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失眠症状表现不同归属五脏辨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失眠病证中医证型虽十分复杂,但就其临床表现与五脏的关系可分为5类,分属五脏。失眠主症以迟寐、不寐为主者责之于心,其病机为气、血、痰、瘀、寒、热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神不入于舍;以多梦、梦呓、甚则梦魇、梦游为主者责之于肝,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魂不入于舍;以思虑纷纭而致迟寐或不寐为主者责之于脾,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脾意不入于舍;以易寤、频寤为主者责之于肺,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魄不入于舍;以夜寐早寤为主者责之于肾,其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志不入于舍。虽然临床所见往往因五脏疾病传变不同而又有五类失眠证型相互交融,病变表现错综复杂,如既有入寐唯艰之入睡困难,又见轻浅易寤之闻声则醒等。但将失眠病证按五神归属五脏,分类清晰明确,不仅易于掌握,而且反映五脏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变,与脏腑辨证融会贯通,使失眠病证证治规律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2.
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李军体刘明润计磊(济南军区中西医结合中心莱阳265200)关键词睡眠障碍病因病机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脑)神所主。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中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可见,人的正常睡眠机理,是阴阳之气...  相似文献   

3.
"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是肝之生理特性,对人体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肝藏血"是寐寤的物质基础。肝血充则寐深,肝阳生则魂精。将军之性能够主导协调人全身的气血运行,使肝主疏泄、藏血等生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促进人体保持健康和谐稳定的状态。谋虑太过,耗伤肝阴血或将军之气太过,肝阳亢盛、气机不畅是不寐的重要根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功能正常是良好睡眠的基础。肝气机条达、藏血充沛,是各脏腑气血阴阳调和、人体昼精夜瞑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出自《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按原文其意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症。后人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眠"。而把"胃不和"泛指胃气的纳降失常引起的病症。中医学认为,"寐本乎阴,神为主也,卫气内入则寐,外出则寤"。  相似文献   

5.
失眠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乃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人寐为特征的病症,轻者入寐困难,严重者则彻夜不能眠。我们认为,失眠虽属心神疾病,但患者起病时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内伤史,而肾为先天之本,心主神明,肝主情志,肝藏魂,心藏神,人寤则魂藏于目,寐则魂藏于肝。  相似文献   

6.
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病因有多端,如劳伤心脾,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肝阳扰动,胃中不和,病后胆虚等等,辨证有虚实之分,故张景岳曾将不寐症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类。他说:“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  相似文献   

8.
<正> 不寐之因颇多,但缘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致不寐者较为常见。笔者采用水火两济法治疗是证,颇多效验。现仅就个人体会略述如下。正常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心肾阴阳交通,水火既济,则昼兴夜寐。若肾阴亏损,水不济火;或心火独亢,无以下交,则心神不宁,不寐乃至。诚如清代名医林佩琴《类证治载·不寐论治》中所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  相似文献   

9.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栗锦迁教授抓住阳不入阴,阴不含阳为失眠之基本病机特点,随证化裁,灵活加减,疗效确切。本文分别从痰热扰心、气血虚弱、肝郁气滞三个证型论述其治疗失眠之施治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吉良晨治疗不寐证经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彪  金玫 《北京中医》2001,20(1):7-8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有的是难以入寐,有的是寐而易寤,而有的是寐而不稳,或寤后不能再寐,甚至整夜不能入寐.  相似文献   

11.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有的是难以入寐,有的是寐而易寤,而有的是寐而不稳,或寤后不能再寐,甚至整夜不能入寐.  相似文献   

12.
干祖望趣味医话(37)干祖望南京中医学院(南京210029)寤寤生寤·《灵枢·口问》:“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失》。马·张两氏的疏注,认为是睡后清醒,也就是“寐”的相反者。唐诗人元稹的“唯将终夜长开眼”(见遣悲怀第二首),就是寤的最好描写绝唱。《灵枢...  相似文献   

13.
滋阴潜阳法治疗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顺治 《河南中医》2007,27(3):46-46
不寐即失眠,亦叫“目不瞑”、“不得眠”。顽固性失眠是指临床上表现为3个月以上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时轻时重,或睡眠不酣,或极难入睡,或稍睡即醒,醒后不能复睡,虽经治疗,但效果不佳者。近年来,笔者运用滋阴潜阳法治疗此症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不揣浅陋,就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作一浅述,以冀抛砖引玉。1病因病机人体的正常睡眠是由人体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阳主动,阴主静;阳主寤,阴主寐。阳气由动而转静时,人体即为入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而转动时,人体即为醒寤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的发生。故《灵枢经·大惑论》…  相似文献   

14.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始于《难经》,《内经》称失眠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卧”,睡眠和觉醒是阴阳转化的结果,即“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机体只要能维持这种正常的转化功能,就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相似文献   

15.
林榕  李吉彦  武娜 《光明中医》2013,28(9):1921-1922
汗证是指汗出异常的证候。临床常有自汗、盗汗之分。盗汗是指寐则汗出,寤则汗收,历版教材多将盗汗归于阴虚证,历代医家亦多从阴虚立论,如《丹溪心法·盗汗》说:"盗汗属血虚、阴虚。"又如《医学正传·汗证》云:"若夫自汗盗汗者,病似而实不同也。其自汗者,无时而濈濈然出,动则为甚,属阳虚,胃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  相似文献   

16.
失眠证治     
失眠,又称“不寐”,在古医书中尚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名称。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夜难入眠,或睡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重者通宵达旦,不能人寐,经年不愈,殊甚苦恼。心为全身之主宰,为精神所藏处,《灵枢·邪客篇》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之功能正常,神能守舍,则夜寐自宁。若肝气抑郁,久而化火,上灼于心,忧思伤脾,化源不足,心失  相似文献   

17.
<正>《黄帝内经》中以“营卫生会”学说立论,认为“卫气从阳入阴则寐”“从阴出阳则寤”[1],人体之正常寤寐是顺应天地之气的结果。不寐,在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得眠”“目不瞑”等,是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加,不寐的发病率有所升高,长期不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  相似文献   

18.
庞德湘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09-910
失眠在中医学属“不寐”范畴,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素问·逆调论》中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中亦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张景岳阐述了不寐的病因:“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无邪者多虚”。连建伟教授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有独到的经验,临床颇多验案,现特选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少阳为枢论治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俊永 《光明中医》2009,24(2):245-246
不寐在《内经》中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等。认为不寐的主要病机是邪气客于脏腑,阳气旺盛,不入于阴。如《灵枢&#183;邪客》云:“夫邪气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多有阐发。如《类证治裁&#183;不寐》云:“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联庆  苗萌  王路平 《陕西中医》2005,26(3):287-288
失眠症即中医的不寐 ,轻者入寐困难 ,或寐而不酣 ,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寐 ,严重者可整夜不能入寐 ,使人精神不振 ,工作效率下降。早在《素问·逆调论》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 ,《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说 :“虚劳虚烦不得眠”。可见其发病原因不外乎虚实两种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 ,盖寐本乎阴 ,神其主也。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 ,无邪者皆虚”。失眠症原因很多 ,情志所伤 ,劳逸失调 ,房劳过度 ,病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