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龙骨、牡蛎是张氏最常用的对药之一,因二味能补能泻,能收能开,质皆重镇,性最粘涩,故用途甚广,凡心悸怔忡,多汗淋漓,吐血便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痰饮咳喘等,皆能治之。尤对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  相似文献   

2.
介绍严兴茂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怪汗的临床经验。严兴茂认为,怪汗由阴阳失调、阳浮于外、阴泄于表所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敛阴之效。方证相应,可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辨治:或加引经药物,常以汗出部位立法;或合方而用,治其兼证;或加收敛止汗之品,加强敛汗之功;或加滋阴助阳之味,加强扶正固表之效,灵活运用,以收捷效。  相似文献   

3.
秦雪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85-1186
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影响深远。该书广泛使用了赭石、朱砂、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铁落等重镇药,张氏运用重镇药别具匠心;《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篇载方176首,23首方剂中应用了赭石,19首方剂中应用了龙骨、牡蛎,10首方剂中用朱砂。现就其运用赭石、朱砂、龙骨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赭石张氏宗《内经》“阳明厥逆衄呕血”之旨,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随之上逆”,遂成吐衄。治以降胃气。张氏认为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  相似文献   

4.
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山萸肉,以为山萸肉“不独补肝也”,其酸而能敛,补而能通,振奋精神,大敛元气,为扶危救脱之大药,现浅析如下,以探张氏用药之妙。【敛元固脱】张氏认为,脱证乃真阴耗竭,阳无所附,元气无根,神无所依而成。而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实气海元气外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通路,故他说:“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在治疗上,他强调:“此时宜重用敛肝之品,使肝不疏泄,即能杜塞元气将脱之路。”以山萸肉补肝敛肝,“大能收敛元气,振奋精神”,故被视为治疗脱证的主药,伍以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令上…  相似文献   

5.
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见于《伤寒论》第112条。原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据原文之意,本方治疗因火法迫劫,汗出过多,亡失心阳,导致的惊狂,起卧不安等证。本证“心阳亡失”为病机关键,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既耗心液,又损心阳。“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心藏神,心阳亡失,神失其养,必致“惊狂,起卧不安”等心神散越表现。故急温心阳,镇摄固脱为当务之急。方以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急温心阳,龙骨、牡蛎重(?)收涩以安神兼固摄浮越之神气、敛汗以护心液;不用芍药,因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不利于温阳;姜、枣补益中焦而调和营卫,以上诸药配伍合参,丝丝入扣,契合病机,总以固护阳气,扶  相似文献   

7.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举隅河北省滦县中医院(063700)张秀云关键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癫狂,梦遗,半身汗出,遗尿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功。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冶疗一些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8.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七味药组成,为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效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阳的方剂,对于单纯阴血或阳气偏虚者,则非所宜,而对阴阳失调者,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一、自汗廖××,女,26岁,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诊,产后半月,自汗恶风,动则尤甚,心空动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大。此乃产后阴血内虚,阳气虚浮,表卫失固之证。治宜益阴扶阳,调和营卫,固摄敛汗,药用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连服五剂,汗止而愈。  相似文献   

9.
<正> 龙骨、牡蛎,前人有称之“治痰之神品”,“惊痫颠痉之圣药”。运用得当,对内伤、外感证均有效验,也是妇科病常用之药。《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女子漏下,症瘕坚结”,“赤白带下”。《本经逢原》谓其“治女子漏下……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要药”。古医籍记载龙骨、牡蛎可化痰破络,安五脏,疗阴阳乖离之病,敛正气而不餽邪气,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入肝敛气,入肾固脱,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由此可见,龙骨、牡蛎治疗妇科病,可  相似文献   

10.
尝观《医学衷中参西录》,见张氏之于汗法,说理透辟,经验丰富,学术观颇有独到处,然以有关文字散见各篇,未能清疏,令人不得注重,故特不揣谫陋,撮举大要,冀资鉴证。一、发汗未必汗药张氏基于“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认识,认为“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发汗也。”故即如补气之黄芪、滋阴之熟地、敛汗之山萸、清火之知母等药,张氏都能用来发汗。例如:1.用黄芪发汗:因汗以阴精为原,赖阳气以运,故胸中大气虚者,若不予补气,即投发汗重剂麻黄汤,  相似文献   

1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张氏仲景为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而设的方剂。本方以小柴胡汤之半去甘草加桂枝,仍是和解少阳,疏调胆木,加茯苓、大黄以增强清泄痰热之力,益以龙骨、牡蛎不但能敛浮散之虚阳潜以入宅,还可镇被邪热所扰之魂魄,使之内守。加铅丹之重坠者,善驱膈上之惊痰。综观全方之旨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区分龙骨和牡蛎的功效,摆脱一些中医师们时常龙骨牡蛎不分的情况。方法借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龙骨和牡蛎的功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果在仲景方剂中两药皆有的方剂中皆有同一症状。结论两方皆具收敛之性、皆有镇惊作用,但龙骨甘平属土,入足厥阴肝经太阴脾经,敛养归于木土也,牡蛎咸平属水,入少阳经少阴经,升发春木之气且敛阳归于水且能软坚散结也。  相似文献   

13.
参赭镇气汤方出《医学表中参西录》、“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而满闷”。方剂组成:党参、生赭石、生芡实、生山药、生龙骨、山茱萸、生牡蛎、生杭芍、苏子,具有补肺益肾、敛气摄纳之功用。笔者用于治疗肺肾两虚,本虚标实之咳喘证,每收良效。择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代名医张锡纯,对于龙骨牡蛎的运用,独出心裁,见解独到。他根据临床实践,扩大其应用范围。兹就其变法的运用,归纳于后。 1.治血证张氏认为咯血吐血,皆肺胃络破所致。“龙骨、牡蛎不但有粘涩之力,更有重坠之力”,故络破血溢,则用龙牡“补其络裂之处”。鉴此,他以龙牡为主药,特创补络补管汤治疗咯血吐血。余如治疗吐衄之镇冲降胃汤、滋阴清降汤、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大气下陷兼吐血等,龙牡之属,莫不用之。对于尿血便血崩漏,分立理血汤、安冲汤、固冲汤而为治。方中用  相似文献   

15.
汗证是一种常见的汗出异常的证候。李浩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核心病机,据此提出燮理阴阳、调和营卫的主要治则。李教授临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阴阳的关系,明确气机与津液的状态。卫表失司者,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牡蛎散为主以固表敛汗、补益营阴;阳虚津伤者,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固护卫阳、益阳生津;阴不涵阳者,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益营和卫、潜阳固阴;营卫倾移者,予二仙汤加减以阴阳双调、温阳敛汗;上焦郁热者,予栀子豉汤加减以开郁清热、宣通津液;少阳气郁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利气机、固涩敛汗。附验案 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二加龙骨汤附载于《金匮要略&#18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注文“《小品》云:虚弱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可知两方证均为阴阳两虚之虚劳所设.《外台秘要》第十六卷虚劳梦泄精条载“疗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陈修园《时方歌括&#183;重可镇怯》同样指出“治虚劳不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吐血,下利清谷,浮热汗出,夜不成寐”.并总结该方“探造化阴阳之妙,用之得法,效如桴鼓.”笔者结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证治规律将本方临床中用于治疗因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浮越出现的诸多病证,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内含碳酸钙、磷酸钙、铁、钾、钠等。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肾经。有镇惊安神、平潜肝阳、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等功能。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及同属动物的贝壳。内含碳酸钙、磷酸钙、镁、铝、硅及氧化铁等。性味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化痰等功能。两药合用,相得益彰。今将两药的运用,结合临床经验分述如下,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8.
牡蛎为海生介类药物,其质重,咸涩而凉,归肝、胆、肾三经。重可去怯,咸能软坚,涩可收敛,故功擅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海药本草》谓其:“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伤寒论》中用牡蛎有6方(次)。该药在方中的配伍作用,除“同龙骨入  相似文献   

19.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匮方,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由桂枝、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大枣、生姜共七味药组成,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具有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镇静安神,固摄止遗之功。后世多有发挥,笔者尝试用于治疗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之遗精、早泄、功能性不射精、汗症等男科内科疾病,多有应验,总结验案三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见于《金匮要略》,曲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所组成。主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证。方证的病机关键乃阴阳两虚,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阴平阳秘”,则精不致外泄,乃治本之法。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