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测试分析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义齿满意度。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置换牙列技术为10例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并按照随机原则决定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顺序,分别于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牙后2、4、6、8、10、12周采用光密度法检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每种牙合型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这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的总体满意度,并由患者随意愿选择最终戴用义齿的牙合型。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在数值上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2);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P<0.05)。10名患者全部将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作为最终的选择。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口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全口无牙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8例,全口义齿修复前后全程进行干预;对照组38例,全口义齿修复后常规医嘱.义齿戴用后1个月和3个月调查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义齿戴用3个月对外观、语言、固位、舒适性均较其戴用1个月时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咀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义齿戴用1、3个月时外观、语音、咀嚼、舒适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固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李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6):643-644,647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殆与解剖殆全口义齿修复对低平牙槽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低平牙槽嵴患者30例,分别戴用舌侧集中殆与解剖殆全口义齿,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美观满意度、语言满意度、咀嚼满意度及稳固性和舒适性。结果:戴用3个月后,舌侧集中殆全口义齿总有效率高于解剖殆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在美观满意度、语言满意度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侧集中殆全口义齿治疗方案在咀嚼满意度、稳固性和舒适性评分均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侧集中义齿修复对低平牙槽嵴具有美观、牢固、舒适的优点,患者适应性和满意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使用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simplified biofunctional prosthetic denture,SBPD)修复牙列缺失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  收集深圳大学总医院牙列缺失拟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全口义齿(conventional complete denture,CCD)修复方法(n = 13)和SBPD修复方法(n = 13)制作全口义齿,于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填写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戴牙后即刻、戴牙后1个月和戴牙后3个月,在咀嚼功能、舒适性及固位功能方面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满意度显著高于CCD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P < 0.05)。  结论  应用SBPD修复方法制作全口义齿能够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调查分析不同材质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②方法在开滦康复医院、唐山市古冶区医院口腔科和唐山市古冶区大拇指牙科诊的无牙颌患者13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分析不同材质对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③结果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无牙颌时间、牙槽嵴吸收程度方面不同基托材质全口义齿的构成不同(P〈0.05);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无牙颌时间、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基托材质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影响全口义齿满意度多因素分析:文化程度、无牙颌时间是影响全口义齿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基托材质与全口义齿满意度无关。④结论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无牙颌时间是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托材质与全口义齿满意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旧义齿重新修复总义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戴用多年的全口义齿在重新制作全口义齿时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修复科门诊进行重新制作总义齿的患者85例:观察组54例,使用旧义齿进行取模、确定合位关系、模仿旧义齿制作;以旧义齿丢失、严重损坏及原义齿不良的患者31例为对照组,常规进行制作.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填写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1个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满意度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旧义齿重新制作总义齿是采用闭口式印模,遵循和模仿旧义齿的特点,有利于患者从心里上和生理上接受新义齿.  相似文献   

7.
张晓南  辜向东  陈新民 《重庆医学》2009,38(23):2941-2942
目的 探讨自制的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对牙槽嵴低平患者佩戴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分发给30例牙槽嵴低平的全口义齿患者,教其使用方法,问卷调查使用前后的满意度,结果用自身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后,全口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语音、咀嚼功能、固位和舒适性有显著性提高;而外观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Apac新型义齿稳固剂可提高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义齿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活动义齿出现戴用后邻牙出现砍龋坏,在口腔门诊普遍存在,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讨活动义齿与邻牙龋齿发生关系,选取30例戴用活动义齿的病例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戴用附着体义齿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上下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制作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47例,于戴牙后1个月,患者基本适应戴用义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对义齿的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咀嚼、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带塑料插入件栓式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线性全口义齿与传统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两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咀嚼效率并记录相应的咀嚼次数及所用时间。结果:与解剖式全口义齿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周期较短(P〈0.01);咀嚼至吞咽前的所用时间较长(P〈0.05)、咀嚼次数明显增多(P〈0.01);咀嚼30s及咀嚼至吞咽前的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度的满意率明显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牙颌患者口腔固有条件对全口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及与全口义齿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7例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根据口腔固有条件分成三组,修复后的1个月和6个月分别填写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戴用全口义齿1个月后,口腔固有条件Ⅰ级组Ⅱ级组较Ⅲ级组全口义齿满意度高,有统计学意义;戴用全口义齿6个月后,三组的满意度均有一定提高,三组间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无牙颌患者的口腔固有条件会部分影响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四手操作护理配合要点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择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64例,按照全口义齿四手操作护理配合要点参与修复治疗全过程,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1)患者对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中护理操作、医护配合、人文关怀、护理态度评价为满意分别占98.4%、96.9%、93.8%、100.0%。(2)患者对全口义齿外观、语言、咀嚼能力、义齿稳固性、舒适性评价为满意分别占90.6%、98.4%、89.1%、93.8%、96.9%。(3)患者预期目的完全达到58例(90.6%);基本达到6例(9.4%)。结论四手操作在全口义齿诊疗中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并减轻医护工作的疲劳;应积极提倡培养口腔护士四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 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 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 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制作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与传统方法制作的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例无牙颌患者,通过前瞻性、单盲、自身对照临床实验,每人分别采用功能易适性数字化义齿(functional suitable denture, FSD)制作系统及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义齿完成后,首先戴用传统全口义齿, 3个月后交换戴用数字化全口义齿。患者于修复前、修复后第2周、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填写无牙颌口腔健康影响量表-20(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 edentulous,OHIP-20E)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两副义齿戴用后的第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试。结果: 20例患者在戴牙后第3个月,FSD全口义齿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易清洁性、发音、美观、稳定、口腔状况这6个方面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而在舒适、咀嚼能力、嚼碎功能这3个方面VAS评分的均值与传统全口义齿基本持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D全口义齿OHIP-20E评分在各个方面的均值均高于传统全口义齿,其中功能受限、心理不适、总评分这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测量结果为,FSD全口义齿平均咀嚼效率(1.20±0.54)高于传统全口义齿的平均咀嚼效率(1.16±0.5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结论: 本研究评价的数字化全口义齿的疗效与传统全口义齿相同,在患者满意度及口腔相关生活质量评价方面都展现出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无牙颌患者的全口义齿满意度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为全面提高全口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控制全口义齿质量的条件下。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家庭支持度评定量表和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146例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施测,分析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家庭支持度和教育水平以及镶牙期望度的高低、是否获得过镶牙保健常识和镶牙经历均对全口义齿满意度产生影响(均P〈0.01),而经济收入的高低对患者的全口义齿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全口义齿修复治疗不仅要提高技术质量。同时要重视对修复前患者的心理状况评估,如焦虑、抑郁、家庭重要成员的支持度等。应进一步加强口腔修复知识宣教,使患者对修复后义齿的使用有正确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全口义齿复制21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口义齿再次修复时颌位关系复制(转移)的效果.方法 利用旧义齿做托盘取模、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结果 采用复制法制作的21例全口义齿,有19例非常满意或满意,满意率90.5%,与对照组临床效果比较患者满意率差异显著.结论 复制颌住关系正确的全口义齿,患者适应性强,不复诊或复诊次数少,满意率高,医生工作量减少,临床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理指导对全口义齿初次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52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心理指导,对照组常规操作,于戴牙一月后,三月后进行全口义齿满意度评定。结果:戴牙一个月后两组间义齿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月时无差异显著性。结论:心理指导对于提高初次镶复全口义齿患者的义齿满意度有一定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早期(一个月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牙列缺损患者行太极扣(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主观感觉和咀嚼功能.方法 选择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60例,30例制作ERA附着体义齿共35件,30例制作卡环可摘局部义齿共33件.戴牙后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戴用义齿后的适应情况、满意程度及咀嚼功能的变化等.结果 患者对ERA附着体义齿和卡环可摘局部义齿两种修复方式比较认为,在总的满意度、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适应期、食物结构改变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ERA附着体义齿在美观及功能上不仅能满足患者的要求,而且远优于卡环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基托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和舒适度有无差别。方法:在控制全口义齿质量的前提下,对25例无牙患者分别制作3种不同基托的全口义齿,试戴1个月后采用称重法测试佩戴不同义齿的咀嚼效率,并用线段法测量其舒适度。结果:3种基托全口义齿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金属基托和金属结合树脂基托舒适性无差别( P>0.05),而舒适度均显著优于树脂基托( P<0.05)。结论:金属结合树脂基托具有金属基托的舒适性,且咀嚼效率较高可为临床使用不同材质基托的全口义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