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并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DNA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血浆置换等的治疗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科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PTA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4%,疗效优于对照组28.6%(P<0.01),且治疗组肝功能、PTA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未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选取同期135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终末期肝病计分标准(MELD)评分.结果 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 (P<0.05),MELD评分R值降低(P<0.05).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血氨(P0.05)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住院期间,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病死率为39.00%,135例对照组的总病死率为55.56%;治疗组有效53例(53.00%),对照组有效51例(37.78%),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确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采取血浆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接诊的重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本研究,随机分组,各自2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内科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临床效果与总胆红素等指标,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80例重型肝炎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80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1.3%。该方法对晚期重型肝炎疗效差,存活率只有9.5%。临床好转组与死亡组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369.9 113.1umol/L、429.9 95.9umol/L(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清除率分别为51.5%、42.6%(P>0.05),治疗2~4天后胆红素的反弹率死亡组42.9%、临床好转组30.5%(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PTA均明显低于临床好转组(P<0.001)。合并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者存活率分别为23.5%、25%。结论:血浆置换可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可以提高存活率,但重型肝炎的预后仍然取决于患者病情特点和整体性、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12月间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的65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置换组,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间应用常规疗法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置换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好,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观察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治疗重型肝炎[1]与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2],联合组为大剂量血浆联合人血白蛋白针,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3].结果:两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LT、AST、TBiL、GGT、ALP等均明显下降,凝血常规:PT下降(恢复正常)与PTA升高(恢复正常)均差别不大.结论:大剂量血浆置换联合人血白蛋白针与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且前者在住院费用上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收集85例和68例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肝脏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生化指标等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组内比较发现,血浆置换组患者的胆红素有明显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白蛋白也有明显的增加;而血液灌流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的降低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比较,血浆置换组患者胆红素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高及白蛋白的增加均明显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有形成分均有降低.血钾及尿素氮有一定的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浆置换能明显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脏功能.而血液灌流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朱宝剑 《中原医刊》2007,34(19):39-40
目的 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评价治疗3周后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浆置换前血清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置换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 il)、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缩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早期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早期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评价治疗2周后两组的疗效,并观察血浆置换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置换前后血清胆红素(TBil)、ALT、明显下降,血清ALB及CHE升高,PT明显缩短。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早期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给予71例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血浆置换(PE)治疗17例,共37例次,血浆灌流(PP)治疗16例,共34例次.治疗前后检测胆红素、转氨酶、血氨、白蛋白、凝血时间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经ALSS治疗后,患者食欲增加,腹胀、乏力减轻,精神明显好转,近期临床总有效率为45.45%.同时对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进行疗效比较发现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有效清除高胆红素血症、降低转氨酶,血浆置换在降低血氨水平和改善凝血功能方面优于血浆灌流.结论 ALSS是治疗重型肝炎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方法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90例,分为M组(n=45)和N组(n=45).N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M组患者在N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M、N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PTA、ALT、ALB、TBil)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相对于N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PTA、ALT、ALB、TBil),M组患者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N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M组患者的(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值得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DX-10型与KM8800型两种血液净化机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中的疗效.方法 9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随机应用DX-10型、KM8800型血液净化机分别为60和61例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3 000 ml,比较每次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脂质代谢等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型血液净化机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ApoB100)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两种血液净化机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DX-10型与KM8800型两种血液净化机具有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另选36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常规综合保肝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肝功能数值恢复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BIL、CHO、CHE、PTA等肝功能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血浆置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少血浆补充量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0月~2004年6月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57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EC4A膜型血浆分离器(简称EC4A)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根据补充血浆量的多少再分为4组:治疗A组(12例)补充血浆3000ml,治疗B组(17例)补充血浆2000ml,治疗C组(10例)补充血浆1500ml,治疗D组(3例)补充血浆1000ml;对照组15例,用PS-06膜型血浆分离器(简称PS-06)进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补充血浆3000ml。对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蛋白、白蛋白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胆碱脂酶和总胆固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用EC4A进行少量血浆补充的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比用PS-06进行单纯血浆置换的疗效好,可以节省大量血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89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基础治疗上进行单纯血浆置换(PE),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E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汁酸、清蛋白、胆碱酯酶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有显著差异性,总有效率达82.6%,并发症少。结论 PE联合内科基础支持重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36例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血常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PTA上升(P〈0.05),不良反应轻,早期重型肝炎9例全部存活100%(9/9),中期重型肝炎8例存活5例62.5%(5/8),晚期重型肝炎3例存活1例33.3%(1/3)。结论:血浆置换对早中期重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大样本回顾分析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至2005年用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24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临床特点、血浆置换疗效及与影响因素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治愈或好转259例,存活率61·1%:1.年龄越大、疗效越差,≥60岁患者有效率为37·3%;2.急性重型肝炎有效率为25%,亚急性、慢重肝重型肝炎中,脑病型、混合有效率低于腹水型、无脑病及腹水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3.早期、中期、晚期存活率分别为96·9%、65·6%、19·9%(P<0.05);4.慢重肝发病基础为肝硬化的有效率为34·8%;5.合并腹水、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综合症(HRS)、脑水肿者存活率分别为63·3%、60·2%、33·7%、9·9%、15·5%,并发症多少与血浆置换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6.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甲胎蛋白(AFP)高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血清总胆固醇(Tc)及白蛋白(Alb)降低与血浆置换的疗效有关(P<0.05);7.血浆置换停止治疗3天后,总胆红素下降至治疗前>50%者存活率为78·9%,<50%者存活率为26·7%(P<0.001)。结论年龄、临床分型、分期、慢重肝发病基础、并发症及血生化(Tbil、AFP、PTA、Tc、Alb)等是影响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因素,把握治疗时机、防治并发症,动态监测重型肝炎患者TBil是提高血浆置换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