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程中患者血清补体C1q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38例初诊M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另根据年龄匹配同期入院的贫血患者及非MM血液肿瘤患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50例为对照(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疾病分类标准,病理或骨髓涂片/活检明确诊断),比较MM患者与对照组间及MM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C1q水平的变化,比较不同C1q水平时MM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导致C1q下降的风险因素。结果:MM患者C1q平均值为(128.18±51.24)mg/L,明显低于贫血及非MM血液肿瘤患者(P<0.01)。初诊高C1q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钙离子、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低C1q组(P<0.05)。进一步Logistic分析显示,初诊高C1q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低C1q组(r=0.248,r=0.394,r=0.405,r=0.295)。治疗后疗效评估达到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的MM患者C1q水平均较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OR=5.654)、1q21+(P=0.018,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相似文献   

3.
4.
5.
13号染色体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累为特征的肿瘤 ,有明显的异质性 ,预后差异很大 ,生存期短则数天 ,长则十余年。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对其预后因素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最初的Durie Salmon分期系统 ,之后的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C反应蛋白 (CRP)和浆细胞标志指数 (PCLI)等一直被认为是MM的预后指标 ,但因这些参数存在局限性 ,特别是近年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进展 ,出现了很多更有价值的新的预后指标 ,其中以 13号染色体缺失 [del(…  相似文献   

6.
Bmi-1(B cell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Bmi-1)基因是一种癌基因,属于PcG家族的一员.Bmi-1基因在维持正常造血干细胞(HSCs)和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自我更新起重要作用,参与正常造血及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研究证实,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均伴有Bmi-1基因表达异常;同时,Bmi-1基因表达水平还可以作为部分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而高表达Bmi-1的肿瘤细胞可认为是“肿瘤干细胞(CSCs)”.目前研究发现,Bmi-1可在体内外调控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生长、克隆,故其在此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t(Y;1)(q12;q21)为特征的骨髓纤维化一例的染色体涂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男 ,4 9岁 ,因贫血来院就诊。查体 :贫血貌 ,胸骨压痛 (- ) ,脾肋缘下 2cm。血常规 :WBC 5 .8× 10 4/L ,Hb 6 4g/L ,BPC 6 1× 10 9/L。血细胞分类 :原始细胞 0 .0 8,有核红细胞 8/ 10 0个白细胞。NAP积分 118。骨髓穿刺髂前、胸骨均干抽。骨髓活检结果 :骨髓造血组织三系细胞均可见 ,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 ,各系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网状纤维明显增生。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MF)。采用外周血 4 8h培养法 ,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 2 0个中期分裂象均为 4 6 ,X ,der(Y)t(Y ;1) (q12 ;q2 1) ,d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Yang RF  Li CM  Qiu HR  Lu H  Wu HX  Xu JR  Li JY  Chen L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12):804-808
目的 探讨染色体1q21异常扩增和1p12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展、预后及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胞质轻链免疫荧光原位杂交(cIg-FISH)技术检测48例MM患者1q21扩增和1p12缺失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q21扩增阳性率为54.2%(48例中26例),伴有1q21扩增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伴有1q21扩增组(P<0.05),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Durie-Salman(D-S)分期、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分析出现3个扩增信号和4个及以上扩增信号的两组患者,其D-S分期和病死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分型、年龄、分组和ISS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p12缺失阳性率29.2%(48例中14例),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分组、分型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q21扩增是MM预后较差的重要指标.1q21扩增信号≥4的患者预后较扩增信号为3者更差,说明随着1q21扩增信号的增加,患者预后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的缺陷,大大推动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各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互相补充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这有利于促进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最终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积聚,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目前认为,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近年来MM患者髓外复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新型靶向药物治疗后。本文重点就MM髓外复发的发病率和发病机制、髓外骨髓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检测microRNA-21(miR-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分析miR-21表达水平与临床Durie-Salmon(D-S)分期法和常用肿瘤负荷指标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探讨miR-21在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收集43例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用D-S分期法对MM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行髂骨穿刺获取BM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MNC中miR-21表达同步抽取外周血,检测β2-MG水平。结果表明:①miR-21在MM患者BMMNC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复发/难治组MM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患者化疗后miR-21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其中以化疗有效组减低最为明显(P<0.05),无效/进展组miR-21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③miR-21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程D-S分期和血浆β2-M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miR-21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癌基因作用,与MM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miR-21表达水平与血浆β2-MG水平、临床D-S分期呈正相关,可能成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microRNA-21(miR-21)的表达情况。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4例MM患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Ig的总量(IgG+IgA+IgM)、lambda轻链、kappa轻链、Ca2+、乳酸脱氢酶(LDH)、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血红蛋白(Hb)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MM组循环miR-21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1±0.27,显著高于意义不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组0.76±0.20(t=15.39,P<0.01)和健康人对照(NC)组0.43±0.11(t=27.74,P<0.01)。MM组Ⅰ期的miR-21水平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t=-4.16,t=-4.32,P均<0.01)。MM组循环miR-21水平与血kappa轻链(r=0.532, P<0.05)、血lambda轻链(r=0.615,P<0.01)、Ig的总量(IgG+IgM+IgA)(r=0.625,P<0.05) 及血清β2-MG(r=0.491, 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负相关(r=-0.585,P<0.01)。而与LDH(r=0.250,P>0.05)、Hb(r=-0.286,P>0.05)及Ca2+(r=-0.227,P>0.05)均无相关性。 结论:MM患者循环miR-21可以反映骨髓瘤细胞的负荷,监测MM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约占全部MM的21%~([1]),是MM中第二常见的临床分型,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具有高黏滞血症、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高胆固醇血症和高钙血症等特点。果糖胺(FMN)常被用作评估糖尿病患者过去2至3周平均血糖水平,与IgA型MM之间的相关性却很少被报道,现将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收治的1例患者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 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 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 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 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 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 OR=5.654)、1q21+(P=0.018, 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 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 P=0...  相似文献   

17.
有研究指出几乎所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但由于骨髓瘤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增殖缓慢,加上骨髓浸润程度不同,限制了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CC)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细胞因子IL-6、GM-CSF和IL-3刺激浆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及增加秋水仙酰胺的终浓度[由常规的50ng/ml增加到(100~200)ng/ml],以观察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并且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提高MM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13q14缺失是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也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常规指标。目前针对该片段缺失的商品化序列特异性DNA探针有LSI-RB1(针对13q14.1-14.2区域)、LSI-D13S319(针对13q14.3区域)和LSI-D13S25(针对13q14.3区域)3种。本研究联合应用LSI-RB1、LSI-D13S319探针和间期FISH方法同时检测112例MM患者对应区域的缺失,比较MM患者上述区域缺失率和缺失细胞比例是否存在差异,总结我国MM患者13q14缺失片段大小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检测和治疗。结果表明:①LSI-RB1和LSI-D13S319两种探针对MM患者13q14缺失的检出率均为47.3%,检出相符率为100%;如果将缺失的阈值提高至20%,则13q14缺失检出率分别为46.4%和47.3%,检出相符率为98%;②RB-1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2.5%(18%-98%),D13S319缺失组缺失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6.5%(22%-98.5%),2种探针检测得出的13q14缺失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38);如果分别将缺失细胞比例≥65%和≥85%定为高比例缺失,比较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RB1组有36例(67.9%)和14例(26.4%)为高比例缺失,D13S319组有35例(66%)和19例(35.8%)为高比例缺失,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种探针对高比例缺失患者的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88和0.439);③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为杂合型缺失,且同时具有上述两个区域缺失,即均为较大片段缺失。结论:本研究中112例MM患者13q14.1-14.2和13q14.3区域缺失、缺失细胞比例和高比例缺失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检测上述两个位点将MM患者划分为不同亚型,在检测13q14缺失时,仅需选择LSI-RB1和LSI-D13S319中1种探针即可。53例13q14缺失MM患者均同时存在13q14.1-14.2和13q14.3两个区域的缺失,提示较大片段缺失是MM患者13q缺失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分子遗传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疾病的检测,比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更具优势。在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其高效的检出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在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上也很有价值。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有利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其开发新疗法,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水平,研究MM中miR-21与SPRY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NC)的门诊患者,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miR-21和SPRY2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iR-21和SPRY2在MM细胞系中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U266用脂质体转染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后miR-21的表达。结果 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iR-21内源性高表达的MM细胞株中,SPRY2明显低表达;反之,明显高表达;荧光标记的 miR-21 mimic/inhibitor,转染效率90%以上,转染mimics细胞miR-21表达量(98.6±14.2)较未处理的U266细胞miR-21表达量(0.82±0.13)升高了120.2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转染inhibitor细胞miR-21表达量(0.37±0.06)较未处理细胞降低了61.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可能是导致SPRY2在MM中表达下调的一个负性调控因子。miR-21与MM 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 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