)低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CABG治疗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可降低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降低术后急性肾损伤、低心排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缩短IABP支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并总结我院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175例CABG围术期行IABP置入术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移植手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的老年(≥65岁)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9.9±3.8)岁。结果:所有患者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79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32例。IABP术前放置32例(28.82%),术中/术后放置79例(71.17%),主要并发症有:急性肾功能损伤(45.05%),感染(35.14%)和二次气管插管(12.61%)等。术后住院死亡30例,病死率27%。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15.63%)明显低于术中或术后置入IABP的患者病死率(31.65%,P=0.004)。患者置入IABP时间不同,其术后是否二次气管插管、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二次气管插管(OR=165.850,95%CI7.110~386.557,P=0.001)、感染(OR=20.911,95%CI2.940~148.710,P=0.002)和急性肾功能损伤(OR=12.557,95%CI2.935~53.716,P=0.001)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老年患者,IABP是安全且行之有效的辅助循环手段之一,在本组研究中,术前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低于术中/术后放置IABP组患者的病死率,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预防性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低射血分数(LVEF≤35%)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IABP分为预防应用组(P组,n=108)和对照组(C组,n=10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9%vs.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8.5(18.25,49.75)小时和8(6,11)天,均较C组53(26,99)小时和10(7,14)天有所缩短,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C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8.71±5.31)个月和(17.66±4.67)个月,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左心功能低下的高危患者在OPCABG术前预防应用IABP可以降低术后病死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5d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不同时段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预后,寻找IABP的最佳使用时机,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总结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间,行CABG或CABG合并瓣膜手术且围术期使用IABP的65例病例,根据IABP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总结比较三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65例病例,根据置入时间的不同分为术前置入组8例,术中置入组38例,术后置入组19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术前置入组LVEF值最低,术中置入组和术后置入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置入组的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高于术后置入组。三组间搭桥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IABP使用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院内病死率及随访病死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置入组除1例患者因股动脉缺血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置入组的再插管率显著高于术中置入组及术前置入组(P=0.008)。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开始使用IABP,相比较于术中和术后出现低心排时紧急置入,可以达到与其他两组患者相似的近期手术效果。下肢缺血仍然是IABP相关的重要并发症。高危冠心病患者术前使用IABP的优势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PLT数量的影响,并分析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2013年12月至2018年02月,因不同原因置入IABP的患者168例,根据置入IABP后PLT是否减少分为PLT未减少组(n=78)和PLT减少组(n=9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基线血常规、应用药物、应用IABP原因、IABP球囊导管容积、IABP应用时间及出院存活的比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预测PLT减少的最佳截点值,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测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64.5±12.1)岁,男性118例(70.2%),98例(58.3%)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致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平均IABP应用时间为6.0(3.0,8.0)d,90例(53.6%)患者置入IABP后PLT下降,PLT最低值出现在IABP后4.0(2.0,6.0)d,134例(79.8%)患者拔除IABP后PLT回升,出院时存活126例(75.0%);PLT减少组PLT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PLT未减少组(P0.05),PLT减少组因ACS心源性休克置入IABP比例、应用40cc球囊导管比例亦高于PLT未减少组(P均0.05),两组间其它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DW预测PLT减少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为0.592~0.819,最佳截点值15.9,灵敏度68.9%,特异度74.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W15.9%(调整的OR=5.712,95%CI:2.138~15.259,P=0.001)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PLT减少是置入IABP后的常见现象,PDW升高是置入IABP后PLT减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心室辅助装置。本文就近几年IABP在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