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对自2007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3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44.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1~65岁,31例患者均为汉族,ALB降低8例,LDH升高19例,HBDH升高17例,ECOG评分2~4分者占24.24%,57.58%为Ⅲ~Ⅳ期。结论:DLBCL以老年男性多见,肿瘤可累及身体各个部位,血液系统多有改变,化疗联合免疫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型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1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UM-1、bcl-6、CD10、bcl-2、Ki-67的表达.结果:18例胃肠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8例为生发中心细胞来源的即生发中心样型(GCB),10例为生发中心后B细胞来源即非生发中心样型(非GCB).非GCB型的增值活性与GCB型相似;GCB和非GCB型中bcl-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和70%.结论:胃肠道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非GCB型多见,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 GCET1 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 学顺德医院 2015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收治的 DLBCL 患者石蜡标本 30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CET1 的表达水平,并 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30 例 DLBCL 患者石蜡标本中 GCET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33.3 %,其与患者淋巴瘤国际 预后指数(IPI)评分、年龄调整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和 Ann Arbor 分期呈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GCET1 蛋白在 DLBCL 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Ann Arbor 分期、aa IPI 评分、IPI 评分对该部分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 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丹东市中医院内四科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自拟益气养阴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对实验室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R-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祛痰方辅助治疗,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统计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IL-6、IL-8、血清κ轻链及λ轻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KPS和IL-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IL-6、IL-8、血清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及乏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脱发、口腔黏膜炎、感染及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健脾祛痰方联合R-CHOP方案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有助于改善生存质量;而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其调节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清轻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应用化疗,观察组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免疫功能,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自然杀伤性T细胞、PLT、Hb显著高于对照组,CD~(8+)、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显著改善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损伤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石龙解毒方辅助化疗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 例患者随 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 例。对照组采用CHOP 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新+强的松),21 d 为 1 个疗程,共6 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石龙解毒方,与化疗同期服用,并于化疗结束后再继续 服用3 个月(或至疾病进展)。治疗前和化疗结束后采用CT 或PET-CT 测量瘤体,并评价化疗后客观缓解率 (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化疗结束后,每3 个月进行1 次随访,连续随访2 年,记录2 年内无进展生存 率、2 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化疗前后评价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和中医症状;比较化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 (sIL-2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等预后分子标志物。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ORR 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 (χ2=4.376,P<0.05);治疗组DCR 为95.83%(46/48),高于对照组的89.58%(43/48)(χ2=0.616,P>0.05)。 (2)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ORTC QLQ-C30 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和整体生 存质量等维度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各维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ORTC QLQ-C30 以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NCCN-IPI 和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 且治疗组NCCN-IPI 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两组患者sIL-2r、NLR、PLR 降低 (P<0.01),LMR 升高(P<0.01);且治疗组sIL-2r、NLR、PLR 均低于对照组(P<0.01),LMR 高于对照组 (P<0.01)。(5)治疗组PFS 为(17.32±2.14)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4.86±2.27)个月;治疗组2 年内无进展生存 率为79.17%(38/48),高于对照组的60.42%(29/48)(χ2=4.015,P<0.05);两组患者2 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龙解毒方联合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近期可提高ORR,远期可提高2 年内无进展生存率和PFS,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石龙解毒方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同时,口服石龙解毒汤辅助治疗.3周为1个疗程,连用6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疗...  相似文献   

9.
王妙玲  蒋志明  吕章春 《新中医》2017,49(12):122-125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肺脾气虚型)行化疗干预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CHOP21方案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1天为1周期,2组均持续4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D4~+、CD3~+、CD4~+/CD8~+等指标均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 A、Ig G、Ig M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85.0%,观察组9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消瘤方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正虚痰凝型患者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与其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门诊就诊的化疗(4~6程)结束临床评估为完全缓解(CR)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的DLBCL患者60例纳入研究,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1:1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予消瘤方口服,4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则是遵医嘱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入组后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IL-4、IL-33、IL-10)及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163表达水平降低,对照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L-33、IL-10表达水平降低,对照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消瘤方能够下调M2型巨噬细胞趋化因子(IL-4、IL-33、IL-10)的表达,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从而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进展,改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癌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引入文本挖掘法,结合原始医案数据进行集内关联挖掘,形成医案解析,分析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优化的集内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医案解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涉及医案147则,患者147人次,主症25条,兼症26条,舌象18条,脉象12条,病机9条,药物30味。经集内关联挖掘规则,主症16组,兼症36组,舌象36组,脉象32组,病机36组,药物30组。结论:本中心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盗汗与发热、恶心与腹痛、咳嗽与咳痰、下肢水肿与神疲乏力,消瘦与纳差五组症状关联度最高。患者舌象多为舌质淡、红或紫,苔薄白腻,脉象多为弦、细、数,高关联病机为虚、毒、痰、热、瘀,高关联配伍用药为白花蛇舌草、茯苓、甘草、陈皮、黄芪、麸炒白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方对于DLBCL的体外、体内抑瘤活性及机制,并初步探讨益气除痰方对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人DLBCL淋巴瘤细胞株OCI-ly10和SUDHL-6细胞进行培养传代,CCK-8法观察益气除痰方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检测益气除痰方诱导DLBCL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益气除痰方对DLBCL细胞株AKT及pAKT、pS6、pPRAS40及pGSK表达的影响。构建BALB/c-nu裸鼠DLBCL荷瘤模型,给予益气除痰方处理后观察测量肿瘤体积,测量瘤体重量,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益气除痰方对DLBCL细胞株OCI-ly10和SUDHL-6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流式检测中,低、中、高浓度中药组均发现淋巴瘤细胞存在凋亡,且凋亡率逐渐升高,其中高浓度中药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益气除痰方可显著降低OCI-ly10和SUDHL-6细胞系pAKT及其底物pGSK,mTOR通路相关分子pS6和pPRAS40的表达。动物实验显示,中药、阿霉素组和联合组瘤重均较对照组小(P<0.001),联合组的抑瘤率(47.3%)高于中药(26.4%)和阿霉素组(31.2%)。结论:细胞和动物实验发现,益气除痰方可以抑制DLBCL细胞的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益气除痰方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AKT及其底物pGSK,mTOR通路相关分子pS6和pPRAS40来发挥调控DLBCL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逸东  甘欣锦 《河北中医》2022,(11):1932-193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虽然现代医学具有多种治疗手段,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接受一线治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预后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LBCL取得较大进展,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化疗的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西医治疗DLBC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组,占30%~40%[1]。临床中采用Hans算法将其分为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non-GCB型预后较差[2],但研究表明GCB和非 GCB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无显著影响[3]。Ki67与MYC表达在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中起重要作用[4]。约10%的DLBCL中可检测到MYC易位,且集中表现为GCB[5]。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细胞作用机制,本文观察了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使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电针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而达到脑保护目的,对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保护、防止神经元细胞丢失有重要意义;(2)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升高作用,提示电针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可能通过升高bcl-2表达途径;(3)电针可使脑局部缺血后升高的P53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但与缺血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提示P53蛋白的高表达虽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但电针对P53蛋白的高表达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其拮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p-STAT3)改变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角度探讨隐丹参酮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效应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UDHL-4细胞株传代培养后接种NOD-SCID小鼠建立DLBCL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隐丹参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周两次测量瘤体体积,干预17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量小鼠体质量和瘤体质量;ELISA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C-C motif) ligand 2, CC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EMT)相关指标(E-cadherin、MMP9和Vimentin)的mRNA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气不足,痰毒内蕴、本病再发,则"体更虚,毒更深"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初期多以痰凝结滞为外在表现,加之体虚毒陷,故治疗上当以化痰散结为主兼顾扶正、解毒;肿块渐消后,可酌减化痰散结之力,然体内毒邪仍未清除,故可加重解毒之力并辅以活血行气之药使祛邪不留瘀;邪去毒减后,则将治疗之重点用于扶助正气,固护卫表,解毒之力渐减。  相似文献   

19.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高,组织器官严重退化、全身并发症多,临床特征多变,误诊率高,确诊时多处于分期较晚阶段,预后极差。目前一线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老年患者中面临治疗不耐受、并发症多、易复发耐药等临床难点。针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实践中的现状及难点,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病机理论,系统阐释该病的病因病机、辨治要点、整合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及治疗策略,结合新药时代老年患者分层管理理念,以及本中心淋巴瘤真实世界临床干预实践,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理法方药齐备的全程管理模式,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整合治疗,建立更加系统的临床干预范式。从而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控制并发症,减少复发,提高生命质量,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的独特优势、达到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周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M0005-M0005
患者女性,66岁,右腹股沟区肿块1月余,无痛。查体:肿块较固定,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术中见大小不等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临床诊断: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