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为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其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ET)、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的出现及神经元的减少.迄今为止,AD病因不明,缺乏客观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当AD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往往已处于临床中期阶段,即中度AD,此时治疗效果较差,且很难逆转病情的进展,因此研究者们都在努力寻找早期诊断标记物及疾病修复疗法,结果发现正电子断层显像(PET)技术有望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PET技术可以被用于研究脑代谢变化、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炎症过程及蛋白质聚合物(尤其是淀粉样蛋白沉积物)[2].PET利用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 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 FDG)在体显像,可以了解脑内Aβ蛋白分布及葡萄糖代谢情况[3].本文将近年来PET影像技术在AD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通过脑神经递质显像获取脑部受体的亲和力、密度及代谢功能改变的信息,是一项从分子水平研究精神疾病的新技术,本文对近年来PET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巴胺神经递质系统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巴胺 (DA)是中枢神经系统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 ,研究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正电子发射断层 (PET)显像在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研究方面具有优势。DA神经递质系统PET显像主要包括DA能神经递质、DA受体和DA转运蛋白 (DAT)PET显像[1] ,它们已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运动性障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认知功能的研究。一、多巴胺能神经递质PET显像DA参与运动、情感以及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它的改变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脑功能障碍 ,如帕金森病 (PD)、精神分裂症、遗传性舞蹈病等。P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甲基[11C]2-(4'-甲基氨基苯基-6-羟基苯并噻唑){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athiazole),11C-PIB}PET脑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6例AD患者、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及6名智能正常的老年对照者(NC)进行临床诊断、资料收集及11C-PIB PET脑显像,并对5、25和45 min PE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视觉分析:AD患者3个时段放射性清除情况与NC组有明显不同,药物注射45 min后脑内放射性清除较NC组明显减低;MCI组图像呈不均一改变,与AD、NC组均有重叠.统计分析:3组受试者各脑区与小脑45 min标准吸收值(SUV)比值示:AD组顶叶、额叶、颞叶、枕叶及海马比值分别为1.91±0.21、2.09±0.41、1.92±0.35、1.66±0.41、1.55±0.28,高于NC组的1.48±0.53、1.57±0.64、1.36±0.53、1.27±0.40、1.17±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14、5.620、5.705、3.650、2.866,P值分别为0.0001、0.0002、0.0002、0.0045和0.0170),MCI组顶叶、额叶、颞叶、枕叶及海马的比值分别为1.48±0.53、1.57±0.64、l_36±0.53、1.27±0.40、1.17±0.33,均高于相应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1C-PIB PET脑显像能够鉴别早期AD患者与Nc,并对MCI患者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43岁 ,因厌食、性格改变 1个月 ,言语不清、左右失认半个月余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厌食 ,且性格明显变化 :不接电话、不看电视、做事丢三落四、贪睡。半个月后出现胡言乱语、反应迟钝、穿衣裤前后不分、身体左右辨别不清、自己找不到厕所、记忆力及计算力明显减退 ,并感觉右小腿部持续性、抽搐样疼痛不适。曾在外院以“病毒性脑炎”治疗 ,病情有所加重。故以“颅内病变待查”收入院。查体 :体温 36 8℃ ,心率 76次 /min ,血压 110 / 80mmHg(1mmHg =0 133kPa) ,呼吸 18次 /min。意识清楚 ,反应迟钝 ,记忆…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之临床常见类型,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PET功能显像可通过各种显像剂敏感、特异性地反映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笔者将重点介绍18F-FDG显像剂、淀粉样蛋白和神经原纤维缠结tau蛋白显像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详细阐述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转归和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在当今老龄化社会中,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之趋势,且治疗效果较差,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建立在早期诊断基础上的临床干预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拟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神经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及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特征。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D数据库中的30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冻结步态(FOG+)组(11例)和无冻结步态(FOG--)组(1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11C-CFT-DAT显像和临床运动评分,对11C-CFT-DAT显像结果与临床运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OG+组尾状核的纹状体不对称指数(SAI)显著增高(P=0.004);UPDRS运动评分与重侧(受累严重肢体对侧)尾状核与前壳核比值呈正相关(P=0.034);NFOGQ评分与重侧尾状核SAI呈负相关(P=0.020);冻结步态与尾状核SAI呈显著负相关(P=0.028)。结论双侧尾状核不对称性损害是导致PD患者冻结步态的重要原因,冻结步态可能是皮质-纹状体-脑干-躯体通路中不对称性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淀粉样蛋 白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近些年来,分子PET影像技术突飞猛进,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提供了有效方法。虽然很多影像技术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有一些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综 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常用的分子PET影像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tau蛋白是一种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参与轴突微管组装的调节。其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息息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亨廷顿病,等。有研究表明其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而昼夜节律作为维持机体日常生命活动以及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器,受昼夜节律因子的调节,其紊乱可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致病蛋白的积累和相关致病激素的异常分泌,从而加剧疾病的进展。文中主要围绕磷酸化tau蛋白和昼夜节律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对有关5-HT1A受体在焦虑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鉴于阿尔茨海默病给现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和心理压力,对其进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作为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最为成功的多中心、跨学科纵向研究,已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该项研究计划,希望对国内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20例)和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20例)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皮质代谢降低脑区间的差异。结果视觉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双侧颞顶叶和后扣带回代谢降低明显,以及部分额叶皮质代谢降低,而基底节和丘脑不受累,18/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皮质代谢降低范围和程度基本对称;额颞叶痴呆患者额叶和前颞叶皮质代谢均降低,其中11例同时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降低,16/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代谢降低程度和范围明显不对称,4例以右侧为主、12例以左侧为主。结论由于18F-FDG PET显像所显示的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之皮质代谢降低图型不同,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即使采用最积极的治疗手段,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元明显改善。实施个体化诊疗是改善胶质瘤疗效和预后的必要手段,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精确诊断和评估。然而,胶质瘤细胞学起源的异质性使其分子表型、组织学构成、生物学行为变化多样。目前胶质瘤诊断的“金标准”为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特点。方法对10例AD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的脑~(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进行视觉分析,测量感兴趣区的FDG标准化摄取值(SUV),并通过计算获得其与同侧小脑FDG的SUV的比值,比较组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轻度AD患者的FDG摄取代谢降低区为后扣带回及楔前叶,且呈双侧不对称性,中度AD患者的颞叶、顶叶FDG代谢降低双侧对称且降低明显,重度AD患者全脑皮质代谢明显降低。结论 AD患者的~(18)F-FDG PET脑显像特征反映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是临床诊断和评估AD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老年斑形成及神经纤维缠结的出现。目前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进行活体早期AD的诊断是公认的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对近年用于诊断早期ADβ淀粉样蛋白的PET显像剂的研究和进展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tau 蛋白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人口老龄化,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逾3500万例,我国患病人数也已超过700万例并以30万例/年的速度递增。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发病后亦无有效治疗手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根据2003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仅美国即可造成约6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365亿美元用于护理[1]。鉴于此,各国学者均认为基于早期诊断的临床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而改善预后,故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即成  相似文献   

19.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照料困难,已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迄今,AD的诊断尚无可靠的客观诊断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对AD患者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甚多,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标志物与痴呆严重程度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标:比较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ita,VD)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lfuid,CSF)总tau蛋白(total tau,T-tau)和第231位苏氨酸磷酸化tau蛋白(P-tau231)的基线浓度,随访6个月,观察它们在AD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变化。
  方法:基线期中度AD患者11例(10≤ MMSE ≤20),重度AD患者10例(MMSE ≤9)以及年龄匹配的重度VD患者7例,其中7例AD与6例VD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脑脊液T-tau, P-tau231的浓度。
  结果:基线期AD组与VD组患者CSF T-tau的浓度分别为470.08(263.58)pg/mL、208.76(42.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9,p <0.001);CSF P-tau231的浓度分别为90.94(49.86)pg/mL、42.96(13.1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重度AD与重度VD相比,CSF T-tau(Z=-2.830,p =0.005)、CSF P-tau231(Z =-2.392,p=0.017)的浓度仍有统计学差异,重度AD患者 CSF T-tau、CSF P-tau231的浓度比重度VD患者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Z=-2.605, p=0.009)的浓度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与VD相比显著升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大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通过近二、三十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A D )的深入研究,已明确了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 )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是AD患者脑中最经典的组织病理变化,也是AD区别于其他痴呆最显著的特征。尸解研究显示,大脑皮质过度磷酸化tau的密度与生前认知障碍及神经元丢失的病理改变明确相关[1],tau异常是神经退行性变的主要介质,由于匹兹堡化合物B (Pittsburgh Compound B , PiB)对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β,Aβ)的成像成功地用于临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对tau示踪剂及tau成像的纵向研究。目前利用已发现的选择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配体,包括18 F - T HK523,18 F - T HK5105,18 F -T HK5117,18 F - T HK5351,18 F - T807和18 F -T808,进一步确定了 tau蛋白在不同阶段 AD患者脑中的沉积及病理机制,揭示了选择性 tau PET 示踪剂在活体内评估 tau沉积的作用及其与 Aβ的关系[2-4],tau和 Aβ成像的结合将提高 AD 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部分认知功能正常个体中无Aβ沉积,但发生AD样神经变性改变的病理学机制[5],目前认为 tau PET 示踪剂可以作为预测认知功能减退和疾病进展的替代性标记物[6],对AD和非AD tau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