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13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结果 137例治愈121例(88.32%),好转15例(10.95%),无效1例(0.73%),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对侧肥大下鼻甲成形术。结果:56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伴对侧下鼻甲肥大患者在行鼻中隔矫正术时必须同时行对侧下鼻甲成形术,在鼻内窥镜下手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张波  刘军 《华西医学》2012,(11):1680-1681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1月经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确诊鼻中隔偏曲后,采用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3~6个月的2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13例鼻中隔偏曲均一次性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其中治愈195例(91.5%),好转18例(8.5%)。结论鼻内镜下选择性鼻中隔矫正术利于对各种类型鼻中隔偏曲选择适合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确、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院212例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内镜组,选择同期200例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作为传统组,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内镜组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具有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且直视下精确操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手术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17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根据鼻腔内中隔偏曲的不同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经鼻内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76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术后2例并发鼻中隔血肿,经处理后治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其他并发症。所有病例经随访6个月以上,双侧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出血等症状缓解,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基本处于正中位置,未见有器质性偏曲。结论鼻内镜下依据鼻腔内中隔偏曲具体形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具有操作精确、微创和安全等优点,符合鼻生理功能的需要及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0例.[结果]临床观察6~12个月,其中显效26例,占88%,有效4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感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症状消失,脓涕消失或明显减少,鼻中隔偏曲部位消失,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对鼻中隔首次矫正术后效果欠佳者,使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再矫正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局部麻醉和浸润麻醉对7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71例并发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同时进行下鼻甲成形术。结果手术后3个月内鼻塞、鼻出血、流涕以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在41.0%-65.8%范围,术后3~12个月痊愈54例(72.0%)、好转14例(18.7%)与无效7例(9.3%),总有效(痊愈+好转)率90.7%(68例)。未见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矫正术与肥大下鼻甲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创伤性C型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C型歪鼻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研究组(采用鼻内镜改良鼻中隔矫正术辅助鼻前庭切口方式)与对照组(采用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方式),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鼻阻力和手术前后的外鼻测量值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鼻外观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鼻阻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C型歪鼻畸形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运用鼻内镜辅助鼻前庭切口技术实施矫正治疗,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梁建平  袁弘  何宁  陆秋天  李东云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97-1298,130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联合手术的优点。方法对316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均在3~6个月,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技巧的掌握及术中一并解决鼻中隔偏曲可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潮东  赵方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86-228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复发性鼻中隔偏曲手术效果。方法:对13例复发性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L"型切口、多次小切口和对侧切口矫正手术,随访2年。结果:术后13例患者中9例治愈,4例好转,均未见鼻中隔穿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视野清晰,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失败而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25例,曾局麻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观察0.5~2 a,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中隔正直,无鼻中隔穿孔及鼻梁塌陷等并发症。结论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矫正术失败者可以行鼻内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提倡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胜刚 《临床医学》2012,32(1):98-9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2例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经气管内插管全射麻醉,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骨质及肥厚黏膜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 172例患者,显效151例(87.79%),有效21例(12.21%),鼻腔容积扩大,通气好,鼻塞症状显著改善,无鼻梁塌陷、鼻腔粘连、萎缩性鼻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创面小、出血少、术后修复快、复发少、空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2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结果鼻内镜行鼻中隔矫正术,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鼻内镜能全面窥清手术部位,做到明视操作,准确精致,矫正彻底,最大限度避免黏膜损伤,减少穿孔的发生,对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维持鼻中隔稳固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 ,不但破坏了鼻中隔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还易造成鼻中隔软弱、鼻中隔穿孔及鼻外形改变等并发症。 1999年以来 ,我们对鼻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了几点改进 ,现将资料完整的 4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 0例 ,女16例 ,年龄 15~ 60岁 ,平均年龄 3 5岁。其中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者 15例 ,合并单纯性鼻窦炎者 12例 ,合并鼻窦炎、鼻息肉者 14例 ,合并上颌窦囊肿者 5例 ,均在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鼻中隔偏曲类型 :“C”型偏曲者 2 5例 ,“S”型偏曲者 8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3年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诊3~6个月,治愈99例,好转7例,无效0例。全部病例鼻中隔居中,无穿孔,鼻中隔无飘动,鼻腔通气良好。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相比,具有疗效良好、并发症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鼻中隔棘与嵴突切除术1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常规的鼻中隔矫正术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1]。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野暴露不充分,常易出现矫正不彻底、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手术并发症。随着鼻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华西医学》2006,21(1):100-100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45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对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