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在两者鉴别中的价值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2].但早期诊断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最佳敏感性与特异性的脑脊液标记物还不确定.本研究拟检测早期AD患者、早期VD患者及正常人脑脊液中的t-tau蛋白、p-tau181蛋白和Aβ42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其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 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记忆、执行能力等损害,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各种痴呆类型中唯一可早期预防、治疗的痴呆.现阶段,除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一些炎症标志物的改变,可作为VD发病早期的前哨因子,甚至...  相似文献   

3.
高康  张庆萍  李飞  翟亮  井杰 《山东医药》2012,52(26):90-92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如在患者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或更早的时期就能检测到病变信号,将有助于V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EEG)、彩色  相似文献   

4.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指由智能的异常恶化而影响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分类分为:①老年性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氏病(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②血管性痴呆(VD):有多种类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多发腔隙性痴呆、宾斯旺格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以及出血性痴呆.③混合性痴呆:指既有AD又有VD的混合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1].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的第二常见痴呆[1,2],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影像学征象.神经影像是明确痴呆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VD患者的头部CT或MRI表现进行分析,来探讨神经影像学检查对VD临床评价中的价值,从而对VD患者的防治和判断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倾向于我国老年人痴呆是以VD为主.同国外以老年性痴呆为主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年人的生存据文献报道VD约占所有痴呆的15%.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可减低VD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老质量.现将我院住院的72例V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智能障碍,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减退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多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对于伴有失语症的VD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应用高压氧(HBO)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伴失语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痴呆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的痴呆。其中以AD和VD最为常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AD主要发生于老年期及老年前期,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特征,主要损害记忆和认知等脑高级神经功能~〔1〕。VD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潜在的防治性。目前,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神经心理和临床评估,由于该病的特点开展新的早期诊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或与脑血管病变有关的痴呆,是继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痴呆.严重者丧失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欧美等国家VD占老年痴呆的10%~20%,而在亚洲国家,由于该地区的高中风率使VD的发病率较高[1].我国VD的发病率占痴呆发病率的20%左右,并呈迅速增长趋势.因此,VD的防治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人痴呆主要是老年性痴呆 (AD)及血管性痴呆 (VD)。为了深入了解 AD与 VD,特作两者的比较研究如下。1 AD及 VD的流行病学AD或 Alzheimer型痴呆 (DAT)或 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 (SDAT)及 VD的流行病学所见可由于所研究的人群、筛选方法、诊断标准及研究时期的不同 ,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中发生率居第二位,是由脑血管性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总称[1],其中又以皮质下缺血性VD(SIVD)亚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几何倍数增长[3],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足以对与SIVD相关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因此SIVD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加趋势。VD是一种可预防的、可逆的痴呆类型,因此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意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造成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VD是由血管因素和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脑血管病患者中痴呆发生率是26%,是无脑血管病者的5.8倍.VD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持续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全面认知功能障碍,是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V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VD的发病率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60%[1],是我国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V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根据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VD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仅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测定32例VD患者,18例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也明显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VD患者间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及VD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影响VD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生长抑素(SS)联合监测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VD组、30例脑卒中(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脑卒中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VD组、脑卒中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比较三组间血BDNF、Hcy和SS水平差异,不同严重程度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差异。结果(1)VD组、脑卒中组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D组血BDNF、SS水平低于脑卒中组、对照组(P0.01);VD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P0.01);(3)不同严重程度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观察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脑血管因素(脑缺血、脑出血或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因此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语言、视觉空间功能、情感或人格以及认知功能减退或消失[1,2].VD是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早期合理防治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基于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构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的药理作用,特做此临床考察.本文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VD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血管性痴呆 ( VD)和 Alzheimer病 ( 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2 1例 VD、3 7例 AD老年患者及对照组 3 0例进行 TCD检测 ,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VD组 TCD异常率为 94 .2 %,AD组为 89.3 %。两组的异常表现相似 ,除 VD组 3例患者外 ,均表现为全脑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为 P<0 .0 1 ) ,VD组与 AD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 VD组 r=0 .72 ,P<0 .0 1 ;AD组 r=0 .69,P<0 .0 5)。 结论 常规 TCD指标无法鉴别 VD、AD,但对揭示痴呆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判定痴呆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老年期痴呆常见的类型之一,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和消失为主要表现,是唯一可以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1].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VD列入2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近年来,国内外中西医学者对VD的临床、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痴呆绝对及相对发病率明显增加~〔1〕,痴呆患者的照料、护理与管理越来越突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在引起痴呆病因中,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虽然AD预防、治疗效果均欠理想,但部分痴呆是可预防及治疗的,特别是VD。两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老年患者进行了AD相关基因检测并予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住院的老年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章 《山东医药》2009,49(33):103-10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一系列异常的神经心理症状和精神行为。VD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口中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了解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有效防治方案对于抑制其发生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