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露  童英 《人民军医》2021,64(1):79-81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来源于绒毛膜型中间型滋养细胞,是一类临床罕见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N).该文报告原发于子宫的ETT 1例.患者孕2产1,无诱因月经延迟1个月,于外院检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13 mU/ml.在某医院查体,盆腔超声检查提示宫颈后方囊肿;盆腔MRI检查显示子宫右后方异常信号,考...  相似文献   

2.
<正>病人,女,31岁,孕2剖1,人工流产1次,末次妊娠时间为2007年8月,放置宫内节育器2年。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2012年9月出现经期延长,由35 d延长至75 d延长至710 d,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无明显改变。当地医院查彩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2012年11月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取环后阴道淋漓出血1月余。2013年1月5日在当地医院查彩超示"子宫肌瘤,直径约7 cm大小",  相似文献   

3.
正女,64岁,左上肢麻木1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听诊正常。实验室检查:WBC计数正常,AFP稍高(7.03ng/m L),CEA正常(1.15 ng/m L),CA125 90.5 ng/m L,神经特异性烯醇稍高(130.6 ng/m L)。CT检查:腹膜后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5.0 cm×10.1 cm,界限欠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斑片钙化,CT值38~96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114~89 HU,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被包绕。L2椎体骨质破坏,可见软组织影充填,右肾体积增大,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4.
根据Masson 1970年的报道 ,Apitz于 1914年首先注意并描述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rivascularepithelioidcells ,PECs)的特征 ,当时这些细胞被解释为异常的肌母细胞 ,这一观察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被忽略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被认为是三种成分参与的错构瘤。Boetti等 1992年应用免疫组化研究该类细胞的特点 ,发现它们特征性地双重表达肌源性及黑色素生成标记 ,于是又重新激发了对该类细胞及其相关病变研究的兴趣。近年研究表明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是一独立的、特征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21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肝脏PEComa患者的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女39例,男11例。肿块常单发,边界清晰,密度不均,以肝右叶多见。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方式多样,以持续性强化多见。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部分病灶可见脂肪、假包膜及增粗血管。肿瘤多为良性,较少累及临近结构,术后复发少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elan-A、SMA、Ki-67指数阳性表达率90%以上,CD34、CD31和S-100部分表达。结论:肝脏PEComa的影像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EAML CT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8岁和49岁,1例上腹部疼痛,另1例因右侧下腹部包块就诊时偶然发现.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CT表现:肿瘤分别位于肝Ⅱ/Ⅶ段;平扫均呈稍低密度,其中例1内见少量脂肪成分;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呈“快进慢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动脉期均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血管影;病例1动态增强示大片边界清楚的囊性密度区.结论 肝脏EAML CT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富血供、含少量或不含脂肪成分,内部可见边界清楚的囊性密度区.病灶缺乏脂肪成分、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时易误诊为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李家胜  吴雪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275-1276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例EH患者的症状、体征、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及随访结果,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EH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EH的症状为颌面部无痛性暗红色膨隆,查体可见局部轻度压痛,活动可不受限。病理学特征为瘤细胞上皮样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圆形,核分裂像少见,排列呈葱皮样或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D34(+)、vimentin(+)。治疗予以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颌面部的EH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应严密随诊,如有复发需再次手术扩大切除,术后如病理证实有恶性表现需结合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正>1资料患者,男性,43岁,2016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60 d内体重减轻10 kg,且右上腹部感觉闷痛至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常规超声:肝左叶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70 mm×35 mm)伴病灶内部散在钙化灶,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图1A、B)。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肝实质于动脉期19s开始增强,左叶内不均质回声区于22s开始呈周边增强,逐渐向内填充,似呈分叶状低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多模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脏PEComa的CT、MRI、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例,肝右叶6例,肝左叶7例,病灶最大直径约7.3 cm,最小直径约1.3 cm,平均(3.77 ±2.17)cm.病灶内见出血...  相似文献   

10.
朱娅兰  李丹  刘咏 《人民军医》2008,51(7):445-445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5岁。因右下腹部胀痛,伴右腰部放散痛就诊。彩超示膀胱右前壁右前方弱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肿块3.0cm×3.1cm×2.3cm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内可见血流信号。膀胱镜示膀胱右侧顶壁向膀胱腔内突出明显,膀胱黏膜光滑,未见结石及新生物。CT扫描示膀胱右前壁不均匀增厚,  相似文献   

11.
12.
<正>病人,女,40岁。患者于6年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右季肋区不适,当时曾在我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行肝脏彩超及螺旋CT检查示肝多发囊肿,最大5.00 cm×5.00 cm,曾2次在我院行增强CT及磁共振证实,2010年5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肝动脉造影检查,"不考虑血管瘤,不考虑  相似文献   

13.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是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该类肿瘤大多数发生于女性子宫,其次是肾脏[1,2],发生于肝脏的PEComa则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有关该肿瘤影像学表现方面的报道极少[2]。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P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殖系统外原发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1例以脑肿瘤为首发症状的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辅助头颅CT、核素扫描、胸片、腹部B超检查,观察病变的大体及镜下特点,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标记CK、HPL、HCG。结果以脑肿瘤为首发症状的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下降及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主要由相对单一的单个核滋养细胞组成,排列成片状和条索状。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CKP(+++),CEA(++),EMA(++),PLAP(++),Vimentin(+),S-100(-),HCG(+)。结论以脑肿瘤为首发症状的生殖系统外原发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肺并发肝上皮样血管样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因不清,临床可无症状或症状较少且轻微,可表现为咳嗽、咯痰,影像学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发性小结节影,肝内病灶多可见钙化,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单细胞原始管腔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内皮细胞源性。患者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肺并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极易误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是一种少见而易误诊为癌和其他内皮细胞瘤的低度恶性肿瘤。EH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软组织为多,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3例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1例行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6例为女性,2例为多发,5例为单发,且均位于肝右叶。CT平扫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边界光整,圆形或类圆形,大小3~35cm;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病灶呈明显或较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见粗大血管位于肿瘤边缘或中心,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或快进慢出、持续性强化,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其中3例含有大量脂肪成分,2例含有少量脂肪成分,2例无明显脂肪成分。结论: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对正确诊断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重要价值,延迟扫描对本病与肝癌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组织瘤(EH)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治的1例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其影像表现、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足软组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无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影像表现,光镜可见:瘤细胞呈短梭形,巢状,索条状,不规则分布于黏液样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可见原始的单细胞血管腔;深部瘤组织细胞丰富,圆形、卵圆形,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Vim+,CD34+,CD31+,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论原发于足部软组织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王玖华朱雄增患者男,17岁。自觉左小腿增粗,时有上腹痛。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见左胫腓骨下段骨干及干骺端多发溶骨破坏伴少许硬化,未见骨膜反应。左腓骨中下段皮质见少许平行状溶骨破坏。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冠状位T1加权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