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和掌握2012—2021年甘肃省白银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白银市制定防控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获取2012—2021年白银市HIV/AIDS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银市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21年白银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409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病例19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82.500,P=0.000);白银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白银区最多、占57.95%;男女性别比为6.05∶1;年龄中位数为41岁,20~49岁人群占65.52%,≥50岁人群报告病例构成比上升较快(趋势χ2=35.256,P=0.000);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6.82%,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0,P=0.004),不同婚姻状况的病例各年度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Fisher确切概率法,P=0.152)。结论 白银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2010—2021年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确诊的重庆市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共390例,占总确诊数的30.59%;各年确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40.177,P<0.001)。涪陵区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54.55±9.63)岁;男性占66.92%;农民占47.95%;已婚有配偶者占73.59%;小学及以下文化者占53.33%;发现方式以其他就诊检测发现为主,占53.08%;传播方式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87%。异性传播中有266例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其中男性202例,占75.94%,女性64例,占24.06%;地区分布以本县区户籍为主,占67.18%(262/390)。结论 重庆市...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重庆市长寿区2016—2021年艾滋病(HIV/AIDS)的病例报告来分析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50岁及以上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病例特征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6—2021年重庆市长寿区累计报告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654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57.47%;50岁及以上病例报告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3.22,P<0.001)。病例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2.32∶1;年龄集中在50~69岁(78.60%);职业以农民及民工为主(65.7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84%;已婚有配偶者占69.42%;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96.20%)。不同性别病例高危行为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26,P<0.001),男性病例以非婚商业性接触为主(53.39%),女性以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1999—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艾滋病(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HIV/AID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1999—2022年现住址为山西省晋中市报告病例数据,以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SPSS 23.0统计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1999—2022年晋中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1 486例,以该市户籍为主,11个县(区)均有报告。发病年龄集中在15~39岁、平均年龄(37.16±14.06)岁;其中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1岁;50岁及以上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15.517,P<0.05);传播途径0岁~组以母婴传播为主,15岁~组以同性传播为主,50岁~组以异性传播为主。病例主要来源为医疗机构836例、占56.26%,自愿咨询检测418例、占28.13%。结论 晋中市HIV/AIDS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应继续关注老年人、青年学生两类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社会疫苗”作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探索社会组织与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合作,针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1—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艾滋病(HIV/AIDS)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洛阳市涧西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9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233例,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20.80%,死亡24例;报告病例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达高峰(37例),随后维持平稳态势;病例在各街道办事处(乡)均有发生,非本区户籍的报告病例构成比由2001—2010年的30.00%上升为2011—2019年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P<0.05);男性201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6.28∶1;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168例)、占病例总数的72.11%;2001—2010年报告病例以工人为主、占30.00%,2011—2019年以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共占48.82%,两时段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2,P<0.05);2001—2010年报告的20例HIV/AIDS病例中,输血/血制品传播12例、占60.00%;2011—2019年的213例病例中,除1例为母婴传播外,其余212例均为性传播、占99.53%,尤以男男同性传播为多;样本来源居前三位的是咨询检测(82例)、其他就诊检测(55例)和术前检查(50例)、三者共占80.26%。结论目前洛阳市涧西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区,感染者以流动人口、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针对男性青壮年人群及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预防HIV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对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02-2012年学生的HIV流行特征。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117例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0.5%上升至2012年的2.5%。平均年龄(22.1±2.9)岁,最小14岁;男性占96.6%;大专及以上占79.5%;病例至少来自47所大中专院校。性传播感染占95.7%(112/117),同性性传播占72.6%(85/117);2009-2012年,学生病例中的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6.70,P=0.035),2008-2012年,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209.07,P=0.000);2008-2012年,学生中HIV感染者/AIDS病例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高于广州市同期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5,P=0.000)。病例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占32.5%,专题调查占25.6%。2008-2012年,学生人群中AIDS病例发现的时间较总体人群早(χ2=9.07,P=0.003),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92.3%。结论HIV对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IDS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3-2010年山东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底前开始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的HIV/AIDS病人的随访资料,描述分析其一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机会性感染发生状况等。结果山东省2003-2010年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且目前仍在治疗的HIV/AIDS病人608例,其中男性占65.6%(399/608),女性占34.4%(209/608),平均年龄为(40.2±10.2)岁,已婚或同居者占65.5%(398/608);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感染为主,占44.9%(273/608),其次是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1.1%(128/608);有182例更换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占29.9%,换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计数≤200个/μL的占65.8%,200~350个/μL的占33.0%,≥350个/μL的占1.2%,同基线时相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的比例增高,机会性感染发生率降低。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HIV/AIDS病人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平塘县2002—2022年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监测报告管理平台导出现平塘县2002—2022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采用Excel 2013、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2—2022年平塘县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551例,年平均感染率8.1/10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18.27,P<0.001)。青壮年感染率58.1%,男、女性别比为1.78∶1,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80.2%),从职业分布来看,艾滋病传播已从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结论 平塘县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且十分严峻,应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将老年人列入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扩大检测覆盖面,扩大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区艾滋病(HIV/AIDS)疫情数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程,以卡方检验比较构成差异。结果 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1 428例,年平均报告感染率2.17/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38.60±13.31)岁;其中≥50岁组和<20岁组患者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4,P<0.05)。新报告患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体检及就诊者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低年龄组、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人群、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各级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某区艾滋病(HIV/AIDS)疫情数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HIV/AIDS患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样本来源、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程,以卡方检验比较构成差异。结果 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1 428例,年平均报告感染率2.17/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38.60±13.31)岁;其中≥50岁组和<20岁组患者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程,以卡方检验比较构成差异。结果 2016—2020年兰州市某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1 428例,年平均报告感染率2.17/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38.60±13.31)岁;其中≥50岁组和<20岁组患者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4,P<0.05)。新报告患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体检及就诊者检测、基线CD42=23.574,P<0.05)。新报告患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体检及就诊者检测、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低年龄组、高年龄组、低文化程度人群、农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检测机构应加大就医人群及其性伴的检测力度,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德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德州市2005-2015年所有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以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为客观指标,结合患者转归,综合分析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结果243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38.40±10.16)岁,基线CD4细胞计数均值为(239.96±161.10)个/μL,治疗后CD4细胞平均增长211.01个/μL(t=-11.604,P=0.000)。在开始治疗的36个月内,不同基线CD4细胞组计数增长存在统计学差异(F=5.701,P=0.001)。接受HAART平均时长(30.71±23.82)个月,治疗12个月病毒抑制率为88.69%(149/168),累计死亡率为7.82%(19/24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确证时年龄的增长,HIV/AIDS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的死亡风险,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病人的12.683倍[95%可信区间(CI):2.769-58.079]。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免疫重建。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及早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加强依从性教育,对于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HIV/AIDS)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LC)和CD4 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明确将TLC作为HIV/AIDS疾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诊治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317例HIV/AIDS患者TLC和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判断TLC代替CD4 T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的准确度和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31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TLC和CD4 T细胞计数[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单位为×106/L]分别为1300(1754,932)和242(384,86),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r=0.722,P<0.01)。以TLC预测CD4 T细胞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具有较高准确度,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866、0.853和0.863(P均<0.01)。随着TLC临界值取值的降低,敏感度逐渐减低,特异度则逐渐增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应用TLC作为监测HIV/AIDS初诊、初治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病毒治疗时机的替代指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初步观察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筛选我院门诊确诊的HIV/AIDS患者,接受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期间CD4+ T细胞计数、CD4/CD48比值、HIV载量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病毒抑制率为62.96%,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92.31%和100%;CD4+ T细胞计数在治疗12周时上升为(340.53±235.39)个/μl,24周时上升为(430.26±291.71)个/μl(P均<0.05);治疗前44.44%的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其治疗前升高的炎症因子在治疗后均逐渐下降。结论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治疗初治的HIV/AIDS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病毒抑制率,尤其可以作为晚期患者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TDF+3TC+艾诺韦林(ANV)方案治疗初治HIV/AIDS患者在临床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从2022年2月至2022年8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中心使用TDF+3TC+ANV方案作为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数据,截止收集日期为2023年3月1日,描述患者一般特征,且对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体重、肝肾功能以及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48例,意向性分析(ITT)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69.6%(103/148),符合方案集分析(PP)结果病毒学抑制率为83.7%(103/123),123例患者治疗24周CD4细胞水平为346.0(223.0,484.0)个/μL明显高于治疗前的317.0(142.0,414.0)个/μL(P<0.001)、HDL-C较基线升高(0.9 vs. 1.1 mmoL/L,P<0.001)、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67.0 vs. 71.0μmoI/L,P=0.023),AST从治疗前的25.0(20.0,34.0)U/L降至23.0(18.0,28.0)U/L(P=0.014),且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接受血浆置换治疗(n=102)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低剂量血浆置换(n=50)的152例HBV-ACLF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i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基线PLT计数对人工肝治疗后PLT>50×109/L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70例(46.1%)患者在入院时合并肝硬化,114例(75.0%)患者接受3次人工肝治疗,基线PLT>50×109/L患者占比为88%。总体患者人工肝治疗后PLT计数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79.5±47.7 vs 112.5±64.1,t=4.965,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病死率和影响因素,以及提高抗病毒治疗(ART)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山西省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报告的HIV/AIDS病例和ART信息,收集资料补充调查,计算病死率和治疗比例,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HIV/AIDS确诊病例4861例,年龄平均(36.7±13.0)岁,男性占67.9%,农民占55.0%,性传播占61.4%。从2004年到2013年ART的比例由14.9%上升到62.3%,同期HIV/AIDS病例的病死率从40.7/100人年降低到5.0/100人年。对4861例HIV/AIDS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最主要死亡风险是未进行ART[危险比(HR)=4.8]和未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HR=5.9);对2400例ART病例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体质指数(BMI)过低和肥胖病例的死亡风险高于正常和超重病例(HR=2.4)、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病例的死亡风险高于50个/μL病例(HR=2.3)。结论ART显著降低了HIV/AIDS病人的病死率,提示强化ART工作可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 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 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 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 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 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 56.1%,P 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 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 0.001)、p24(93.1%vs. 99.1%,P=0.015)和p55(13.4%vs. 33.6%,P 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AIDS)感染病例数及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1—9月全国学生新增艾滋病病毒(HIV)病例占全国新增总病例比例为3.2%,从学生中发现HIV感染者的概率比全国人群中发现感染者的概率高出41%~66%~([1-2])。大学生AIDS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78.70%~([3])。为查找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的盲点,2017年设计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能为制定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