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食物过敏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近期的多项大规模人群调查结果,美国大约有8% 的儿童患有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其中有40% 对多种食物过敏,42% 因食物导致严重过敏反应[1]。在欧洲,经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证实,1.4%~3.8% 的学龄儿童存在食物过敏(包括 IgE介导和非IgE介导)[2]。在20多年前,国际上多个国家或组织的食物过敏预防指南建议在婴幼儿时期延迟引入食物过敏原。  相似文献   

2.
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PFAS)是主要由IgE介导的一种特殊的食物过敏类型,一般发生在花粉过敏患者,由与花粉具有交叉致敏的植物源性食物诱发,部分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脂质转移蛋白(LTP)是与严重过敏反应相关的致敏蛋白组分。目前国内PFAS并未被充分认识和正确诊断,由其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风险可能被低估。本文对PFAS现有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交叉致敏组分、诊断和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推进PFAS的识别和精准诊断,预防严重过敏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变应原特异性IgE和Ig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反应类型,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方法对6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行食物特异性IgG和IgE检测。结果观察组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异性IgE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鸡蛋、花生、小麦、牛奶、大豆、大米、虾。结论食物过敏是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食物过敏导致变态反应中由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占主要地位,而由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占次要地位。特异性IgG检测可用于指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有助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5.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 enterocolitis,FPIES)是一种非IgE,细胞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其表现可以很严重,甚至导致休克。虽然该类过敏反应有潜在的严重性,但FPIES的知晓率却较低;而且有关FPIES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的高质量研究数据缺乏;其临床预后尚不明确。这篇国际共识由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食物不良反应委员会和国际FPIES协会宣传组召集组织国际工作组总结撰写。这是第一部基于临床证据的FPIES国际指南,有助于提高FPIES的临床诊治水平。当然未来还需要更多有关FPIES患病率,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志物和未来治疗方法的研究,以便为FPIES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指南内容将会在获得更多证据后定期更新。  相似文献   

6.
食物过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物过敏是一种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机制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机体对食物过敏原发生不恰当的免疫变态反应,引起胃肠道和(或)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主要由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占多数、胃肠道肥大细胞是这一免疫过程的重要中间环节。其他免疫机制如细胞因子、补体、T细胞以及非免疫机制如神经、胃肠调节肽、间质细胞等也参与了发病、少数疾病部分由IgE机制介导或由非IgE机制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机制不明,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菲菲是个小美食家,但苦恼的是,她对于某些食物有特殊反应,比如菠菜、西红柿、牛油果和酸菜,症状有时是鼻塞,有时是头痛,还有些时候是荨麻疹。请问,菲菲最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A:食物过敏;B:食物不耐受;C:食物sIgE升高;D:食物IgG升高。您的答案是什么?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就是摄入某种食物后反复发生的、由特定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良健康效应。分为IgE介导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相似文献   

8.
背景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基于大规模人群的FPIES流行病学调查尚无报道。目的本文拟明确澳大利亚婴幼儿中FPIE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方法 2012至2014年通过澳大利亚儿科监测体系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由1 400名儿科医生每月上报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诊为急性FPIES的新病例。结果 230例患儿被诊为FPIES。FPIES在澳大利亚2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5.4/(10万·年)。首次发作、诊断及上报的中位数年龄分别为5、7和10月龄。发病没有性别倾向性。7%的患儿有兄弟姐妹也患有FPIES,5%在纯母乳喂养期间发病。68例患儿仅对单种食物过敏(20%对2种食物过敏,12%对3种以上食物过敏)。最常见的FPIES诱因是大米(45%)、牛奶(33%)以及鸡蛋(12%)。51%的患儿在首次暴露时即有过敏反应。与单种食物过敏相比,多种食物过敏者的首次发病年龄更小(均数分别为4.6和5.8月龄,P=0.001),更容易有水果或蔬菜过敏(P0.000 1)。纯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的婴儿更不易发生多种食物过敏性FPIES(P=0.06)。对包括牛奶在内的多种食物过敏的FPIES患儿中64%同时对固体食物过敏。42%鱼类过敏性FPIES患儿并发其他食物过敏。结论 FPIES并不罕见,估计发病率为15.4/(10万·年)。大米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食物诱因。与多重食物过敏性FPIES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早期起病、对水果或蔬菜不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5例花椒严重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点刺试验、特异性IgE结果,并对花椒致敏组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统一问卷,收集所有花椒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用ImmunoCAP检测血清花椒籽和花椒皮特异性IgE。用Powerlook2100XL(UMAX)扫描和imageQuant TL软件分析花椒籽和花椒皮的SDS-PAGE蛋白电泳成分和免疫印迹结果。结果花椒过敏15例,男6例、女9例,就诊年龄28~59岁,均表现为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均发生于进食过敏食物后30分钟内;14例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其中5例曾发生过敏性休克(2例伴有意识丧失),1例诊断为急性荨麻疹。14例起始症状为口咽部过敏反应。该组病例均伴有多种食物,如腰果、开心果、橘子、金桔、芝麻、杏仁、榛子、松子、芒果等过敏;15例均存在腰果和/或开心果过敏,但进食花生、黄豆均不过敏。食物过敏病程1~17年不等。10例过敏患者花椒籽点刺试验均为强阳性,2例为3+、8例为4+,2例出现全身反应,24小时内好转;花椒皮点刺试验1例为2+,2例为+,7例为-。3例健康对照者花椒皮和花椒籽点刺试验均为阴性。13例花椒过敏患者中,花椒籽特异性IgE,1例为2级,余12例均为3级以上;花椒皮特异性IgE,11例为0级,2例为2级。花椒籽与花椒皮特异性Ig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4)。花椒籽和花椒皮致敏组分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显示,7例患者中1例相对分子质量为11400~12400,3例为11400,1例为11300,1例为11400~12500,1例无结合条带。结论进食少量花椒即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花椒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速发相和迟发相双相反应。花椒变应原来自花椒籽,而不是花椒皮。对花椒高度敏感个体,花椒点刺试验有可能诱发全身过敏反应。目前检测到的花椒籽变应原致敏组分蛋白的相对分  相似文献   

10.
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于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目的:测定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探讨食物过敏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罗马Ⅱ标准的37例IBS患者、28例FD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中14种食物抗原特异性IgG和IgE,同时测定血清总IgE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行症状评分,分析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组血清中螃蟹、鸡蛋、河虾、大豆和小麦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FD组血清中鸡蛋和大豆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血清总IgE水平和食物抗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组和FD组血清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与症状总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BS和FD患者血清中部分食物抗原特异性IgG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gG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潜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食物过敏患者血清IgG亚型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仕强  陈云峰 《山东医药》2011,51(39):53-5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食物过敏患者IBS食物过敏血清IgG亚型变化,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4例IBS食物过敏患者(观察组)和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及其亚型。结果观察组血清总IgG及IgG2明显高于对照组;IgG1、IgG4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IgG3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IBS食物过敏患者存在IgG介导的变态反应,参与食物过敏的IgG抗体可能为IgG1和IgG3。  相似文献   

12.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allergy, CMA)是儿童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大多数CMA患者可随年龄增长对牛奶及牛奶制品产生耐受,约60%CMA免疫学机制为IgE介导。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清蛋白是牛奶主要致敏组分。相较于传统的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特异性IgE检测,重组或纯化的牛奶变应原组分特异性IgE检测可更精确的诊断CMA及预测其自然进程。变应原组分氨基酸序列的确定使得IgE结合肽段的识别成为可能,基于变应原肽段微阵列技术可用于诊断CMA、预测自然进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综述就IgE介导CMA特异性诊断尤其是变应原组分诊断及肽段微阵列技术在CMA特异性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儿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双盲安慰剂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回避不适宜食物是目前治疗食物过敏的标准方法.但严格的食物回避依从性较差,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长期饮食回避可增加意外摄入时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特异性口服免疫耐受(specific oral tolerance induction,SOTI)通过口服使患者过敏的蛋白抗原,刺激机体形成对该抗原无应答状态,是治疗食物过敏的新方向.由于缺乏双盲安慰剂激发试验,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仍受到置疑.本文通过对特异性口服免疫耐受的方法、机制以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已成为困扰数以百万计患者的公共健康问题。但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仅为严格禁食过敏食物及含过敏食物成分的食品,尚无已经审批认证的食物过敏治疗方法。目前已有大量的有关不同形式食物免疫治疗的研究,包括口服、舌下及经皮给药途径。尽管口服免疫治疗因蛋白摄入量最大而疗效最肯定,但与舌下免疫治疗及经皮免疫治疗相比耐受性较差,不良反应重,发生率也较高。经皮免疫治疗虽然疗效相对最弱,但安全性及耐受性最佳。很多研究通过尝试添加佐剂和anti-IgE提高食物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此外还有许多超前于这些第一代食物免疫治疗方法的新概念疗法尚处于动物试验或早期I期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5.
药物辅料是药物中除活性成分外的物质,有些辅料是食物或从食物中提取的物质,药物辅料中食物变应原含量极微量,其中食物变应原成分导致过敏反应罕见,但对于严重食物过敏患者而言,可能成为发生过敏反应的隐患。若敏感个体发生了药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除了考虑药物成分本身外,尚需考虑药物中的食物成分导致过敏可能。本文检索了药物辅料包含的食物变应原成分,对已发表的有关食物过敏患者使用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文献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为食物过敏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者儿童期与成人期变态反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瑞典pharmacia UniCAP100变应原检测系统,对57例儿童和51例成人哮喘患者的血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过筛实验、食物过敏原过筛实验和总IgE(TigE)的检测。儿童患者对食物过敏19例(33.3%),对吸入物过敏31例(54.4%);成人患者分别为3例(5.9%)和18例(35.3%);对食物过敏者的比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成人患者TigE水平亦显著低于儿童患者(P〈0.01)。认为随年龄增长,过敏反应程度逐渐减轻,成人期很少对食物过敏原过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麦依赖-运动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wheat-dependa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WDEIA)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WDEIA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进行总结,检测小麦、面筋、玉米、燕麦、大麦、荞麦、鸡蛋、牛奶等食物的特异性IgE水平,在部分病例进行小麦水溶蛋白、醇溶蛋白皮肤点刺试验;同时进行常见吸入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查。结果运动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患者15例,所有患者发病前0.5~6h均进食小麦类食物,确诊前平均发生低血压休克3.2次。15例患者中13例(86.7%)血清小麦IgE(f4)阳性,15例(100%)面筋IgE(f79)阳性。对其中5例患者进行小麦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确诊前患者对WDEIA认知度较低,确诊后所有患者遵医嘱严格避免运动前进食小麦类食物,均未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结论WDEIA是一种诊断困难,在临床上被低估的严重过敏性疾病,但结合病史特点、血清IgE检测和皮肤点刺试验,仍可以被临床医生所认识。  相似文献   

18.
食物过敏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可表现为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症状。目前的综合分析认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6%~7%,青少年为4%,成人约为2%[1];研究较多涉及牛奶、鸡蛋和坚果类食品。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过敏食物的种类逐渐增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食物过敏     
本文就 IgE 介导的食物过敏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进行综述。食物过敏原主要经肠粘膜入血,与全身各组织的有关免疫活性细胞作用,产生相应 IgE 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当再次致敏时即产生不同器官的各种过敏表现。由于影响因素多,使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诊断要结合病史、皮肤试验、口服激发试验、排除法、P-K 试验及体外各种检测过敏原方法,以区别各种其它食物反应。防治要以针对性避食为主,必要时予以色甘酸钠,发作时主要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1 奥马珠单抗的作用机制奥马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抗IgE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过敏性哮喘、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其主要通过与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Fc段结合,阻断IgE与其高亲和力Fc受体结合(Fc?RI),导致血清中游离IgE水平减低,减少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表面Fc?RI的表达,从而阻断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奥马珠单抗除了可以治疗上述过敏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