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盐都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2.0软件对1991~2007年盐都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都区1991-200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5606例,年均发病率为100.83/10万。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年间甲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发病数自1998年开始下降明显。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数和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盐都区采取的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继续在农民等弱势群体推广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病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2007-2011年福州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78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44/10万,以乙肝最多,占83.88%。甲肝、乙肝发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戊肝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肝、丙肝、戊肝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为连江县、永泰县、仓山区,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09,P=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67.203,P=0.001)。不同年龄组的乙、丙、戊型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743、15.052、18.582,P=0.000、0.020、0.005),乙肝为20~岁年龄组高发,丙肝为30~岁年龄组高发,戊肝为60~岁年龄组高发。发病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庆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重庆市2004~2010年间226 936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13.24/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97.98/10万),戊肝年均发病率最低(0.56/10万).从病原学分型看,乙肝构成比最高(86.52%),戊肝最低(0.49%);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肝、戊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发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5 628.11,P<0.000 1);各职业均有发病,以农民(43.15%)和学生(12.79%)为主;发病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65.60%);40个区县中,有17个区县发病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结论 重庆市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表明现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成绩显著;但发病率仍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邮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高邮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7.68/10万(23.64/10万~57.77/10万),10年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甲肝和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分布差异,以35~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男女性别比2.93∶1。甲、乙、丙、戊和未分型肝炎构成比,分别为11.71%、41.79%、10.07%、23.94%、12.49%。结论免疫接种是甲肝和乙肝的有效方法,同时要加强丙肝、戊肝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0~2006年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济南市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长清区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长清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677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37/10万(8 677/8 911 316),病死率为0.13%.以乙肝最多,占52.16%.1990年发病率最高(306.95/10万),1994年最低(51.2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乡镇以文昌街道办事处发病率最高(138.95/10万),万德镇发病率最低(55.32/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发病率(124.23/10万)高于女性(70.3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0.84%、22.58%、12.46%.[结论]长清区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急性肝炎)发病特征,分析流行趋势,为制订社区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EpiDaTa3.02录入1994~2005年本区急性肝炎疫情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进行趋势分析.[结果]1994~2005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56.27/10万,总的呈下降趋势.常住居民发病率由1994年的116.95/10万下降至2005年的11.82/10万,暂住人口发病率由1994年的257.33/10万降至2005年的13.79/10万.常住居民、暂住人口急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为同龄女性的1.47~3.33倍.人群年龄分布呈单峰升高曲线,20~40岁为急性肝炎高发人群,发病前5位的职业依次为工人、离退休人员、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8.35%,儿童、餐饮和保育人员发病数较少;冬春季节性升高趋势逐渐减弱;分型分析显示:甲、丙型肝炎发病数逐年下降,乙、混合型及未定型肝炎发病数逐年上升,戊肝发病数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结论]杨浦区常住居民、暂住人口急性肝炎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乙型及其混合型肝炎防制策略和措施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安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丙、戊等型肝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海安县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33.21/10万;戊型肝炎发病率(6.98/10万)高于甲、乙、丙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8∶1。结论海安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长期而有序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发生。戊肝在病毒性肝炎构成中已占主要地位,应加强针对戊肝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1998-2008年北京市顺义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顺义区1998-2008年间2 61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998-2008年间累计报告2 615例,乙肝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37.3%。年平均发病率为37.16/10万,死亡26例,年均死亡率为0.36/10万,病死率为0.9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总体发病趋势呈逐年下降。发病率最高峰在1999年,为127.92/10万,以后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和戊肝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肝无论发病率还是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型肝炎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份。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最多的是仁和镇、其次是南彩。乙肝、丙肝及肝炎总发病率城市地区高于其他乡镇地区。2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其次为农民、工人。甲肝以学生为主,乙肝学生发病减少,而农民、工人、干部的比重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人群中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通市通州区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历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南通市通州区1959—2013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以1988年最高(676.81/10万),其后呈下降趋势,2013年报告发病率较1988年下降了97.52%。近10年来,肝炎分型年均报告发病率以戊肝最高(10.40/10万),丙肝最低(0.49/10万);甲、乙、戊型及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均以20~59岁的中青年较高。甲、乙、戊型及未分型肝炎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构成以农民及工人为主(84.33%)。结论采取以接种甲、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医院血液制品及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病及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沂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沂市2006-201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沂市2006-2014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442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47例,41.23%)、戊肝(141例,54.65%)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冬春季1-4月,乙肝、丙肝无明显季节性;各镇均有发病,时集镇发病率最高(23.71/10万),合沟镇最低(7.21/10万),各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2,P0.05);男女比为1.8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P0.01)。病毒性肝炎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主要为20~49岁(779例,54.02%);职业构成以农民居多(1 203例,83.43%)。结论近年来病毒性肝炎一直居新沂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阜宁县1991~2008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阜宁县1991~2008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阜宁县1991~2008年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8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177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3/10万;共死亡18例,病死率为0.1%,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17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6年上海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模型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结果]1990—2006年上海市甲型肝炎发病占急性病毒性肝炎总报告发病数的9.91%,平均发病率为8.82/10万。甲型肝炎总体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根据17年甲型肝炎发病数据建立的灰色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近几年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运用SPSS 20.0、SAS9.1.3软件对2007—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64/10万,2007—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45.83%(77/168)的病例发生在1—4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0∶1,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9.76%(92/168)。分型监测显示乙型肝炎发病位居首位,占43.45%(73/168);其次为戊肝,占38.10%(64/168)。结论近年来,黄浦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和戊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戊肝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甲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1991—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甲肝发病率由1991年的47.8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0.97/10万,占传染病发病比例由1991年的22.91%下降到2010年的0.23%。全年均有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逐渐被削平,流行季节性已不明显。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主要发病年龄由5~14岁变为20~54岁。农民等成人群体代替学生和散居儿童成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结论内蒙古甲肝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继续加强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疫苗工作对消除免疫空白人群至关重要,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场所的卫生监管和接种甲肝疫苗是控制甲肝流行与暴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宜春市1959~2009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宜春市1959~2009年5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9~2009年宜春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9~2009年宜春市疫情报告病毒性肝炎共149 324例,死亡516人,发病率波动在9.14~129.93/10万之间,1979年达历年高峰,21世纪以来发病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位居传染病首位;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的病例占62.96%,农民发病较多占52.46%,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总体呈散发,但甲型肝炎偶有局部暴发,各型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占60.95%。[结论1959年以来该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有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主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梁晓雷  张廷禄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5-1507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甲型肝炎(简称甲肝)12年间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全市的甲肝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连云港市1997—2008年传染病疫情系统上报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连云港12年间甲肝发病率呈整体下降趋势(χ^2=1559.35,P=0.00),有春秋2季发病高峰,但大多数年份高峰不明显,灌云县发病率最高,农民长期在50%以上,15岁以下儿童发病水平逐年下降至7%以下,而成人发病比重上升,男女性别比2.55∶1。结论该市甲肝发病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推广疫苗接种仍是连云港市今后甲肝防治工作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保山市7~18岁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现况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7~18岁人群,免疫3针次,7~15岁接种5μg,16-18岁10μg,之后通过乙肝发病情况评价该策略效果。[结果]接种后,18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控制效果显著,2008、2009年相对2007年下降了93.67%(χ2=351.771,P﹤0.001)、84.83%(χ2=263.768,P﹤0.001)。[结论在巩固基础免疫基础上,适时调整免疫策略,可使乙肝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周勇 《职业与健康》2014,(22):3292-3294
目的了解三峡水库成库前后开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报告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县2005—2012年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县成库前乙肝发病率为133.53/10万,成库后为64.18/10万,8年平均发病率为99.60/10万。结论开县成库后经济发展迅速,免疫规划工作有了明显提高,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农村和城区发病率均下降),成库后40岁以上发病比例均有增加。加强乙肝监测和免疫接种,开展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控制乙肝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王宪斌 《职业与健康》2014,(10):1388-1390
目的了解许昌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许昌市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2年许昌市共报告甲肝1 52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8/10万,许昌市甲肝疫情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鄢陵县和许昌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出现1—3月和7—8月两个高峰。职业以学生、农民、儿童为主,年龄以0-15岁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8∶1。结论许昌市甲肝报告发病数(率)逐年下降,加强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