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砚虎  王善言 《临床荟萃》1989,4(9):386-387
据大量的实验与临床表明,胰腺或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法,移植成活的胰腺或胰岛组织,并具有内分泌功能者,不但可以改善或纠正新陈代谢紊乱,又可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胰腺或胰岛移植治疗糖  相似文献   

2.
来自英国阿伯丁大学医学利一学院的凯文·多切蒂教授近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苏格兰糖尿痫研究合作论坛”上介绍,糖尿病主要分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其中Ⅰ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适合胰岛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3.
<正>胰岛移植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若以生活质量改善及血糖控制为目标,胰岛移植的效果令人满意;但若以脱离外源胰岛素或预防并发症为目标,则前者差强人意,后者效果不明[1]。为此,美国糖尿病协会仍将胰岛移植定为实验阶段,距离临床应用尚有距离[2]。胰岛移植及面临的问题胰岛移植最早可以追溯至1972年的大鼠实验[3],此后逐渐开展,但成功率很低。一项对1990年至1999  相似文献   

4.
大鼠胰岛细胞的分离提纯及移植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胰岛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途径,但供体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目的:改进胰岛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并观察其移植效果。设计:实验方法改进。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和细胞生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6-01/10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和细胞生物研究室完成。供体为普通级封闭群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受体为普通级封闭群SD大鼠,雄性,(Frompage2388)体质量180~220g,两种大鼠均购自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许可证号:SYXK(LIAO)2003-0013)。方法:①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及胰岛功能评估:取未禁食的Wistar大鼠,麻醉后处死。于胆总管起始处剪一小口,将连着装有胶原酶的注射器的1mm直径的腰麻管顺行插入,将冷的胶原酶溶液(1.5g/L)注入胰管内,使胰腺充分膨胀。切取胰腺,将装有胰腺的离心管水浴消化,水浴期间间断加入1mol/L的NaOH使消化液的pH值保持在7.8±1.0,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应用双硫腙法评估胰岛的纯度,应用丫啶橙/碘丙啶法评估胰岛的存活率,存活率=活细胞总数/(活细胞总数 死细胞总数)×100%。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活性:胰岛素释放指数=第3小时(高糖环境)的胰岛素含量/第2小时(低糖环境)的胰岛素含量。②胰岛移植效果的观察:受体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霉素,非禁食状态下2次血糖>16.7mmol/L确定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胰岛移植组和糖尿病组,每组8只。胰岛移植组于肾被膜下注射约1000个胰岛,糖尿病组注射相应体积的1640培养液,再随机取8只血糖浓度≤5.5mmol/L的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检测大鼠血糖,以非禁食血糖小于11.1mmol/L者视为胰岛移植存活。胰岛移植组大鼠血糖正常3d后对胰岛移植组、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测定0,15,30,60,90及120min血糖。主要观察指标:胰岛的纯度、存活率及活性。结果:纳入受体SD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平均每只大鼠胰腺可获得(1150±141)个胰岛,纯度>95%,存活率>98%,胰岛形态完好。②体外胰岛素释放实验低、高糖组的胰岛素释放量为(70.5±6.9)mIU/L,(321.4±11.6)mIU/L,胰岛素释放指数为4.60±0.52,提示所提取的胰岛β细胞有良好的功能。③胰岛移植组大鼠胰岛移植当天血糖既开始下降,3d后血糖下降至正常,维持正常血糖水平(6±2)d;而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均在16.7mmol/L以上。胰岛移植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经原位灌注法分离、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胰岛制备技术可以获得高纯度和活力良好的大鼠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肝脏既是胰岛索的作用部位,又是相对的免疫特惠区,排斥反应小,肝窦及其小静脉结构还有利于胰岛的居留和生长,可供移植容积大,有利于胰岛的生存,因此肝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移植部位.目的:建立一种经门静脉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SD大鼠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文献方法制备SD大鼠胰岛细胞.以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导建立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SD大鼠胰岛1000胰岛当量1.5 mL;对照组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无血清1640液1.5 mL.术后未给予免疫抑制剂,观察两组大鼠出血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所有大鼠均移植成活,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0%,出血量<0.5 mL.胰岛移植大鼠血糖降为正常的时间1~6(3.7±1.7)d,移植胰岛存活时间为2~15(8.4±4.1)d.术后2周内实验组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病理结果证实,移植大鼠肝细胞形态、肝小叶结构均正常,肝实质未见坏死灶,血管内无血栓形成;门静脉主干未见狭窄,亦未发生感染,说明胰岛细胞在肝窦内存活并能发挥功能.证实大鼠胰岛经门静脉主干穿刺输注肝内移植是胰岛移植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胰岛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宏  高震 《新医学》1997,28(3):160-161
胰岛移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250012)赖宏济南铁路局中心医院(250000)高震骆岚胰岛移植给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根治带来了希望。法国、美国、加拿大的6个研究中心中胰岛移植后达到胰岛素分泌自主的病例超过12...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或衰竭,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机体出现糖代谢紊乱,进而造成全身多器官损害。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终生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全胰移植虽可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但该方法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多和供体不足的缺点。事实上,糖尿病治疗仅需要占胰腺2%的β细胞即可,胰岛移植较胰腺移植具有简单、安全、不良反应轻的优点。所以,具有逐渐取代胰腺移植的趋势。自70年代以来,经过不断的科学探索,胰岛移植技术日臻完善。但这一疗法也面临着供体短缺的问题,若单纯从胎胰或尸胰获得胰岛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故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将目光关注于解决胰岛移植的供体来源问题。其中,选择动物供胰,进而推动异种胰岛移植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现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8.
胰岛移植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新疗法。利用胎儿胰岛的增生繁殖快,外分泌腺体功能尚未发达,解决了自身消化问题,用来选作移植是最好的材料。胰岛组织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使胰岛成活发挥生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Lacy等首次用胰岛移植成功地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状以来。胰岛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恢复1型糖尿病人健康、实现胰岛素自给最有效的方法,一直是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令人遗憾的是临床效果始终不甚满意,只有很少一部分胰岛移植后的病人能完全脱离外源性胰岛素供给而达到生理性自给,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在国际上有取代胰腺移植的趋势。人的胰岛移植虽然已在临床成功地开展,但胰岛移植的长期疗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导致胰岛功能丧失的原因至今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影响移植胰岛存活的因素,对于提高胰岛移植的长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胰岛移植糖尿病患者的选择、组织配型,胰腺器官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胰岛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胰岛移植的实施,胰岛移植期间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免疫抑制药的应用,胰岛移植后的功能评估等等,每个技术环节完成的质量,都是影响到胰岛移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胰腺干细胞可在体外维持胰岛的结构,减少胰岛细胞坏死及凋亡,延长胰岛的体外存活时间,保护胰岛的活性。 目的:探索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体内保护移植胰岛,提高胰岛移植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将成年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及对照组,前4组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盐缓冲液建立糖尿病模型。联合移植组、单独胰岛移植组、单纯胰腺干细胞大鼠分别在左侧肾包膜下移植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胎鼠胰腺干细胞和/或成年SD大鼠胰岛。 结果与结论:联合移植组大鼠移植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胰岛存活时间(18.2±2.4) 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移植后1周内降至正常,胰岛存活时间(14.4±2.1) 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而其他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未能降至正常范围。说明胎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保护胰岛功能,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艇  刘文英 《华西医学》2004,19(1):156-158
糖尿病患病率在当今世界各国急剧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保健问题: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破坏β细胞似乎是最可能的原因。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胰腺内分泌功能的替代治疗上。整个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成为两大主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移植海藻酸钠微囊化成猪胰岛治疗效果。方法 :以海藻酸钠一多聚赖氨酸作为制备微囊的材料 ,将 18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未微囊化胰岛移植组、微囊化胰岛移植 ,分别进行腹腔内胰岛移植。结果 :移植前 3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 ,移植后 7d时 ,3组血糖分别为 2 2 6 7± 1 15mmol/L ,18 5 8± 2 6 2mmol/L和13 5 7± 1 88mmol/L ,微囊化胰岛移植组与前 2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且生存期明显长于前 2组。结论 :海藻酸钠微囊化成猪胰岛可存活于糖尿病大鼠体内 ,并且具有有效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首例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方珐2003年间对一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3次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术,术后3年来连续观察移植前后的饮食、血糖、C肽、胰岛素用量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指标,应用各种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各种并发症。结果移植后患者饮食不受限制,生长发育良好,胰岛素用量减少到移植前的25%,切口愈合良好,心理健康,掌握了术后自我管理的方法,总结出了个体化的护理经验。结论建立起了成人胰岛细胞肝内移植的一整套护理方法,取得了治疗1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马力 《天津护理》1998,6(1):5-5,4
糖尿病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采取胎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不仅能纠正病人的代谢异常,并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作者对近十年来135例病人施行胎胰岛组织移植护理体会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术后的健康宣教,血糖监测,防止低血糖,腹胀的观察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大鼠胰岛分离、肾被膜下移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改进大鼠胰岛分离和移植方法。方法 在静止消化法和借助黄色吸头移植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方法。结果 ①胰岛分离所需时间为 16 4 0 0± 11 74min。②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 32 0 5 0± 44 2 5个 /只。③胰岛纯度为 95 90± 0 99(% )。④胰岛移植所需时间为 2 7 6 0± 1 71min。⑤同系胰岛移植后 1~ 2d ,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到2 0 0mg/dl以下。⑥胰岛计数时使用显微镜的磨砂反光镜面 ,可清楚区分胰岛、外分泌组织、淋巴结。结论 ①改进后的分离法和移植方法更加简便 ,易于掌握。②显微镜的磨砂反光镜面有利于胰岛计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糖尿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异种胰岛移植已被重新认识。笔者综述异种胰岛移植的异种胰岛来源、胰岛移植物的制备及鉴定、主要的免疫排斥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曹子英  姚豫桐  张雯   《护理与康复》2016,15(7):651-653
总结3例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卫生宣教,重视移植受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评估和供体的胰岛细胞的处理,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血糖监测。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血糖稳定,无移植并发症以及低血糖发生。临床观察1年,2例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1例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脾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疗效及可行性,建立稳定的胰岛移植新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实验分组:供受鼠均采用Wistar大鼠,供鼠40只,受鼠20只。受鼠随机分为移植组、糖尿病组,每组10只。并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实验过程:①受鼠造模:移植前14d,采取链尿霉素化学灼伤法(2%链尿霉素,65mg/kg,腹腔注射)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3d在非禁食情况下,血糖>16.8mmol/L为造模成功)。②供鼠胰岛分离纯化:采用明尼苏达大学改良方法,原位直接灌注消化分离大鼠胰岛。消化的胰腺组织离心,经8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后,采用25%,23%,20.5%,11%Ficoll和Hank’s液梯度密度离心(4℃,3000r/min×10min),于23%,11%层交界间吸取胰岛细胞。经Hank’s液洗3次,备用。③经脾胰岛移植:移植组大鼠戊巴比妥麻醉后,经左侧肋缘下切口暴露脾脏。显微镜下手检600~800当量胰岛,以1mLCMRL1066培养液稀释,用10mL注射器直接经脾缓慢输注。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mL。实验评估:①胰岛双硫腙染色与计数,计算纯化率。②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功能。③移植术后监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于术后10d行静脉糖耐量实验。④术后14d切取受体大鼠肝脏和脾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Insulin-6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每只供鼠可分离300~400当量胰岛,纯度达85%~90%。②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显示胰岛素刺激指数平均为5.59±0.62,功能良好。③受体糖尿病大鼠术后3-5d空腹血糖降至3.4~5.4mmol/L(平均4.8mmol/L)。胰岛素分泌亦达到正常水平。④移植组糖耐量曲线与正常大鼠相似,K值与正常非糖尿病大鼠差异无显著性(2.802,2.3,P>0.05)。⑤受体大鼠脾脏和肝脏内可见散在的移植胰岛。结论:①移植术后3-5d移植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使空腹血糖达到正常水平。②经脾移植克服了门静脉直接移植引起的出血和门静脉高压的缺点,移植容量可达1mL,可用10mL注射器进行输注,避免反复离心、挤压,可减少胰岛体外损失,是胰岛移植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艾丽  王月菊  何秀颖  张娜 《护理研究》2013,27(4):361-362
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主要原因之一,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或2型糖尿病发展为尿毒症期的有效途径[1],但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大,目前肾-胰岛细胞移植的开展已经逐步替代胰肾联合移植,使病人摆脱了胰岛素及透析治疗对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