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海燕  谭笑 《黑龙江医学》2006,30(6):457-458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侵害部位、形态、大小、回声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赘生物多发生在心脏的4个瓣膜、动脉分叉及分流口处。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坏情况、瓣膜反流及程度、心脏功能测定,均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赘生物形态学特征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强度、活动度、分布范围及瓣膜反流程度,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等,追踪随访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随着赘生物大小、活动度、范围分级级别及瓣膜反流程度的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而赘生物的回声强度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赘生物的活动度、范围、大小和瓣膜反流均与并发症呈显著的相关,它们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症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并对治疗决策、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42例超声探及瓣膜赘生物,最大有2cm,最小的有0.2cm,多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多见(28例),主动脉瓣次之(13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较少见。同期血培养阳性者仅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可了解心脏基础病变,应作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及相应瓣膜破坏。赘生物脱落可造成重要器官栓塞,病死率极高。超声心动图能直接观察心瓣膜的形态以及赘生物大小及其分布,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住院的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20例有基础心脏病变,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钙化、高血压病性室壁肥厚。检出赘生物者有,瓣周脓肿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超声心动图已广泛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 ,其优势在于能直接显示赘生物 ;了解有无基础心脏病变 ;继发性损害和合并症 ;判定心功能状态 ,估计预后 ;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超声心动图已被公认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是优于其他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1 超声检查目的1 1 当患者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成立时 ,超声检查的目的为 ①探查有无赘生物 ,其附着部位、大小、形态、数量、活动度等。②受损瓣膜有无穿孔、腱索断裂、反流及其严重程度。③有无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病变。④有无其他合并症 ,…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包括食管超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数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度并判断心功能。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度并判断心功能。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三例血培养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上的瓣膜赘生物和观察心内膜炎造成的心脏损害,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检查。因此,本技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此外我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进行半年至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发现,心内膜炎上的赘生物在抗菌素的治疗下,可以逐渐缩小乃至最后消失。提示应用超声心动图不仅可早期诊断,同时可作为预后观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包括食道超声)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大小、回声、颁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发现附着的部位以主动脉瓣组最多13例,其次为二尖瓣组12例,能对形成赘生物的大小(最大1.0 cm×2.1 cm,最小0.2 cm×0.2 cm)、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的形成、腱索断裂等特征以及相应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估,并能准确测量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患者53例,对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6.23%。结论: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超声心动室王安安,宁静,竺清瑜,索文生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瓣膜赘生物的位置、大小、运动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报告用超声心动图对39例IE患者心脏瓣膜赘生...  相似文献   

13.
自15年前首次用超声心动描记技术检查心脏瓣膜赘生物以来,心脏超声在诊断和处理已知或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方面愈益重要。超声心动描记不仅显示出赘生物,而且还可能提供瓣膜损坏及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瓣膜周围感染的情况。感染性心内膜炎新近形成的赘生物是由附在瓣膜小叶、索、或心室内膜的微生物、白细胞、纤维素和红细胞凝块组成,其形态随感染菌的特性和疾病的活动情况而变,从小的偏平粒状病变到大的带蒂易碎的块状物。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赘生物的治愈,出现了多形核白细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均行TTE、3D-TEE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TTE、3D-TEE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结果:84例患者中有64例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3例,阴性21例。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4例,阴性20例。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3D-TEE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TE(P0.05)。结论:与TTE相比,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能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检出率,并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附属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谢颜勋,张利辉,莫凡宗关键词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瓣膜赘生物;超声心动描记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基本病变是在心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既往依靠;临床表现和血培养来诊断该病较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HIE)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经临床诊断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结果:三尖瓣赘生物检出率100%,双瓣膜5例,仅前叶3例,8例均有右房右室不同程度增大,三尖瓣不同程度返流。结论:超声心动图直接观察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数目、运动情况,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指标之一,并根据赘生物的动态观察为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敏  潘丽  文佳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4-85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观察瓣膜厚度、穿孔、腱索断裂、瓣膜反流及程度。结果发现赘生物大小在3.0~18mm之间,其中附着于二尖瓣5例,附着于主动脉瓣3例,附着于三尖瓣2例,发现瓣周漏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穿孔各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害、反流及程度观察,以及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致病微生物所造成瓣膜和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的炎症性病变,赘生物形成是其特征性改变。其中以瓣膜赘生物的形成及其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瓣膜赘生物一旦脱落将引起重要器官栓塞或炎症蔓延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很高。因为赘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对其检出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超声发现心内附着赘生物是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析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患者超声图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手术病理和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检出34例菌落和赘生物,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32例(32/34)(94.2%),漏诊率为5.56%(2/36),误诊率为5.56%(2/36),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8.9%(32/36).赘生物直径范围:3 mm×2 mm~30 mm×17 mm;23例患者赘生物呈团絮状,9例患者赘生物呈现不规侧或条索状.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能够快速发现并判断患者病理位置、大小及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靠.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测方法的选择,以便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由2名或2名以上具有熟练操作经验的医师进行仔细的观察后,分析诊断结果,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