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55岁。因"下腹部肿物3年余"来院。强化CT检查示:腹膜后类圆形占位, 大小11.5 cm×8.3 cm×9.8 cm, 内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 病变周围见髂血管伴行(图1)。MRI检查示:腹膜后偏右侧不规则团块状囊实性占位, 大小约9.5 cm×11.5 cm×7.7 cm;实性部分呈略等T1略等T2异常信号,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囊壁较厚, 增强扫描囊壁可见强化。病变与相应水平腰椎右侧椎间孔关系密切, 病变邻近结构受压移位(图2)。诊断为腹膜后肿瘤, 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胃肠外科、脊柱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讨论。术前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 便于术中识别输尿管, 防止损伤。手术先由脊柱外科行椎间孔镜下椎管内肿瘤剥离、神经根离断术, 后由胃肠外科行肠粘连松解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顺利(图3)。术后病理检查:梭形细胞肿瘤, 体积14 cm×8 cm×7 cm, 局部出血囊性变, 细胞疏密不均, 细胞形态温和, 核裂罕见, 间质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图4);免疫组化:SOX10(+), NF(-), EMA(-...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50岁, 因"体检发现肝占位病变2年余"收住入院。查体:剑突下触及约4 cm包块, 质硬, 边界尚清, 上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肿瘤标志物:AFP、PIVKA-Ⅱ、CA19-9无升高。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肝左叶探及一实性不均质回声结节, 大小约5.8 cm×3.3 cm, 形态欠规则, 边界欠清;CT检查:平扫见肝左外叶一片状稍低密度灶, 大小约4.7 cm×4.2 cm×4.0 cm, 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MRI检查:T1WI见肝S3团片状稍低信号(图1A), T2WI见肝S3团片状不均匀稍高信号(图1B), DWI见肝S3团片状高信号, ADC见肝S3团片状低信号, 边界清, 内部见轮辐状T1、T2双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肝S3团片状不均匀强化, 其内轮辐状信号无强化(图1C), 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 其内轮辐状信号无强化。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标本见6.5 cm×6.0 cm×5.5 cm类圆形肿瘤, 质地硬, 边界尚清, 呈灰白色, 中央可见到界限不清的星状纤维...  相似文献   

3.
正患儿女,11岁,因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4 d"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可见一凸出包块,约7.0 cm×6.0 cm大,质中,有边界,活动度差,无压痛,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等指标均正常。腹部平扫及强化CT提示:胰十二指肠间隙见一巨大囊实性肿块影,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与胰头分界不清,胃及十二指肠受压移位,约7.7 cm×8.0 cm×8.8 cm大。胰管轻度扩张,胰腺体尾部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胆囊、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腹腔未见积液征象。影像诊断:胰十二指肠间隙囊实性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来源于胰腺可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43岁, 因"体检时发现盆腔肿物6 d"入院。全腹部CT检查:左侧髂血管区软组织密度, 右侧附件区囊状低密度影。盆腔增强MRI检查示:左侧髂血管区见椭圆形囊实性异常信号, 大小约4.7 cm×3.9 cm, 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图1)。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外侧, 上缘进入闭孔, 下缘位于左侧髂静脉分叉处, 肿物呈囊实性, 质韧, 大小约5 cm×4 cm×4 cm, 表面包膜完整, 肿物表面及两端均可见神经纤维, 充分游离肿物, 完整切除(图2)。术后病理检查示:(腹膜后)神经鞘瘤, 伴骨化(图3A)。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Vimentin(+), S-100(+), SOX10(+)(图3B), SMA(-), Desmin(-), CD17(-), CD34(-), Ki67增殖指数<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54岁, 因"发现颈前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甲状腺左叶及峡部可触及质硬肿物, 大小约4 cm, 边界尚清, 无压痛, 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较大者约2 cm, 界清, 活动可。颈部超声示:甲状腺左叶显示1个低回声实性肿块,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内伴斑片状及点状强回声反射,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TI-RADS 5类;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淋巴结肿大。颈部CT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显示1个不规则肿块,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匀, 平扫CT值约51 HU,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三期CT值分别约为:53、73、66 HU, 病灶侵及气管左前壁, 部分突入气管腔内, 考虑恶性(图1A);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 考虑转移(图1B)。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左叶及峡部, 侵犯总气管第一环, 并突入气管腔内, 肿瘤与带状肌、环甲肌粘连;左颈Ⅱ~Ⅵ区数枚肿大淋巴结, 囊实性, 质中, 界清。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部分切除并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甲状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正病人,男,28岁。因发现右颈部肿物1个月于2019年9月20日入院。病人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物,约硬币大小,无疼痛,无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右颌下,胸锁乳突肌前方触及1类圆形肿物,大小约2.5 cm×1.5 cm, 无压痛,质软,边界清。颈部B超检查见右颈动脉外侧混合回声,大小2.3 cm×1.1 cm, 边界清,实性成分内可见粗大钙化,可见血流信号,同时双叶甲状腺未见异常。颈部增强CT见颈部肿物为囊性,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患者,女,51岁,腹胀伴消瘦两个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无结节性硬化病史。肝功能正常。HBs Ag(+),HBe Ab(+),HBc Ab(+),Anti-HCV(-)。腹部B超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 cm×10 cm;增强CT扫描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大小约8.4 cm×6.0 cm×4.9 cm,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部分边界欠清晰,大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43岁,主因"上腹部不适,伴轻微腹痛1月余"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巨大肿块,质地中等,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肿瘤指标阴性。超声检查:肝右叶可见一大小约19.8cm×21.2cm高回声区,边界可辨,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多结节融合,内见数个无回声区(图1A)。CT检查:肝右叶见一巨块状低不均匀密度影,内见数个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实性及分隔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83岁,因发现腹腔肿物1年于2015年6月8日以"腹膜后肿物"入院,腹部查体:左上腹可触及约10 cm大的包块,质韧,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轻度触痛,无反跳痛,肾区无扣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左上腹腔可见范围约10.9 cm×8.6 cm×12.1 cm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规则,包膜完整,内可见明显不规则液化灶,实质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术前CT检查:左上腹部肿块影呈静脉期强化,其内可见条状高密度强化影,边缘清楚,约10.7 cm×9.1 cm×10.3 cm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5岁.主诉左腰部包块伴疼痛6个月于2006年3月6日入院.无尿路刺激症状、无血尿.查体:左上腹可扪及囊性肿物,左肾区叩痛阳性.B超示左肾13 cm×6 cm混合回声,内无明显彩色血流.CT示马蹄肾,左肾区巨大囊实混杂肿块影,边界清,多分隔,上界达膈肌,下近于盆腔,CT值9.9~42HU,增强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轻度强化,CT值55 HU,延迟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1岁。主因左腰部间歇性疼痛50d入院。患者于5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间歇性隐痛。查体:脉搏:68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常规查体及泌尿系查体检查无阳性体征。锁骨下及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提示左肾门旁偏下低回声团块,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CT检查提示左肾腹侧平肾门水平可见3cm×3cm肿物,平扫CT值35.8Hu,增强后见肿物明显强化。拟诊腹膜后占位。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于肾蒂外侧可见一3cm×3cm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与肾、肾周脂肪、肾蒂血管无明显粘连。手术…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腹膜后肿瘤[1-2],其部位深在,术前诊断困难。我院于2010年收治l例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5岁,发现左中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而就诊。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左中腹可及10 cm×7 cm大小包块,质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压痛。腹部B超示左肾上方10 cm×8 cm实质包块。腹部CT平扫示左肾上腺区可见14 cm×6 cm大小实性肿瘤,包膜完整,边缘光滑,形如哑铃状,其内密度不均,见散在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呈不规则强化,瘤体与左肾动脉粘连,与腹主动脉紧邻,部分与椎体相连,紧贴腰大肌。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2岁,以“右上腹隐痛2个月”为主诉就诊。查体:未见异常。上腹部CT检查示:右侧腹膜后见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大小约8.5 cm× 5.2 cm× 7.7 cm,呈囊性,边界清,内见脂肪及钙化密度,下腔静脉、肝脏、右肾、右肾上腺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行腹膜后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膜后位,囊...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33岁,因"发现右腹部肿块伴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时患者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体质量无变化,二便正常。查体:右中上腹触及一约20 cm×15 cm大肿块,质韧,无活动,轻压痛。腹部彩超检查示:右上腹见巨大低回声肿块(23 cm×19 cm×15 cm大),边界清。腹部增强CT检查示(图1):右上腹巨大囊性低密度灶(20 cm×18 cm×15 cm大),密度均匀,增强未见强化,平均  相似文献   

15.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6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外叶占位病变1月入院.否认外伤及肝炎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无叩压痛,无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示肝左外叶一8.9 cm×8.7 cm×5.8 cm大囊性暗区,边界清晰,内可见网状回声.CT检查示肝脏不大,左叶外段区有三角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低密度影无强化,其内未见血管影显示.低密度影边缘光滑规则,未见结节状影突起.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肝左外叶见8.7 cm×7.3 cm×5.4 cm大弱回声区,边界清楚,有厚约3 mm不均匀包膜回声,肝包膜与弱回声区包膜相延续,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状,间有许多散在的斑片状强回声,伴慧尾征,未见确切血流信号,后方回声稍增强,加压可见轻度变形,但见不到内部光点漂动现象.左肝叶内门静脉"工"字形结构及左肝静脉向右轻度移位,肝静脉、门静脉末稍不向弱回声区伸展.以"肝左叶囊性占位性病变,血肿?"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肝左外叶一巨大囊性占位,约9 cm×5 cm×7 cm大,表面肝色泽正常,下段边缘增厚,表面呈血管瘤样改变.余肝未见异常.考虑为肝血管瘤并瘤内出血.决定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常规游离肝周韧带,切除肝左外叶.手术顺利.解剖标本发现囊内为鲜红色血性液体,约300 ml,排尽血液后,见标本无明显囊腔存在,内为海绵样结构.术后经过良好.病理报告: 肝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 34岁, 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入院。5年前于当地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病理检查为平滑肌瘤。增强CT检查提示左下腹实性占位(图1)。行腹腔镜探查术, 可见降结肠中段大小约8 cm×6 cm×4 cm肿物, 子宫左后方侧腹膜可见大小约3.5 cm×2 cm×2 cm肿物, 术后病理检查示:梭形细胞肿瘤, 细胞形态温和, 胞质红染, 富于扩张的血管, 倾向平滑肌瘤(图2)。免疫组化检查示:Dog-1(-)、CD117(-)、CD34(-)、Actin(+)、Desmin(+)、SMA(+)、Ki-67阳性率<1%,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图3, 4), 结果支持平滑肌肿瘤。结合临床病史, 诊断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 BML), 术后随访3年患者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3岁。18年前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腹腔肿物,约3 cm×4 cm×4 cm大小,同时诊断出另一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无明显症状,未予特殊处理。1个月前出现腹胀,以“腹部肿物”收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体征(-),左侧中下腹可触及7 cm×8cm肿物,质韧,边界清,压痛(-),活动度差。腹部CT及彩超诊断左侧腹膜后囊实性占位,与腹主动脉关系密切。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脐水平,腹主动脉左前方,约7 cm×8cm,囊实性混杂,其表面附有多根粗大静脉,将肿物整块切除。术中分离肿物时血压突然升高,肿物切除后,血压又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3岁,体重67 kg,因发现"左上腹肿物"1年余入院.查体:T 36.5℃,HR 73次/分,BP 110/80mm Hg.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ECG、胸片等检查均正常.超声所见:左侧腹腔内有一9.8 cm×11.6 cm×9.2 cm的混合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规则,可移动,肿物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异常.腹部CT所见:中腹部可见一9.14 cm×11 cm囊性占位,内见分隔,壁厚,边界清,腹膜后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影.初步诊断:左上腹肿物.拟于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理、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及2001年10月收治的2例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例1,女,55岁.主诉左腰部不适10 d.B超检查示脾 门区可见直径约3.9 cm囊实性包块,壁薄光滑,血供不丰富.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4 cm ×4 cm低密度影,CT值为10 HU,增强扫描时其内强化不明显,CT值为20 HU.诊断为左肾上腺肿瘤.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上腺切除术.例2,男,17岁.主诉剧烈活动后肉眼血尿3周.B超检查示膀胱后方8.4 cm ×7.7 cm ×9.0 cm无回声区.CT检查示骶骨前下方9.0 cm×7.2 cm ×9.0 cm囊性病灶,壁薄,中心密度均匀,CT值8 HU.IVU检查膀胱充盈后顶部可见右高左低之平直压迹,下缘呈半圆形.诊断为骶前囊肿.硬膜外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 结果 例l病理报告:组织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大部分衬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有杯状细胞,上皮下有基底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源件囊肿.术后随访9个月,未见复发.例2病理报告:纤维囊壁组织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可见杯状细胞,纤维组织中可见混合性腺体结构、少量软骨组织及肌组织,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结论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罕见,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其囊性特征,少数可表现为高密度,但无特异性.对有症状的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预后较好,可预防恶变及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病例1,男,24岁,因左腰背部坠胀感2个月余入院检查。查体:左肾区有叩痛。CT扫描示左肾下极可见椭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密度低于肌肉,病灶呈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11.3 cm×6.4 cm,增强后囊壁强化。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腹膜后肿块切除术,取第11肋缘下切口进入,术中见左肾下极囊性肿块,表面呈暗红色,包膜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