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兆吉 《陕西中医》2010,31(2):149-150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平肝熄风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止眩汤(党参、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葛根、天麻等)加减治疗眩晕260例。结果:总有效率91.15%。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痰熄风止眩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自拟化痰活血方治疗眩晕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干银  史晓燕 《陕西中医》2001,22(8):469-469
目的 :探讨化痰活血类中药对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化痰活血方 (制半夏、茯苓、菖蒲、陈胆星、川芎、天麻等 )治疗眩晕 78例。结果 :总有效率 93.6 %。提示 :本方通过化痰活血通络而起到降低血脂 ,降低血粘度 ,改善脑供血、供氧 ,改善脑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荣培红  余洪刚 《陕西中医》2008,29(2):166-167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活血化痰汤(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半夏、白术、陈皮等)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8例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本病6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提示:本方具有活血化痰定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洁 《陕西中医》2009,30(6):675-675
目的:观察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红景天、黄芪、赤芍、丹参、葛根、川芎、白术、天麻、半夏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周云翔  田腊群 《陕西中医》2006,27(7):800-801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抑眩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银杏叶、白茅根、葛根、天麻等)治疗眩晕32例,对照组3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提示:本方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治疗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晶洁 《陕西中医》2001,22(8):468-468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定眩汤 (葛根、丹参、川芎、菖蒲、远志、天麻等 )治疗颈性眩晕 5 6例。结果 :总有效率 89.2 8%。提示 :本方具有升清活血 ,祛痰镇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文  田超 《陕西中医》2006,27(3):298-299
目的:探索健脾益气,化瘀涤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眩晕汤(黄芪、天麻、川芎、赤芍、半夏、钩藤等)治疗本病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眩晕汤具有活血通络,补虚、祛风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定眩汤治疗老年性眩晕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日明 《陕西中医》2002,23(2):115-115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定眩汤 (黄芪、丹参、桃红、淫羊藿、山茱萸、石菖蒲等 )治疗老年性眩晕 5 3例。结果 :总有效率达 83 %。提示 :对老年性眩晕采取补肾为主 ,兼活血化痰之法 ,用定眩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患者均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40例眩晕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旋转诱发试验(±)、8例眩晕症状减轻、2例中途停止治疗、无效。总有效率80%。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椎动型眩晕有祛瘀、通络、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赵宁建  马坚 《陕西中医》2005,26(12):1325-1326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口服川芎嗪片配合手法治疗本病50例。结果:总有效率9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症状,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段翠萍 《陕西中医》2012,33(11):1475-147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为4型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痰浊中阻,肾虚血瘀。分别以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半夏天麻白术汤和血府逐瘀汤,六味地黄汤和通窍活血汤等加减配合西药(西比灵、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本病48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43例,总有效率90.7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法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2.
邓存国  田文继 《陕西中医》2007,28(8):1024-1025
目的:观察祛瘀化痰类中药治疗顽固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祛瘀化痰汤(柴胡、枳壳、桃仁、延胡索、半夏、赤芍、天麻、泽泻、丹参等)治疗顽固性眩晕38例,结果:总有效率94.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祛痰开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屈小元  马战平  骆晶  王凯  刘华为 《陕西中医》2013,(11):1520-1521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化痰活血汤治疗。对照组50例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结果:化痰活血汤和阿托伐他汀片均可降低患者的TC、TG水平(P<0.01),与西药阿托伐他汀片相当。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化痰活血汤能显著改善患者胸闷,眩晕,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等临床症状,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汤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波 《陕西中医》2007,28(6):674-67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药物配伍治疗反复发作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味(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麝香、白僵蚕等)治疗本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1%。提示:本方治疗本症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5.
吴文军 《陕西中医》2009,30(12):1608-1609
目的:观察活血祛痰、滋阴定眩类中药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活血祛痰定眩汤(桑寄生、怀牛膝、钩滕、天麻、石决明、葛根、夜交藤、川芎、石菖蒲等)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2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和脑血流参数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益肝肾,活血祛痰,祛风定眩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峻  夏韵 《陕西中医》2006,27(2):169-171
目的:观察益气升阳,活血通窍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黄芪、党参、细辛、升麻、葛根、川芎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更好的降粘作用。提示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优于单纯活血祛瘀法。  相似文献   

17.
唐春林 《陕西中医》2008,29(5):521-522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自拟抑眩活血汤(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治疗75例眩晕患者,并设置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本方具有健脾益气,行气活血,通畅经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齐绒芳 《陕西中医》2014,(10):1329-1330
目的:观察益肾补督、祛痰降浊、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自拟补督通络降浊汤(熟地、鹿角胶、川芎、葛根、清半夏、天麻、泽泻等);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效用率95.31%,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指标显示:治疗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补督,祛痰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天麻饮治疗眩晕8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哲  魏霞  董庆梅 《陕西中医》2003,24(2):125-126
目的 :观察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化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天麻饮 (天麻、茯苓、半夏、当归、白术、泽泻、川芎、菊花等 )治疗 ,对照组用氟桂嗪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81 %、95 .6% ,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1 9.8%、67.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天麻饮治疗眩晕有平肝潜阳 ,化痰燥湿 ,活血通络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3,34(3):298-299
目的:观察健脾养胃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以健脾养胃活血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麦冬、薏苡仁、川芎等),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6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31%,对照组为82.26%,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TCD检测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血平均流速、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法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明显增加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量,对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