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肖素芹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4,2(6):67-68
小柴胡汤原出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疗外感热病邪人少阳的代表方剂,已为历代医家所肯定。今就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化裁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少阳主半表半里,凡病邪从外来的须外出,方中柴胡和解少阳;半夏启阴气上升,阴阳相济,有除病邪之力量;少阳病为火病,故用黄芩以解火邪;甘草、人参、大枣健脾气,使病邪由内达外;生姜发散宣通,合而为使病邪由内达外的方剂。临床加减应用范围较广,现就近年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钟季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3)
笔者在临床上遵仲景“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只要主证和病机属于少阳的范围,即从少阳辩证施治。往往都能获效、兹举数例如下: 感昌 龚某某,男,32岁。自述近五、六日来头胀痛(太阳穴),时冷时热,口苦、喉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两胁发胀,服西药无效。查:精神不振,苔白薄、脉弦、证属少阳半表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和解少阳之主方。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而解。临证加减化裁可以治疗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晓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0(2):34-35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所载和解少阳之方,本人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治疗肾盂肾炎
刘某某,女,42岁,初诊:高热4天,往来寒热,恶心呕吐,呕出胃内容物,食欲不振,周身酸痛,小便短赤而灼痛,苔白滑,脉弦数,查:体温39℃,表情淡漠,左胁脊角压痛,双侧肾区叩击痛,尿常规:WBC(++)、RBC(+)、蛋白(+),中医辨证为:湿热郁结少阳。治以和解少阳,清热利水通淋,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5 g,黄芩10 g,半夏10 g,生姜10 g,大枣4枚,炙草6 g,瞿麦10 g,滑石15 g,蒲公英10 g,车前草20 g,茯苓 12 g。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3剂后,体温正常,不呕,效不更方,6剂续服,复查尿常规正常,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急性肾盂肾炎属中医淋病范畴,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临床多用八正散治疗。本例患者,以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小便不利为主证。《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此例患者为湿热郁结少阳,三焦阻滞,故令水道不利,以和解少阳,清热利水。方用小柴胡汤去人参以和解少阳,去人参是因湿势留恋,茯苓、瞿麦、滑石、蒲公英、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药中于病,乃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8.
9.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少阳主半表半里,凡病邪从外来的须外出,方中柴胡和解少阳;半夏启阴气上升,阴阳相济,有除病邪之力量;少阳病为火病,故 相似文献
10.
11.
张学平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4):41-42
中图分类号R289.5小柴胡汤系汉代张仲景所创立,为和解少阳枢机之主方。常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等为其主证。但临证应用时,只要见到其中一、二症,便可以本方加减施治,《伤寒论》...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景浩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1):67-69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进展,本方愈来愈引起因内外医学界的赞赏和青睐,本着重综述了近年来该方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是记载于《伤寒论》的著名方剂,主治伤寒少阳病证。本方为方剂学中和解剂的代表方剂。其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如感冒、咳嗽、哮病、心痛、不寐、眩晕、头痛、胃痛、呃逆等,往往取得卓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炙)、生姜、大枣组成。主要作用是和解少阳之枢,协调脏腑,扶正祛邪。既治外感病又治内伤病。笔者现将多年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景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 ,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进展 ,本方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赞赏和青睐。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该方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小柴胡汤的来源、组成、方义,探讨了该方具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气机,宣通内外之功。临床用于急性支气管炎、乳腺炎、虐疾、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甲亢等疾病出现少阳症时,使用本方加减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红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4):54-56
本文对1990~1993年国内外51种医药期刊所发表的119篇有关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论文进行文献综述。表明该方不仅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对于肝胆疾病、艾滋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的疗效尤为突出,而且也发现该方有一定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梅喜庭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2)
<正> 小柴胡汤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每师用其法而加减化裁,临床运用广泛。小柴胡汤除治伤寒少阳证外,内、妇、儿、外各科均可斟酌运用。现择其要者略加介绍,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一、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其功用小柴胡汤是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现多用党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并能疏肝解郁。《本草纲目》记载:“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耳鸣诸症及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并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配半夏、生姜以 相似文献
20.
庞宇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系仲景为和解少阳而设,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从古至今,在临床应用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柴胡汤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现试从内科临床应用方面,谈谈笔者的一些肤浅认识,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