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贵刊《用黑芝麻治呃逆》(见本刊1982年第9期)一文,很受启发。我即以黑芝麻为主,结合辨证加用其他中药,治产后顽固性呃逆,疗效颇佳。如患者胡××,女,29岁,工人。1984年2月3日初诊。患者产后呃逆3月,服中西药多种,疗效不显。现纳谷不馨,大便难解,脉细,舌质偏红苔少。用黑芝麻一日4次,每次3匙。10日后呃逆明显好转,惟大便仍难解。细询之,知3月前因分娩出血过多,身体一直未能恢复。此乃胃中津液不足,不能濡养胃腑,胃气不能顺其性而逆於上,宗叶氏养胃汤之意,用黑芝麻(服法同上)加沙参、麦冬、白芍、当归、火麻仁、首乌、乌梅、茯苓、甘草等,服10剂即愈。  相似文献   

2.
<正> 余临证每遇呃逆之症,多以降逆止呃和胃为治,方用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汤、温胆汤等,时而有效,时而无效,若遇顽呃不止之症,更是治之罔效。后余阅清·王清任之《医林改错》见有呃逆不止,治用活血,方以血府逐瘀汤,不论轻重,一付即效。余思呃逆之证虽为中上二焦气机失调所致,治以降逆为主,  相似文献   

3.
华青 《江西中医药》2004,35(3):44-44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问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宋以前多称哕,明末以后多称呃逆,又名吃逆,俗称打呃。现代医学认为打嗝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每以胃复安、吗丁啉或654-2等治之,疗效不确切,而谈及呃逆,针灸界的同仁也许有人会嫣然笑曰:区区小恙何足挂齿?  相似文献   

4.
呃逆治验     
史××,女,37岁。1987年5月28日诊。呃逆已二月,逐渐加重,经某院钡透、胃镜检查均无异常,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症见:呃逆频频,声高气促,捶胸按胃,饮食减少,伴面色晦黯,口唇紫绀,舌质暗红,脉弦涩。平素性情抑郁,时欲叹息,经前乳胀,经行腹痛,色紫暗。此乃肝郁血滞,逆阻中州,胃失和降。方取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赤芍、枳壳各10克,桃仁(打碎)、红花各6克,柴胡、甘草各5克,香附12克,代赭石(打碎先煎)20克,沉香3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3剂后,呃逆渐止,胃纳亦增,神奕。余症稍减。原方再服3剂后,呃逆止,诸症均减,舌脉正常。后予逍遥丸、当归丸各10克,每日二次口服,调治半月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5.
食糖治呃逆     
笔者近年来采用食糖治疗单纯性呃逆患者近百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取红糖(或白糖)50~100g,分3~4次连续放入口中含化或嚼化慢吞,半小时内停食其它食物(包括水和饮料)。多数患者皆一次治愈。典型病例陈某,男,40岁,1998年3...  相似文献   

6.
<正> 组方:生姜3片绿茶3克刀豆子10克红糖10克。用法:将诸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浸泡片刻,乘热饮服即可。若无刀豆子,也可去之。病案:任某,忽得呃声不止,痛苦难忍,取服姜茶饮,即刻见效。  相似文献   

7.
治呃逆偏方     
呃逆为三焦失调 ,胃气不降所致。笔者七年来利用憋气饮水法治呃逆 ,屡用屡效 ,特介绍如下 :方法 :准备一杯温开水 ,嘱患者先吸一口气 ,然后连续大口饮水 ,直到下一次正常换气 ,至少连饮五口水 ,憋气时间长的话 ,也可以多饮几口 ,视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小儿 ,可用饮料代替 ,对于较小的婴儿 ,妈妈的乳汁同样有效。典型病例 :邻家有一小儿 ,刚生下一个月时 ,隔门便常听其呃逆声 ,嘱其母立即让小儿连吮几口乳汁后 ,呃逆声即停。至今 ,小儿七岁 ,每当大笑时 ,常引起呃逆 ,即刻连喝 5 -6口水或饮料 ,呃逆即停。此法适用于各年龄段非病理性呃逆者 ,…  相似文献   

8.
呃逆治案     
孔某男12岁病历号5151 1984年8月,因胸痹住院,病情危笃,二日前突并发呃逆,频频不得息。投旋覆代赭汤乏效,予冬眠灵、安定、杜冷丁,得寐则呃止,寤则呃作如故。睹其呃逆频作,牵胸动腹,呃声宏亮,隔室可闻,腹胀甚;其人事腴魁壮,面红似醉,舌红苔黄腻略厚,脉弦滑有力。素常胃强能食,便干难行,近三日大便未解。此属腑实不通上逆为痞满,投旋覆代赭汤之所以不效者,以其独降痞满,未通腑实故也。当速下为是。余视药笥中仅有“润肠  相似文献   

9.
呃逆治验     
呃逆轻者不药自愈,重者非治不痊,若病重气虚,呃逆之作每为危险之兆。兹举不同类型的呃逆验案四则,以供同道参考。一、伤寒伴发呃逆孔××,男,20岁,社员,1969年10月26日诊。患肠伤寒缠延20余天,近三天又发呃逆。朝凉暮热,有汗则解,日轻夜重,症情似疟;夜间神糊,心烦微渴,脘闷肢酸,溲黄便秘。经一般中西药治疗未效。来诊时视其舌,尖红赤而干,苔根黄,薄腻。证系邪在气营之交,气分之湿未楚,营分之阴已伤,致使中焦气机失疏,上逆为呃。伤寒并发呃逆,乃险兆之一。治当正邪兼顾,拟方养阴和胃,佐以化湿降逆,冀其正阴来复,升降得调。处方: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治呃逆浙江省椒江市人民医院陈彩照(317700)呃逆主要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由瘀血所致,临床上不多见,笔者偶遇两例,经选用血府逐瘀汤治愈,兹报道如下。例1周某,女,44岁。患者思虑过度,始得胃痛,反复发作,缠绵数年。数月前因心多抑...  相似文献   

11.
治呃逆验方     
取砂仁10g,生姜20g,两药均捣烂,用开水浸泡片刻,即可作茶饮服,1日1次,一般2~3次可愈,小儿用量减半.砂仁有健胃化湿、行气、止泻、止呕等功效;生姜有发汗散寒、健胃止呕、祛痰、解毒的功效.两药合用共治呃逆,尤善治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2.
呃逆治验     
刘×,男,27岁,干部。1993—4-27初诊。 该患者近日因情志不遂而致呃逆频频,胃脘胀闷,纳呆少食,夜寐多梦,二便和。经同仁介绍,邀余诊治。诊视见:病人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呃声洪亮,观舌质红,苔黄腻,切六脉均呈弦数。综合以上脉症,实性气郁化热,肝  相似文献   

13.
呃逆治验     
<正> 渐某,女,28岁,已婚。因呃逆反复发作1年于1989年7月8日来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干哕,发作频繁时日不间断,情志刺激、劳累时易诱发。有时讲课时呃逆不断,声音高昂,不能自制,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曾在当地医院做胸透、胃钡餐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西医诊为神经性膈肌痉挛,经针灸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干呕,不吐,不伴食物上逆,不吐酸水,纳呆,无食欲,腹胀,饭后加重,二便调,有时心慌,手足心热,入夜尤甚。月经提前4~5天,经行腹痛有血块,量多。舌质淡红、水滑有瘀斑,脉弦细。投以疏肝降气、化痰和胃的旋复代  相似文献   

14.
巧治呃逆     
正呃逆俗称"打嗝",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肋间肌及咽喉肌不自主收缩或痉挛引起的,中医则认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呃逆虽然不会致命,但是不但会影响饮食、休息,而且呃声响亮,也会影响周围人。临床上,中风患者和癌症患者化疗后出现呃逆不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呃逆如果频繁发作,持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被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经过临床观察,将一些简易的中医治疗呃逆的方法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呃逆治验     
方药用法;当归15克,川芎9克,杭芍12克,丁香6克,厚朴12克,砂仁6克,橘红9克,半夏9克,藿香15克,代赭石15克,柴胡12克,石斛9克,竹茹6克,炙草9克,柿蒂15个为引,水煎服,每日一剂。病例:唐××,女,26岁,已婚,农民。1974年5月16日初诊。呃逆五月余,呃声洪亮而频发,妨碍饮食睡眠,胸闷不畅,急躁易怒,时常哭泣,经介绍前来就诊。即施上方四剂,配合针刺双侧太溪穴。二诊,呃逆大减,再进四剂针刺太溪穴而愈。后续服四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呃逆治验     
呃逆之轻者,临床常见,每多覆盃而愈;但呃逆之重者,鲜见而难治,然治疗得当,亦可挽回于垂危。近在内科病房会诊本病数例,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治呃逆妙方     
呃逆,尤其是顽固性呃逆临床上较难治疗。笔者采用下面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呃逆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西医学膈肌痉挛。本病常伴有胸膈痞闷、脘中不适、情绪不安等。临床可见于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脑血管疾病、肝硬化晚期、尿毒症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呃逆治验     
方药用法生赭石21克,法半夏、建曲各12克,橘络、陈皮各6克,厚朴10克,沉香末(冲服)3克。水煎服,每剂分三次服,每日一剂。笔者用此方治疗六例,均告愈。此方曾治愈一例严重呃逆患者。一般患者只服两剂可愈。病例张××,男,60岁,退休工人。于1977  相似文献   

20.
呃逆治验     
徐智 《新疆中医药》1995,(1):48-48,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