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好古对针灸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好古(1200~1264),字进之,又字信之,号海藏老人,元代赵州(今属河北省赵县)人。师承于张元素和李东垣之学,成为易水学派又一名家。一生著作颇丰,现存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著述。王好古临床虽以方药为主,但上述现存著作中,涉及针灸内容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王好古三阴证理论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临床运用王好古三阴证理论进行治疗的3则医案,分析病症特点和遣方用药过程,分析证治规律.结果:对3个医案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以王好古三阴证理论指导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王好古三阴证理论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阴证辨治,以脾胃虚寒证、心肾阳虚证,以及寒热胜复,...  相似文献   

3.
4.
王好古受张元素“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的启发,按“三焦热用药大例”与“三焦寒用药大例”论治三焦病证,王好古的三焦分证思想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总结探讨元代医家王好古的阴证学说,阐述阴证难治之理,以及阴证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特点,旨在启迪今人对阴证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好古(1200~1264年),曾先后师事于著名医学家张元素、李杲,尽得其传而有所发挥,除创立阴证学说之外,并对时间医学颇多阐发,兹就两种昼夜择时服药方法探讨于下: 1 基本概念所谓昼夜择时服药方法,严格地说,主要是以时间生物学(Ch(?)ohobio-logy)不断揭示的生理和  相似文献   

7.
本篇仅探讨易水王好古在易水学理论的影响及启发下,创新出阴证的脏腑辨证学说,并对阴证加以详细鉴别。以用药式理论框架为基础的三焦寒热用药及气血分证。六经分证则以六经通论内伤、外感。  相似文献   

8.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王氏先与李杲同师于张元素,而王氏年辈较晚,元素逝世后,又习业于李杲。因此,王氏的学术思想,渊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又受历代诸医家,尤其是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学说的深刻影响。他敷陈李杲的医学理论,如“用药法象”和“伤寒辨证”都有独特见解。王氏所著《汤液本草》,总结了李杲的用药法则;所著《此事难知》、《医垒元戎》,阐述了李杲的伤寒辨证及其治伤寒的大法。其理论和用药都超出和发展了仲景论治的范围。又著有《阴证略例》等书,其中《阴证略例》是其代表作。兹将其对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9.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王好古作为易水学派中坚人物,其学术思想特色集中体现在伤寒阴证论和易水特色药性理论,代表作为《阴证略例》和《汤液本草》.两书奠定了阴证学说的基础,继承并发展的药物归经学说、引经报使说、药物升降浮沉说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易水弟子王好古在药学领域方面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阴证略例》的研究,阐述阴证学说之产生与建立及其对病因病机、鉴别辨治、遣药制方等的认识,探讨元代医家王好古的学术思想——阴证学说。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献杂志》2013,(5):47-47
药类法象是中医学用以探索药物作用和疗效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其特点是利用药物的自然属性来分析药物的性能及疗效,认为药物的功用是由其形、色、味、体、质、所生之地、所成之时等自然特征所决定,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药。该理论初成于宋代,《宋徽宗圣济经》可谓较早记载药类法象理论的著作,但带有较浓的哲学色彩。王好古是易水学派嫡系承继者,尽传张元素、李东垣之学,其所著《汤液本草》可谓是对易水学派药类法象理论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3.
从王好古现存著作的成书年代、其他著作对王氏著作的引用情况及同门师兄弟的生卒年代诸方面入手,考证《此事难知》一书的成书年代当为1232年.  相似文献   

14.
金丽 《光明中医》2012,27(3):423-425
阴证,较之阳证“难辨而又难治”.元代王好古《阴证略例》为阴证研究之集大成之作.王好古学宗张元素、李东垣脏腑辨证及脾胃内伤学说,亦推崇仲景学说,其学术融通外感与内伤,又有方剂补充,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从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方药与服法等方面对《阴证略例》进行学术思想评析,亦有著作版本流传考证.  相似文献   

15.
对王好古创制的治疗阴证的四首方剂从方义、加减变化和立方基础3个方面进行了探析。王好古创制的治疗阴证的四首方剂以白术、甘草、人参、茯苓、黄芪、生姜等药物为基础用药,即神术汤、白术汤、黄芪汤、调中丸,临证对此四方灵活加减变化,针对脾阳虚损、复感外寒的基本病机,是温补脾胃治疗阴证的基础方剂。  相似文献   

16.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2,32(4):426-428
王好古在张元素脏腑辨证学说和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注重脏腑虚损和伤寒三阴虚证研究,其确立阴证学说的范畴为《伤寒论》的太阴、少阴、厥阴三经的证候,即“伤寒内感三阴经”.其将面赤、手足振摇、腰腿沉重作为阴证的早期证候,将身如被杖、色青黑、手足踡而卧、恶闻人与语、昏昏欲寐、目白睛而赤等作为阴证的晚期证候.认为三阴证的病机为元阳中脱,治疗上重视肾气虚寒,常予脾肾双补之剂,且讲究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其少时与李杲同学医于张元素。后复从学于李杲。其学术思想“受到张元素脏腑虚实的影响,独重视脏腑虚损的一面;受到李杲脾胃气虚的影响,却重视三阴阳虚的一面”。同时他还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侯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因而著成《阴证略例》一书专论阴证,于医林别树一帜。笔者粗读之后,认为该书对阴证的认识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究病因重视“气弱”与“浊邪”王氏认为阴证的形成,无论缘于外感,抑或起于内伤,关键在于人体“气弱”,故曰:“膏梁少有,贫素之人多有之。”“气弱”主要责诸脾胃。如麻信之序《阴证略例》在追述王  相似文献   

18.
徐冬梅  张志山 《新中医》2011,(8):117-119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人体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试用自行研制的实用新型脏腑疾病诊断仪DM—I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结果:不同年龄组足三里、陷谷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溪、内庭、厉兑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8—29岁人内腑及外经功能最好,30—59岁最差,而60岁以上人群身体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好古,字进之,古赵州人(今赵县),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易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少时与李东垣同学于易水张元素,张氏殁后,王好古又师从李东垣,自谓得师不传之秘,成为易水学派承前启后的一位名医.[1]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五输穴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对五输穴的点滴体会杨开弘兰州中医康复医院(730050五输穴是针灸治疗常用的有效穴。在《灵枢·九针十二原·本腧·根结·卫气》等篇中系统地说明了五输穴的具体内容。《难经·62—79难》又进一步解释了使用方法。历代针灸家运用五输穴的理论,总结和创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