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 (VitD)营养状况.方法 用串联质谱分析仪检测送检人员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据此确定VitD营养状况.随机抽取重庆金域医学检验所从2012年1-8月的体检健康人员共3 875例,3~71岁.按年龄分为≤14岁儿童组(657例)、15 ~44岁青壮年组(3 019例)和≥45岁中老年组(199例)3组,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年龄≤14岁组的25 (OH) VitD水平严重缺乏、缺乏、不足、正常、过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2%、19.03%、9.44%、70.02%和0%;15~44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60.09%、27.59%、12.32%和0%;≥45岁组水平缺乏、不足、正常、过量的比例分别为84.92%、13.07%、2.01%和0%.15 ~44岁组和≥45岁组女性25 (OH) VitD平均水平均较男性低,缺乏的女性人数较男性所占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4岁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岁组与15 ~44岁组相比,25 (OH) VitD平均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庆地区人群VitD不同程度缺乏,女性缺乏所占比例较男性高,儿童有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0例AD患儿血清中VitD、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水平(IL-4)、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根据SCORAD评估A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比较VitD缺乏、不足及正常患者比例,采用多重线性分析进行各组间相关性分析。结果:AD患儿SCORAD评分与血清VitD呈负相关(r=-0.647,P<0.05),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5),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571,P<0.05),与血清EOS呈正相关(r=-0.647,P<0.05)。VitD缺乏组血清IgE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IL-4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D缺乏组血清EOS水平高于VitD不足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D水平可能与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水平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状况。方法研究对象为165名未行降糖干预的初诊T2DM病人,按VitD水平分为VitD充足组80例和VitD缺乏或不足组85例,并将110位健康者归入对照组。比较3组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及肠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TC和TG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itD缺乏或不足组HOMA-IR、FPG、FINS较VitD充足组显著增高(P<0.05);VitD缺乏或不足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与多样性较VitD充足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itD不足或缺乏可使患者IR加剧,破坏了肠道菌群平衡,降低了肠道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李晓云  王世玉 《重庆医学》2018,(21):2844-2845,2849
维生素D(Vit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体VitD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全球问题.VitD不仅可以调节钙、磷的代谢,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VitD水平与免疫功能、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肝脏疾病、妇科疾病等密切相关,VitD缺乏或不足,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卫涛  周鹏军  连莉阳  孙丽萍  王用峰  秦龙 《重庆医学》2018,(17):2316-2318,232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VitD]水平,探讨其与食物过敏(F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AD患儿,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 VitD水平,并检测6种普通食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调整潜在风险和混杂因素,多元回归分析检验血清25-(OH)VitD水平与FA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0例AD患儿中,67.4%伴有FA,其中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居多(86.84%),未发现小麦过敏者.AD患儿25-(OH)Vit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1),但与总IgE水平未发现统计学相关性(P>0.05).25-(OH)VitD缺乏可能显著增大导致FA的风险(OR=11.20,95%CI:1.35~73.66,P=0.023).结论 婴幼儿AD患者的血清25-(OH)VitD水平的降低与FA相关,并且25-(OH)VitD缺乏可能是增大FA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小榄镇体检老年人血清25(OH)VitD的水平,探讨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年龄、性别与血清25(OH)Vit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小榄镇体检老年人2041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25(OH)VitD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2041例老年人中,1661例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状况,其发生率为81.38%;老年女性25(OH)VitD充足者为11.31%,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的3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男性及女性的血清25(OH)VitD水平均依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VitD在60~69岁、70~79岁及>80岁三个年龄阶段,老年女性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榄地区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且维生素D缺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薛秀丽  池红井  冀楠  薛涵 《河北医学》2016,(12):2068-2070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各48例;单纯支气管炎患儿40例设为单纯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4组儿童入院后治疗前或体检时血液1,25-( OH)2-D3、ALT、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治疗后VitD治疗组及非VitD治疗组上述指标,以及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情况,随访半年,记录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平均1,25-( 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纯支气管炎组,ALP、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后2组( P<0.01)。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1,25-(OH)2-D3、ALP、IgE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非VitD治疗组(P<0.01)。 VitD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咳嗽或哮喘再发次数均显著低于非VitD 治疗组( 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体内VitD缺乏。补充VitD可调节患儿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肺功能,减少患儿咳嗽或哮喘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住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与原因.方法 在广州地区202例年龄在> 40岁的住院患者中,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 (OH) D)、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OCN)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T值,同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 202例住院患者25(OH)D平均水平为(19.28±6.25) ng/ml.25 (OH)D水平与PTH、OCN呈负相关,而腰椎T值、股骨T值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VitD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的25 (OH)D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202例患者中,VitD正常者仅占3.5%,VitD不足者约有96%,其中不足者占40.6%,缺乏者占49.5%,严重不足者占6.4%.结论 住院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绝大部分患者存在VitD不足,需要重视及积极治疗.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补充足量维生素D,有利于增加骨密度,维持骨骼健康,注意监测25 (OH)D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全球有1亿多的人口存在VitD缺乏的风险[1-3]。VitD缺乏在儿童导致佝偻病,在成人加速骨质疏松和骨折。VitD缺乏还导致很多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常见的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1,4]。肝脏产生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临沂市区1 228名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血铅含量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1228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为0.366μmol/L (75.8μg/L).其中血铅含量≥0.483μmol/L(100μg/L)者210例,铅中毒率为17.1%.不同性别间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沂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与维生素D(VitD)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呼吸道十一联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14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11项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PFlu)、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柯萨奇病毒B型(CoxB)、柯萨奇病毒A型(CoxA)和嗜肺军团菌(LP)等;同时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样本的VitD水平.结果 414份标本中共有214份检出病原体IgM(51.69%),检出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FluB、FluA及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13%、23.19%、13.77%.在IgM抗体阳性病例中,17.63%的患儿发生单一感染,34.06%的患儿为混合感染.IgM抗体阳性组的VitD水平(中位数23.60 ng/mL,3.37~71.50 ng/mL)与阴性组(中位数23.95 ng/mL,3.00~81.70 ng/m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D偏低组与VitD正常组之间总感染阳性率、单一感染阳性率和混合感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D偏低组与VitD正常组之间FluB、FluA及MP 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与VitD之间无相关性(r=0.005,P=0.912).结论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可能与VitD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生素D(VitD)缺乏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喘息持续的时间。结果:(1)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ECP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itD治疗后患儿血清25-(OH)D3增高,血清ECP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itD治疗组1年内哮喘发病次数较常规治疗组少,发作时喘息持续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补充VitD可减少哮喘发作,缩短喘息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体检的453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年组107例,老年组346例,男性317例,女性136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Beckman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分析25-OHVitD水平与年龄、性别、季节及血脂的关系.结果 (1)中年组人群维生素D不足占5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42.77%;中年组维生素充足占6.54%,明显低于老年组的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夏季,中老年人血清25-OHVitD不足占36.10%,明显低于春季的49.58%和秋季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OH VitD水平缺乏和不足(<20 ng/mL)时,血清25-OH VitD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350,P<0.01).结论 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比较普遍,在夏季维生素D不足状况有改善,维生素D缺乏不足与血清甘油三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晚发性佝偻病并不少见,该病为学龄前儿童因活动度大,生长迅速,饮食不合理,偏食,导致摄入维生素D(VitD)不足,引起骨骼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996年6~12月我们对102例儿童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测定,判断其晚发性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龙洲  麦一峰  杨国君 《医学综述》2012,18(10):1505-1507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与不可改变的两部分。有研究证实,维生素D(VitD)缺乏与甲状旁腺激素(PTH)过高是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VitD缺乏不仅可以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PTH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可以直接参与血管炎性反应及心肌重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及病变进展。PTH则可以通过促进心肌肥厚、血管炎性反应及血管钙化等参与高血压的病变进展。纠正VitD缺乏及甲状腺素水平过高可以有效缓解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 [25(OH)D3 ]缺乏和不足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矿物质代谢、营养和透析充分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195例CKD 5期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透析龄为3~6个月且未服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VitD)制剂的新近血透患者22例,透析龄≥6个月且服用钙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长期血透患者17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长期血透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VitD制剂2周)以评估VitD储备情况,比较新近与长期血透患者25(OH)D3不足的发生率.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及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清除指数和血清肌酐)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95例调查对象血清25(OH)D3水平为(56.55±17.62)ng/mL.总体25(OH)D3不足的发生率为4.62%(9/195),新近血透患者(18.18%)显著高于长期血透患者(2.89%)(P〈0.05);未发现25(OH)D3缺乏病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血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0.203,P=0.010).结论 本研究中CKD 5期血透患者中25(OH)D3不足的发生率较低,可能与多数调查对象长期且规则服用钙制剂和(或)活性VitD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孕期维生素D(VitD)缺乏对其子鼠长骨中维生索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8只,模型组以不含VitD的大鼠饲料避光喂养,对照组以标准饲料正常光照喂养.2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鼠交配,分别取孕20天(E20d)、生后1天(B1d)和生后7天(B7d)子鼠左侧股骨.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子鼠股骨VDR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VDR蛋白在E20d、B1d和B7d子鼠股骨的表达量,模型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孕鼠VitD缺乏可下调子鼠长骨VDR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为子鼠骨骼发育不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西安市0~12岁儿童维生素D状态的影响,为本地区防治儿童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33例0~12岁西安市健康儿童血清25-(O H)D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12岁儿童血清25-(O H)D总体水平为(31.69 ± 17.07)ng/mL.1333例儿童中,血清25-(O H)D 充足618例(46.36%)、缺乏444例(33.31%)、不足组256例(19.20%).不同年龄组血清25-(O 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血清25-(O H)D水平为(38.17 ± 18.40)ng/mL,学龄组为(24.02 ± 13.21)ng/mL,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 H)D水平降低.学龄组男童血清25-(O H)D水平低于女童(P<0.05).春、夏季血清25-(O H)D水平均高于冬季(P<0.05).冬季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西安市3~12岁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户外活动;必要时给予维生素D制剂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25羟维生素D3[25-(OH)D3]以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室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儿AKP、25-(OH)D3以及Ig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临床疗效痊愈率(92.1%)及总体有效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68.4%、89.5%),且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AKP为(225.48±77.44)U/L、25-(OH)D3为(77.84±21.12)nmol/L及IgA为(0.43±0.16)g/L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289.14±111.73)U/L、(35.18±13.55)nmol/L、(0.31±0.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补充足量的VitD可缩短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改善疗效、提高儿童呼吸系统免疫力,VitD缺乏可能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