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老年胃癌病人术后康复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术后是否采用术后早期EN治疗分为观察组(EN组)和对照组(非EN组)。观察组病人给予EN治疗[20~30 kcal/(kg·d)]。比较两组术后康复和营养状况,以及短时心率变异性(st-HRV)参数,包括:5min相邻R波(RR)间距标准差均值(SD)、连续RR间距差异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距相差>50毫秒比例(PNN50)。结果:共纳入对照组45例,观察组38例。观察组病人术后5 d白蛋白(ALB)(t=3.082;P=0.003)和前白蛋白(PAB)(t=23.230;P <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321,P <0.001)、恢复正常饮食时间(t=2.944,P=0.004)以及术后住院日(t=2.305,P=0.024)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病人。两组病人术后5 d st-HRV参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病人,包括:SD(t=15.040,P <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病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一剂型肠内营养(EN)进行比较,以期为胃癌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序贯性依次使用氨基酸型、短肽型及整蛋白型EN)及对照组(整蛋白型EN)。密切医护配合模式下执行EEN方案,评估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效、系统性炎症反应水平;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术后7天总体康复治疗效果;记录并对比两组EN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7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0.535;P=0.595);观察组病人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3.400;P=0.001)及术后住院日(t=4.070;P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7天外周血CRP(t=2.547;P=0.013)及IL-6(t=3.172;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六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416.1±36.7)m vs(358.9±32.7)m;t=6.927,P0.01]。观察组病人EN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6)vs(28.6%,10/35);χ2=4.860,P=0.028]。结论 :序贯性使用不同剂型EN可加速胃癌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胃癌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共80例,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予以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营养与炎症指标、肠道菌群、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营养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血清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研究组血清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t=3.924,P<0.001)、白细胞介素6(t=5.269,P< 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3.251,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营养治疗后肠道内双歧杆菌(t=4.048,P<0.001)、乳酸杆菌(t=2.362,P=0.021)与肠球菌(t=2.412,P=0.0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5.589,P<0.001),首次排便时间(=3.851,P< 0.001),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4.717,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同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胃癌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术后炎症反应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以期为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依据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分析两组术后3 d外周血炎症介质及肠屏障功能指标,并进一步分析炎症指标与肠屏障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观察组病人46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t=2.015,P=0.047)、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2.692,P=0.009)和术后住院日(t=2.934,P=0.004)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13.04%,6/46) vs (32.56%,14/43),χ~2=4.858,P=0.028)]。观察组病人术后3 dC-反应蛋白(t=4.978,P 0.01)、白介素6(t=4.070,P 0.0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8.795,P 0.01)、血D-乳酸(t=5.267,P 0.01)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t=6.373,P 0.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3 d外周血IL-6与D-乳酸(r=0.825,P 0.01)和IFABP(r=0.766,P 0.0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加速胃癌病人术后康复,保护术后肠屏障功能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快速康复理论,通过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常规肠内营养(EN)组间围手术期病人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免疫水平及临床指标,观察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65例胃癌术后病人,按照不同时间EN支持分为EEN组(n=33)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 G),同时观察病人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大多高于EN组,EEN组病人术后第3天炎症指标低于EN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EEN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提高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显著作用,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对行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病人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病人资料,依据术后是否行EEN治疗分为观察组(EEN)和对照组(非EN)。观察组术后12~24 h开始给予EN治疗[20~30 kcal/(kg·d)]。比较两组术后腹泻、胃肠功能恢复、粪便钙卫蛋白和肠屏障功能等指标。结果:所纳入的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 0.05),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但观察组术后5 d(χ2=25.760,P <0.01)和10 d(χ2=14.870,P <0.01)仍存在腹泻的比例,以及需要使用止泻剂(χ2=10.180,P=0.001)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t=5.701;P <0.01)和术后住院日(t=7.343,P <0.01)短于对照组。术后5 d,两组外周血炎症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胃癌术后营养治疗实施的影响,并总结相关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病人术后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以是否发生SHG将病人分为SHG组(32例)和非SHG组(63例)。收集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效,EN不耐受症状,术前及术后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以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结果:SHG组病人术后恢复经口进食时间(t=3.311;P=0.001)和术后住院日(t=3.031;P=0.003)均显著长于非SHG组。SHG组病人术后EN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HG组(χ~2=8.273, P=0.004)。SHG组病人术前GLI(t=7.561;P 0.01)及术后GLI(t=6.977,P 0.0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病人;术前GLI预测术后SHG发生的敏感性为84.38%,特异性为82.54%。SHG组病人术后第3天CRP显著高于非SHG组病人[(45.9±11.3) vs (26.7±9.8) mg/L, t=8.567, P 0.01],且SHG组病人术后GLI与CRP呈现显著正相关(r=0.656, P 0.01)。结论:术后并发SHG影响胃癌术后康复及EN顺利实施,而术前GLI对胃癌术后SHG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120-212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20例,用肠内膳食纤维营养液(EN);PN组21例,用肠外营养(PN),于术后48 h内开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营养指标。两组患者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后第7 d均较手术前1 d水平下降,实验组(EN)比对照组(PN)下降显著(P〈0.05);②安全性。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都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实验组比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膳食纤维素营养液支持是安全有效的,对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2H”营养管理模式对胃癌根治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至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就诊的8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H2H”营养管理模式即成立专门的营养小组针对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对病人院内-院外进行连续术后的营养指导。比较两组病人的全面主观的自评量表(PG-SGA)血清学的营养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在术后进行“H2H”营养管理模式干预60 d后,观察组病人PG-SGA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2H”营养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胃癌根治病人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期为胃癌根治术后营养治疗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术后7d接受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观察组于术后24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对照组则在术后早期接受肠外营养,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比较2组并发症、进食耐受性、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并随访至术后第6个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胃癌病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治愈出院.2组病人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肠梗阻2例(2/30,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肠梗阻2例(3/30,10.0%),观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恶心伴呕吐、腹胀等进食不耐受情况,予以暂停肠内营养并经肠外营养及保守治疗后缓解.两组间进食不耐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少(P<0.05).两组均随访6个月,无死亡病例,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开展鼻饲肠内营养并逐步过渡至口服肠内营养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方法: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比体重(t=0.546,P〉0.05)、血浆白蛋白(t=1.4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平衡(t=2.421,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2.134,P=0.001)和住院费用(t=0.5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胃癌的病人210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和术前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利用术前CT评估骨骼肌质量,并依此将病人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骼肌指数(SMI)、骨骼肌密度(SMD)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病人术前肌少症的发生率为28.57%,肌少症组术前外周血甲状腺素(T4)水平(P=0.001)、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P=0.010)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P=0.004)低于对照组病人。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病人术前外周血T4水平(P <0.001)、FT4水平(P=0.038)与SMI呈负相关,而FT3水平与SMI呈正相关(P <0.001)。此外,术前外周血T4水平与SMD呈负相关(P=0.018)。结论:胃癌病人术前外周血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与肌少症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前,两组的GAS、 MTL、 VI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GAS、 MTL、 VI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快速恢复,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胃癌患者治疗当中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与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3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开腹胃癌根治术,43例)、观察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复发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反应指标等。结果:术后2h及12h对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CEA及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CEA及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CD3+等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进流食与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为老年胃癌患者治疗,可改善其围手术期以及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等指标,减少或避...  相似文献   

15.
胃癌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营养方式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肠内外相结合的互补营养(CN),对胃癌切除手术后病人恢复的不同影响。方法将连续收治适合切除手术的9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三组,进行前瞻性研究。1)PN(n=30)组。2)EN(n=30)组:经空肠道倭管在24小时内以大约80ml/hr速度匀速注入全量日需营养。3)CN(n=30)组:术后第1天经静脉给予3/4量的日需营养,经空肠造瘘管以20ml/hr匀速注入1/4量的日需营养。此后依病人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PN而逐渐增加EN,至术后第5天经空肠造瘘管注入全量日需营养。各种方式营养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至第5天营养输完而结束。三组病人均技术前公斤体重给以等值热卡和氮量。测定病人手术前及术后第6天时的体重、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CN组和EN组肠功能恢复距手术结束时间(小时)显著短于PN组(PN组7Z.5±0.3,EN组34.8±0.6,CN组36.7±0.5,P<0.05)。2)CN组术后9天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PN组(56.7%)和EN组(100%,P<0.05)。对手术前第5天,三组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者所占比率(PN96.7%,EN100%,CN96.7%)、血清白蛋白水平(PN4.1±0.5g/dl,EN4.0±O.3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展早期分阶段式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0月~2022年09月收治的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10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采用早期分阶段式康复干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水平、疼痛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排气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7、10 d观察组长海痛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早期分阶段式康复干预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机体营养水平的改善,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组48例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免疫指标水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疗效显著,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阳普根 《现代保健》2012,(32):20-21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30例治疗分析。方法:观察组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行胃癌根治术,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同时下床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2d时免疫指标均降低,观察组相关指标术后7d即可恢复术前水平,对照组则需14d(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行胃癌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效果相当,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胃癌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分别行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和PN支持,持续7 d。测定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水平和术后疲劳指数,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老年胃癌病人术后第7天血清CRP水平和疲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TF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术后肛门排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PN联合EN治疗有助于调节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机体的创伤应激,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某院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d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与同期内胃癌根治术的21例常规输液组进行对比。结果:21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少数患者有不适,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及血红蛋白两种指标无明显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与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较好地改善术后病人营养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