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和Appel肌萎缩侧索硬化评定量表(AAL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ALS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利鲁唑组(31例)、依达拉奉组(32例)和对照组(未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3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功能量表评分等资料。比较3组间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药物治疗中两种量表的评分差异以及相关性。结果 采用标准化评分比较ALSFRS-R和AALS,结果提示基线两种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ALS伦敦临床分期3期、4期患者中两种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利鲁唑组和依达拉奉组中两种量表评分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在部分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各时间点ALSFRS-R评分均较低。结论 ALSFRS-R与AALS在临床功能评估上差异有显著性,ALSFRS-R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2.
TCH346治疗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患者的Ⅱ期/Ⅲ期对照研究:欧洲和北美42个中心(2004)进行了TCH346固定剂量治疗ALS的Ⅱ期/Ⅲ期双盲研究。591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TCH3461.0、2.5、7.5、15mg·d-1或安慰剂治疗44周。患者治疗前经过16周自然病程引入期评定疾病进展速度,在组间的疗效比较中进行校正。采用修订的ALS功能评定量表(ALSFRS-R)来判断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平均ALSFRS-R减分率无明显差异;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肺功能和徒手肌力(manualmusclestrength,MMT)亦无明显差异。该研究提示TCH346不能延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睡眠障碍患病率、睡眠质量与ALS功能评分的各重要功能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9月-2021年9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5例诊断为ALS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一般人口统计学数据、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scale,PSQI)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评分、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function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并计算进展率(ΔFS),分析各因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①不同起病部位亚组的睡眠质量、功能评分未见明显差异; ②43%的ALS患者PSQI>7分,15%的患者ESS>9分; ③PSQI与ALSFRS-R评分呈负相关(r=-0.36,P<0.01),与ΔFS呈正相关(r=0.25,P=0.01)。此外,PSQI与ALSFRS-R延髓功能域评分呈负相关(r=-0.21,P=0.03),与ALSFRS-R精细功能域评分呈负相关(r=-0.29,P<0.01),与ALSFRS-R粗大动作域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001),与ALSFRS-R呼吸功能域评分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 ALS患者存在明显夜间睡眠问题,且睡眠质量与疾病进展、各区域功能丧失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75%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早期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1年后的疗效评估.方法测定6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h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肺通气功能,以用力肺活量(FVC%)是否低于75%和是否接受NPPV治疗为标准分3组,其中FVC%<75%且配合NPPV治疗14例,作为第1组;FVC%<75%且不能配合NPPV治疗18例,作为第2组;FVC%>75%为第3组,即阳性对照组,共28例.结果 第1组(FVC%<75%且配合NPPV治疗)ALS患者1年内生存率与第2组(FVC%<75%且不能配合NPPV治疗)ALS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第3组(阳性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患者FVC%下降的幅度以及ALSFRS-R评分降低的幅度较第2组患者缓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LS患者FVC<75%时引入NPPV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恩他卡朋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帕金森病伴剂末现象患者 2 0 9例的 12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分组对照临床试验。根据患者日记记录的“开”和“关”期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各部分评分、研究者总体评估变化量表和左旋多巴每日剂量评定疗效。结果 恩他卡朋治疗 12周时意向性治疗(ITT)人群“开”的时间自基线的 (7 4± 1 8)h/d延长至 (9 1± 2 5 )h/d ;“关”的时间自基线的 (6 8±2 2 )h/d缩短至 (5 2± 2 8)h/d ;UPDRS Ⅲ平均得分自基线的 36 7± 11 3减少至 30 0± 14 4 ;左旋多巴每日剂量 (mg/d)自基线的 5 89 2± 2 6 4 3减少至 4周的 5 6 1 5± 2 4 8 1;总体评估变化量表检查显示 6 9 9%的医生主观感觉到病情好转。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多巴胺能反应 ,但是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恩他卡朋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帕金森病伴剂末现象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美满霉素(minocycline)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具有抗凋亡和抗炎效应,动物实验证实其有神经保护作用.美满霉素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安全性已经过Ⅱ期临床证实.该试验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以确定美满霉素对ALS患者的疗效.方法:经4个月的导入期后,41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或美满霉素组(递增剂量至400 mg/d,服用9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晚期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肌酐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4例ALS患者进行了随访和评估,另选34例周围神经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性别、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尿素、尿酸方面进行对比分析,ALS患者由两位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按修订版ALS功能量表(ALSFRS-R)评估,根据ALS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I、II期为疾病早期组,Ⅳ、V为疾病晚期组,对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年龄、性别、ALSFRS-R评分、血肌酐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行ALSFRS-R评分与血肌酐相关性分析。结果①ALS组血肌酐(55.19±19.75)mmol·L~(-1),周围神经病组血肌酐(64.80±12.05)mmol·L~(-1),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乳酸脱氢酶、尿素、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期ALS组血肌酐(64.53±21.41)mmol·L~(-1),晚期组血肌酐(49.12±16.33)mmol·L~(-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ALS组ALSFRS-R评分42.29±3.62,晚期组ALSFRS-R评分26.65±10.4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LS患者血肌酐与患者ALSFRS-R评分做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正相关(r=0.081,P0.05)。结论血肌酐水平在ALS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可反映ALS患者残余肌肉质量,血肌酐与ALS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提示血肌酐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的严重程度,提示疾病进展,血肌酐有望成为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价药物疗效的一项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丁苯酞与安慰剂治疗脑梗死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5-03我院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次,4次/d;观察2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100mg/次,4次/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00mg/次,4次/d。3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1组治疗2周、4周及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分别为(18.76±3.21)分、(11.26±1.84)分及(5.31±1.26)分,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64.36±10.37)分、(74.97±7.62)分及(84.23±7.22)分,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n insomnia,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以及单纯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71例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得分分为单纯失眠组(<14分,33例)和失眠伴抑郁组(≥14分,38例)。2组患者每天填写睡眠日记,并给予8周标准的CBT-i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6周(第6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BD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进行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结果与基线时比较,单纯失眠组和失眠伴抑郁组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PSQI、ISI、BDI、BAI、SF-36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失眠伴抑郁组较单纯失眠组在基线、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BAI(t=-6.340、-3.301、-3.511、-2.982)、SF-36(t=4.162、3.195、2.022、3.6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2组ISI评分在第6个月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6)分与(4.7±3.4)分,t=-2.044,P=0.048]。2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效率以及PSQI的评分在第8周、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BAI、BDI评分在第8周与第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与基线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T-i对失眠伴抑郁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均有效,且可以缓解失眠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褪黑素与丙戊酸(VPA)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n=64)、VPA组(n=64)和褪黑素组(n=64)。安慰剂口服安慰剂600mg·d~(-1);VPA组口服VPA 600mg·d~(-1);褪黑素组每晚睡前服用3mg·d~(-1)褪黑素,3组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VAS)、镇痛剂使用、偏头痛残疾程度(MID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失访34例(17.7%)。158例患者中安慰剂组54例、VPA组52例、褪黑素组52例。治疗后,VPA组和褪黑素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镇痛剂使用次数及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安慰剂组(P0.05)。治疗期间,安慰剂组1例(1.9%)、VPA组11例(21.2%)、褪黑素组3例(5.8%)出现不良反应。VA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和褪黑素组(χ~2=12.738,P=0.002)。结论褪黑素辅助治疗优于安慰剂,与VPA临床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褪黑激素能够作为VPA替代品用于预防偏头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普拉克索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1966年~2009年3月),图书馆临床试验和专业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ACP Journal C1ub;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200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0~2008年),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4.28软件系统评价,对普拉克索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普拉克索组898例患者,安慰剂对照组8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Ⅱ部分评分相对基线的变化取加权均数差进行meta分析。普拉克索组和安慰剂组之间差异(WMD=-2.35,95%CI[-2.92,-1.7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DRSⅢ评分相对基线的变化取加权均数差进行meta分析。普拉克索组和对照组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后,是否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方法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起立-行走测试(TUG)、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对34例接受规范操作下rTMS治疗患者(rTMS+药物组)及45例未给予rTMS治疗患者(药物组)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基线、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所有参与者均完成研究,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rTMS+药物组治疗结束时UPDRS第三部分(19.35±5.91)、TUG时间(12.37±4.44)及PSQI总分(18.62±7.64)均显著改善(P<0.05)。rTMS干预后UPDRS-Ⅲ总分、TUG时间及PSQI总分的改善维持了1个月。2组治疗结束时的症状比较显示,药物组UPDRS-Ⅲ总分(22.38±6.73)、TUG时间(16.94±5.16)及PSQI总分(21.31±6.26)均明显高于rTMS+药物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规律的左侧DLPFC高频rTMS治疗,对PD运动症状及睡眠障碍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与安慰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将12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的患儿依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A(先服哌甲酯控释片再服安慰剂)或B(先服安慰剂再服哌甲酯控释片)两个治疗顺序组,分别接受哌甲酯控释片和安慰剂治疗各7d;并于双盲治疗期末评定主要疗效评定指标[由教师评定的Conners注意缺陷/多动伴攻击行为评定量表(IOWAConners量表)注意缺陷/多动(I/O)分项]、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教师评定的对立/违抗(O/D)分项、同伴交往和总体评价量表;家长评定的IOWAConners量表I/O和O/D分项、家庭活动状况和总体评价量表;研究者评定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结果 (1)疗效:哌甲酯控释片治疗7d后,意向性分析人群和符合方案评估人群的主要疗效指标分析的评分分别为(4 92±3 11)分和(4 80±3 07)分,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6 70±3 67)分和(6 58±3 70)分;均P<0 01];其他次要疗效指标,哌甲酯控释片治疗组的评定结果均明显优于安慰剂治疗组(P<0 01)。(2)不良事件发生率:哌甲酯控释片组为14 9%,安慰剂组为7 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哌甲酯控释片用于ADHD的临床疗效优于安慰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病因不明,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可能与其发生有关。这一假说为探寻AL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向,即使用谷氨酸递质释放抑制剂(如riluzole,lamotrigine)或谷氨酸递质受体拮抗剂(如右旋美沙芬) 有45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完全符合散发性ALS诊断标准的病人入选。实验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法。其中右旋美沙芬组22例(肢体症状14例,球麻痹8例),安慰剂组23例(肢体症状17例,球麻痹6例)。右旋美沙芬用量150mg/日(每日3次,每次30mg,睡前60mg),治疗时间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Tc1、Tc2、Treg、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45例MS患者(病例组)和35例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体检之日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并比较病例组治疗前和泼尼松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Tc1,Treg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h1,Th17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h17/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 病例组与对照组Tc2,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细胞比例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Th1,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降低,Treg,Tc1,Tc2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增高,Th17/Ter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 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Th2、Th1/Th2细胞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 SymbolgA@ -干扰素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 与治疗前比较,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IL-17A和 SymbolgA@ -干扰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MS的发生可能与Treg下调、Th17上调密切相关,推测可能通过MS靶向提高Treg与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来维持Th17/Treg细胞比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研究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的诊断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间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的肌肉无力、萎缩、痉挛、束颤就诊,且针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者均纳入登记建档;记录首发起病部位、修订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以及病程,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1)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患者共80例,19例(23.75%、19/80)为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61例(76.25%、61/80)为不同诊断级别的ALS(Awaji-shi ma标准);其中临床肯定型24例(30%、24/80),临床拟诊型22例(27.5%、22/80),临床可能型15例(18.75%、15/80)(χ2=0.067,P=0.381);(2)在不同诊断级别的ALS中,首发起病部位在延髓者,临床肯定型的例数多于拟诊型和可能型(P0.05);(3)ALSFRS-R平均35.35±6.17,平均病程(27.7±22.2)年;与临床拟诊型和可能型患者组比较,肯定型组ALSFRS-R分值(31.00)更小,病程(1.64年)更短。结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的患者中虽然不同诊断级别的ALS患者占大部分,但临床肯定型仅1/3;预后不良的因素为延髓起病、评分低和病程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运动神经元疾病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特点,探讨DTI在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16例、肯尼迪病(KD)患者12例及健康志愿者15名.分别行颈髓常规MRI及横断面DTI检查,测定各组C3、C5椎体水平层面颈髓前索区、后索区及舣侧皮质脊髓侧束区4个区域内感兴趣区(ROI)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比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并分析影像学参数与其病程、ALSFRS-R评分、肺功能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ALS 组患者在C3与C5水平,前索、双侧皮质脊髓侧束的FA值较KD组、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KD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各不同位置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S组在C3水平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与患者ALSFRS-R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41);各水平前索、双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ADC值与患者病程、肺功能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FA值可反映颈髓皮质脊髓束的功能异常,可用于评估ALS患者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程度,有利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吡格列酮治疗后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40例合并MS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吡格列酮15 mg/d(吡格列酮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双盲治疗12周,在基线、12周末进行血压、体重、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评定,以及PANSS、TESS、RBANS量表评定.结果 吡咯列酮组与安慰剂组基线时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仅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吡格列酮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HDL均优于基线时,安慰剂组HDL优于基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TESS量表的评分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末,吡格列酮组视觉空间结构因子分较安慰剂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因子分较组内基线高,安慰剂组即刻记忆、延迟回忆因子分较组内基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可以改善其代谢状态,而且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经强的松治疗后提高了平均肌力和时限功能(timed function).作者为了研究其机理和形态学改变,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受试者33名(5~15岁),分3组,安慰剂组12人,小剂量组9人(强的松0.75mg/kg/d);大剂量组12人(强的松1.5mg/kg/d);历时6月.实验结束时进行肌活检,取肱二头肌:安慰剂组8人,小剂量组5人,大剂量组6人;股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颈动脉狭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健康管理组(90例)及常规治疗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健康管理组连续进行6个月的健康管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疲劳评定量表-14(FS-14)及疲劳严重程度评定量表(FSS-9)评价患者疲劳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检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健康管理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FS-14及FSS-9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健康管理组治疗前FS-14、FSS-9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FS-14及FSS-9疲劳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健康管理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健康管理组治疗前hs-CRP、IL-6及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hs-CRP、IL-6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及12个月hs-CRP、IL-6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管理可以改善颈动脉患者的疲劳状况,降低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