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与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共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肩袖损伤病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照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病人均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进行临床及随访评估,记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和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再分别观察肩袖撕裂直径大小(以3 cm为界)不同的病人中,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的差异。结果 手术前两组病人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肩袖撕裂直径<3 cm的病人,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肩袖撕裂直径≥3 cm的病人,试验组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和UCL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再撕裂率更低(7.5% vs. 1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排缝合技术,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但对于肩袖撕裂直径<3 cm的病人,单排缝合技术能获得与双排缝合桥技术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郑欣鹏  林劲松  傅日斌  夏春  王少杰 《骨科》2023,14(5):413-418
目的 比较侧卧位和沙滩椅位对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撕裂修补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关节镜治疗巨大肩袖撕裂病人95例,根据手术体位分为侧卧位组(49例)和沙滩椅位组(46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平均收缩压,术前及术后3、12个月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MRI评估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 与沙滩椅位组相比,侧卧位组手术时间短[(74.5±4.1) min vs. (97.0±5.7) min]、术中出血量少[(55.6±3.4) mL vs. (79.9±5.7) mL]、术中平均收缩压低[(99.7±6.7) mmHg vs. (122.5±6.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UCLA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外展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MRI,两组均未见修复肩袖再撕裂。结论 侧卧位及沙滩椅位关节镜下修补巨大肩袖撕裂均能达到良好临床疗效,其术后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再撕裂率相似,但侧卧位术中控制性降压可降至更低水平,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缝线桥技术使关节镜手术成为肩袖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愈合慢和再损伤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需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应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缝线桥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和术后再损伤率为评估指标评价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再损伤率(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与传统缝线桥技术相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技术能减少再损伤率,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玉龙  焦成  荣林 《中国骨伤》2022,35(10):971-976
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61~77(63.45±12.34)岁;病程6~12(5.32±1.02)个月;左侧29例,右侧31例。其中,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观察组;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LA评分、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术后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 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和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均可以改善老年肩袖损伤后的肩部功能,但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72 h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可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肩袖分层撕裂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缝合修复,对照组26例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全层缝合修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撕裂类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并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3,P=0.000)。术后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12个月时UCLA、ASES、VAS、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4例(14.3%)、对照组5例(19.2%)患者发生肩袖再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62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分层修复术治疗肩袖分层撕裂,在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再撕裂方面与传统缝线桥全层固定术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且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的45例大中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排锚钉是否打结分为打结组(n=24)和无结组(n=21)。记录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结果打结组和无结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5±8.1)和(78.3±9.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和UCLA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随访1年时上述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打结组与无结组分别有2例、1例患者出现复发撕裂,两组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两组再撕裂率接近,但后者操作简便,可避免线结撞击,具有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尚文强  刘晓旭  王琳 《骨科》2022,13(2):140-145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肩袖巨大撕裂病人120例,随机纳入单排缝合组、双排缝合组和缝线桥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病人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缝线桥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时VAS评分较单排缝合及双排缝合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个月,缝线桥组的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UCLA评分和ASES评分均较单排缝合组及双排缝合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组病人再撕裂发生率较单排缝合组及双排缝合组明显降低,差异...  相似文献   

9.
丁明  上官磊  廖炳辉  王迎春  张春礼  徐虎 《骨科》2020,11(6):480-484
目的 观察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行手法松解后的关节镜下表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病人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为(52.68±6.54)岁,均行一期麻醉后手法松解联合关节镜检查并肩袖修复术,观察手法松解后的关节镜下表现,比较松解损伤病人和未损伤病人之间的性别、患侧、肩袖撕裂程度差异,分析患肩关节疼痛时间、肩关节活动受限病程和实施手法松解时间与手法松解损伤的相关性。收集病人的数字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丹麦健康与医疗管理局(Danish Health and Medicine Authority)满意度评分。结果 共16例(23.53%)发生手法松解损伤,其中单一损伤者12例,两种及以上损伤者4例,损伤类型为前关节囊撕裂(3例,18.75%)、下关节囊撕裂(6例,37.50%)、盂肱中韧带撕裂(7例,43.75%)、盂肱下韧带肱骨端撕裂(humeral avulsion of the glenohumeral ligament, HAGL)(3例,18.75%)、前盂唇撕裂(2例,12.50%)。松解损伤病人和未损伤病人之间的年龄(P=0.431)、性别(P=0.893)、患侧(P=0.673)、肩袖撕裂程度(P=0.723)、患肩关节疼痛时间(P=0.813)、肩关节活动受限病程(P=0.250)、实施手法松解时间(P=0.125)均未见显著差异。松解损伤组和松解无损伤组术后N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手术前后的NRS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病人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肩袖撕裂合并冻结肩行麻醉后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可能导致单一或合并的镜下损伤表现,年龄、性别、患侧、肩袖撕裂程度、患肩关节疼痛时间、肩关节活动受限病程、实施手法松解时间等因素与发生手法松解损伤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于洋  温亮 《骨科》2020,11(6):496-505
目的 比较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早期康复与延迟康复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找比较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早期康复与延迟康复肩关节功能和肩袖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两种康复方案病人术后的美国肩肘外科学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imple shoulder test, SS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袖愈合情况等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证据质量评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RCTs,共929例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康复组473例,延迟康复组4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ASES、Constant-Murley评分、SST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康复组术后6个月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大于延迟康复组[MD=3.30,95% CI(0.15,6.45),P=0.04],外旋活动度大于延迟康复组[MD=2.44,95% CI(0.33,4.54),P=0.02];早期康复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大于延迟康复组[MD=1.26,95% CI(0.31,2.22),P=0.009]。在肩袖愈合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对比延迟康复,早期康复在术后恢复肩关节功能方面没有差别,但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可更好地改善术后早期(6个月)肩关节前屈及外旋活动度,以及术后长期(12个月)肩关节前屈活动度。早期康复与延迟康复对肩袖愈合情况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We presented a surgical technique including a suture bridge technique with relatively small incision for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posterior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s. A suture anchor was used to hold the avulsed fragment and a knotless anchor was used to continuously compress the bony fragment into the fracture site, thereby maintaining reduction during healing.  相似文献   

15.
Fractures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of the ulna generally occur in relatively high-energy injuries and a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injuries to other structures around the elbow. Damage to the coronoid process in addition to other elbow structures may complicate treatment. 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onoid process fractures. This paper reports a method of coronoid process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suture anchor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羊肠线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羊肠线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针对各种髌骨骨折的横断、粉碎骨折分别采用“U”形,交叉“U”形及“U”形或交叉“U”形加环形缝合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8年,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98.3%。结论:羊肠线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适应证广泛,无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物,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