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实现长爪沙鼠微生物质量升级和实验动物化目标,需对长爪沙鼠实施生物净化。方法在长爪沙鼠生物净化过程中,采取孕鼠选择和临产期判断、无菌剖宫产、仔鼠代乳以及独立通风笼盒(IVC)饲养管理等措施,比较了ICR小鼠、SD大鼠、长爪沙鼠代乳和饲料中添加营养成分对仔鼠代乳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实施长爪沙鼠无菌剖宫产达85胎次,通过ICR代乳鼠代乳并成功断乳167只。结论本研究顺利实现了长爪沙鼠生物净化,形成的关键技术有望为我国特色实验动物资源的生物净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生物净化前后长爪沙鼠微生物携带情况.方法 采集生物净化前后长爪沙鼠的气管、回盲部样本,经血平皿培养后,分离菌落进行纯培养,利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气管经研磨后,转入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分离血清进行泰泽病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生物净化后F1代、F2代和F3代长爪沙鼠泰泽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生物净化后的其他微生物和寄生虫普查结果也表明,各项检测中均未发现清洁级啮齿类动物中需排除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结论 剖宫产和代乳技术能有效减少长爪沙鼠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爪沙鼠剖宫产净化种群的代乳方法。方法在超净工作台对妊娠长爪沙鼠进行剖宫取胎,选择有1~2胎哺乳经验的SPF级NIH、SD母鼠代乳,统计沙鼠的胎间隔、胎鼠成活率和离乳率,绘制代乳胎鼠1~4周的生长曲线,并取净化后2月龄的沙鼠按小鼠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国家标准进行检测。结果长爪沙鼠的平均胎间隔为30.14士4.40(22-38)d,代乳成活率和离乳率均超过50%,代乳鼠与非代乳鼠的生长曲线在后期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均符合清洁级小鼠的国家标准。结论NIH、SD母鼠代乳剖宫取胎的长爪沙鼠可以净化种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腹宫产方法取得C57BL/KsJ仔鼠,用SPF级ICR小鼠代乳可达到生物净化。方法对妊娠20d左右的孕鼠在临产前进行剖宫手术再用SPF级ICR小鼠代乳,净化后的C57BL/KsJ杂合仔进行繁殖扩群,对后代进行微生物、寄生虫监测。结果剖腹净化的后代微生物、寄生虫检测符合清洁级国家标准,通过遗传繁殖测试,也符合该小鼠的生产繁殖规律。结论用SPF级ICR小鼠代乳净化C57BL/KsJ小鼠可以得到生物净化的目的,繁殖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感染肠道鞭毛虫转基因小鼠的生物净化技术.剖腹产方法对感染的小鼠进行净化,使其达到SPF级标准,为建立基因工程小鼠肠道鞭毛虫净化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取感染肠道鞭毛虫的APPswe/PS1dE9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APP小鼠),在超净工作台内行剖腹产取胎手术,用SPF级帕金森病转基因鼠代乳,术后1、4、7、10月进行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PCR技术鉴定剖腹所得APP仔鼠及其繁殖群(F1代)APPswe基因型,计算F1代每窝仔鼠APPswe基因阳性率及平均阳性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APPswe基因阳性率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结果 实施剖腹产手术10例,获仔鼠75只,7日龄仔鼠存活率及离乳存活率分别为90.67%(68/75)和73.33%(55/75);净化前APP小鼠肠道鞭毛虫感染率均为100%(5/5),净化后的4次检测,APP小鼠SPF级所要求的病原菌及寄生虫结果均为阴性.净化后的APP仔鼠共繁殖42窝F1代,平均每窝APPswe基因阳性率为48.3%,与孟德尔遗传规律50%的理论阳性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剖腹产净化技术可成功去除该APP小鼠的肠道鞭毛虫,且对APPswe基因遗传性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为医学科研实验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方法:1999年从大连医学院引进长爪沙鼠原始种群,饲养过程中控制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进行驯化,对饲料进行筛选,严格控制动物的繁育。结果:建立合格的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促进了该动物资源的实验动物化。结论:长爪沙鼠虽为北方物种,但经严格饲养在华南地区可以培育出合乎标准的封闭群,并可用于多方面的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浙江实验动物中心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状况。方法 应用生化基因位点遗传检测方法,测定初始和生物净化长爪沙鼠群体27个生化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 2个长爪沙鼠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物净化群体与初始群体比较有17.86%的基因丢失率,但尚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FST〈0.05)。结论 群体均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第44代Z:ZCLA长爪沙鼠生长繁殖性能的研究与分析,为长爪沙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繁殖性能优良,毛色具有光泽,体质健壮的亲本所产的仔鼠200只,雌雄各半,在2.5~3月龄采用随机交配的一雌一雄长期同居法配种饲养.结果 结果表明:每胎产仔数最少的1只,最多达14只,累计生产了455胎,生产仔数为3191只,每胎平均7.01只,每胎产仔数大多在5~9只,占总胎数的79.34%;观察100只母鼠不同生产胎次的间隔,胎间隔最短20天,最长127天,胎间隔大多在20~60天之间,占总数的72.16%.结论 长爪沙鼠从出生到4月龄体重、体长、尾长的增长迅速,在离乳前雌、雄差异不明显,离乳后的整个发育期,雄鼠的体重、体长、尾长均大于雌鼠.  相似文献   

9.
普通环境和清洁级环境中长爪沙鼠寄生虫感染状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环境中饲养的长爪沙鼠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 根据 2 0 0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4 92 2 1— 2 0 0 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和GB T1 84 4 8 1~ 1 84 4 8 1 0— 2 0 0 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参考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和地鼠寄生虫等级及检测办法进行检测。结果 饲养于普通环境的 1 5笼 80只长爪沙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为 3 75 % (3 80 ) ,体内寄生虫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率为 6 2 34% (4 8 77) ,鼠三毛滴虫感染率为 86 2 5 % (6 9 80 ) ;饲养于清洁级环境的 7笼 2 3只长爪沙鼠中 ,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率为 6 9 5 6 % (1 6 2 3) ,鼠三毛滴虫感染率为 6 9 5 6 % (1 6 2 3)。结论 净化后饲养于普通环境中的长爪沙鼠与净化后饲养于清洁级中的个体相比 ,二者体表寄生虫感染的状况有一定差别。但是 ,卡氏肺孢子虫和鼠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似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人工培育无特定病原体(SPF)TA1,TA2小鼠。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对TA1和TA2小鼠各3只进行剖腹产取出仔鼠,用SPF级BALB/C母鼠代乳饲养,对仔鼠进行标准化检测。结果:分别剖出TA1和TA2仔鼠15只(成活10只)和17只(成活15只),成活率分别为66.7%和88.2。对剖腹产小鼠进行病毒,细菌,寄生虫检测达到SPF级标准。结论:人工培育成功SPF级TA1,TA2标准化小鼠。  相似文献   

11.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脑缺血、脂质代谢、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学等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PMSG和hCG诱导长爪沙鼠超数排卵方案。方法通过对动物周龄、激素剂量和间隔时间等系统研究,优化出用于长爪沙鼠超数排卵的最佳动物周龄、激素组合剂量和间隔时间。结果对6周龄长爪沙鼠使用10单位激素计量及间隔70 h可以获得最佳超数排卵效果。在合笼16 h后80%的动物得以排卵,获卵数为32.6±3.0枚/只,其中24.8±5.4枚/只可以发育至二细胞胚胎。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利用PMSG和hCG诱导长爪沙鼠超数排卵的优化方案,为长爪沙鼠胚胎生物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建立有效的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并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等三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感染情况调查。方法 针对NCBI公布的钩端螺旋体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PCR体系,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测试;并运用优化PCR方法对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了树鼩巴尔通体的PCR检测方法,序列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普通级树鼩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8.33%,普通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为100%,清洁级长爪沙鼠钩端螺旋体和清洁级灰仓鼠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为0%。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调查了树鼩、长爪沙鼠和灰仓鼠三种新型实验动物的感染情况,为这三种实验动物的研究和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爪沙鼠在病原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原易感,某些病原感染后的疾病特征与人类相似,因而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免疫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长爪沙鼠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长爪沙鼠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长爪沙鼠体内的水分调节系统很特殊,使自己能排出浓缩的尿液,节省水分,适应沙漠严酷的环境。由于肾功能的特殊性,其抗旱能力非常强。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长爪沙鼠的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泌尿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大鼠、小鼠相比长爪沙鼠的远端小管发达;肾髓质内层发达。结论本文的发现希望为丰富长爪沙鼠泌尿系统的组织学内容和作为实验动物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用于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的可行性,为长爪沙鼠的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配的获能液和受精液对长爪沙鼠进行体外受精,并用改良后的KSOM培养液对长爪沙鼠的2细胞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结果 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率在60%以上,沙鼠2细胞胚胎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结论 初步建立了长爪沙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体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长爪沙鼠新的微卫星位点,为长爪沙鼠遗传分析提供遗传标记物。方法从GenBank中随机选取小鼠微卫星位点引物536对,用这些引物对长爪沙鼠基因组DNA扩增,将阳性目的条带进行序列分析,找出符合微卫星序列特征的短串联重复序列。结果 536对小鼠微卫星引物在长爪沙鼠基因组中扩增出了313个阳性条带,经序列分析,确定130个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位点占80.77%(105/130),不完美型位点占19.23%(25/130),与小鼠同源性为24.3%(130/536)。将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从GU562694到GU562823。结论小鼠和沙鼠的微卫星位点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用小鼠的微卫星位点引物直接扩增长爪沙鼠基因组DNA可有效地筛选出长爪沙鼠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ApoE基因在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前期已筛选到的三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在普通环境和生物净化后、屏障环境饲养的两个封闭群共444只动物中进行了ApoE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等参数进行了检测与计算。结果检测结果表明97、781和1774三个SNP位点平均等位基因为2个,遗传方式基本符合孟德尔定律;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063、0.501、0.499,全群平均为0.354;PIC分别是0.061、0375、0.374,全群平均0.270。结论 ApoE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可能与长爪沙鼠的长期封闭和选种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漂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