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切开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54例)和观察组(采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46例)。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恢复平整,达到解剖复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2.7~5.5个月。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前臂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及掌倾角、尺偏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最大程度保留前臂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骨折显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旋前方肌保留技术)和对照组(34例,旋前方肌切断修复技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优势手侧、致伤原因、骨折分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并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4—2022-03诊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8例术中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手法复位联合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骨折,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Henry切口撬拨复位并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正中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肌腱断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6月,本科采用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例。并通过随访比较患侧、健侧的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最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肌腱损伤及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其中50例患者随访(12.96±1.09)个月。术后12周测量患侧与健侧腕关节活动度,两侧在掌屈、背伸、旋前、旋后、桡偏和尺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显示所有的骨折均在8个月达到骨愈合,桡骨远端无畸形,桡骨的高度和宽度无继发改变,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下尺桡关节匹配良好。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临床评定标准,优37例,良11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00%。[结论]经肱桡肌腱-旋前方肌复合体入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可以更早、更好地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1月,采用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的方法,于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7例,按AO分类标准:B1型2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掌侧入路,术中不切断旋前方肌,或仅切断部分旋前方肌行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9~4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均无感染、骨不连、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经旋前方肌下置入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完全可行的,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观点。旋前方肌能够覆盖接骨板大部分,减少了腕部肌腱的干扰,减少组织损伤,最大程度地保留前臂的旋转功能,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82例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行复位内固定的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4~1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优56例,良17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89.02%。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的腕痛症及内固定失效11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恢复腕关节的解剖关系,保留旋前方肌符合微创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中心医院骨科于2018-03—2020-09行Henry入路掌侧LCP内固定术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切开旋前方肌组(A组,32例)和不切开旋前方肌组(B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4周、3个月、6个月时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术后6个月按照Gartland-Werler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时,B组患者的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握力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腕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握力,以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掌侧LCP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保留旋前方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中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与Henry入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12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128例桡骨远端骨折,68例采用保留旋前方肌的掌侧入路手术(掌侧组),60例采用Henry入路手术(Henry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显露时间、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旋前方肌的缝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疗效的中期影响。方法两组独立手术医师组,A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后,不予以缝合旋前方肌;B组对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后,仔细修补缝合旋前方肌;共随机回顾性选取30例患者,15例为一组,均为AOB型骨折。分别在术后4周、6个月比较健侧与患侧的腕关节旋前、旋后功能以及上肢功能评分(disabilityofarm—shoulder—hand,DASH)。结果术后4周,患侧的旋前旋后功能较健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侧组内旋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患侧的旋前旋后功能较健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患侧组内旋前以及旋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周,AB两组组间DASH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AB两组组间DAS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手术内固定对桡骨远端B型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旋前方肌蒂桡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六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舟骨骨折在腕骨中最为常见 ,占急诊骨折的 2 %。舟骨表面大部分覆盖关节软骨 ,骨折复位后延期愈合和不愈合发生率高。近 2年来 ,我院采用旋前方肌桡骨瓣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6例 ,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为男性 ,年龄 2 0~ 3 4岁 ,外伤时间 4个月~ 10年 ,X线片显示骨折线明显 ,断端有囊性变或硬化。手术方法 :经腕部掌侧S形切口显露骨折断端 ,清除骨折间纤维组织及凿除骨折断端硬化骨质 ,以骨折部为中心沿舟骨纵轴凿一长 5mm× 5mm× 15mm的骨槽。将骨折端复位 ,用一条直径 0 8mm的克氏针纵形窜过骨折端固定。凿取 5mm× 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保留旋前方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11采用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45例在术中保留旋前方肌(观察组),45例在术中切开旋前方肌并进行修复(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背伸、掌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nry入路复位固定桡远端骨折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前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8月本科采用Henry入路复位固定AO-C型桡远端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完成复位内固定后术中缝合旋前方肌,32例术中未缝合旋前方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随着时间推移,两组VAS疼痛评分、腕关节掌屈-背伸ROM、腕关节桡偏-尺偏ROM及前臂旋前-旋后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缝合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未缝合组[(3.3±0.5) vs (5.3±1.3), P<0.001;(2.5±0.8)vs (3.2±1.0), P=0.008];术后1个月时缝合组患者前臂旋前-旋后ROM显著大于未缝合组[(90.3±15.9)°vs (79.6±9.5)°, P=0.011]。术后3个月时按Gartland-Werley标准,缝合组腕关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改良Henry入路手术治疗中是否缝合旋前方肌对术后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改良Henry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20例,按照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术中缝合组112例,男35例,女77例;年龄37~65(48.5±7.4)岁;骨折AO分型,B型46例,C型66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将切开旋前方肌予以缝合。不缝合组108例,男32例,女76例;年龄34~67(47.6±7.8)岁;骨折AO分型B型41例,C型67例;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固定后对切开旋前方肌不予缝合,原位铺于钢板表面。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旋前、旋后、掌倾、背伸),肩臂手功能障碍评分量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8.5±1.3)个月。术后6周,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术中缝合组VAS评分(2.6±1.2)分,与不缝合组(5.8±2.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腕关节活动范围、DASH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缝合旋前方肌在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近期无明显优势,但术中缝合旋前方肌能减少早期术后疼痛,建议术中应缝合旋前方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掌侧正中微创入路和常规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10—2015-08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创入路组(采用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组(采用常规Henry入路)。结果 38例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2组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以及术后1年与术后3 d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腕关节旋后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微创入路组腕关节背伸、旋前活动度,DASH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优于Henry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腕关节掌屈、旋后活动度及相对健侧握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相对健侧握力、DASH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正中微创入路与Henry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掌侧正中微创入路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折端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 我们采用Henry入路,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 骨折断端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 辅助复位并起支撑作用, 并采用掌侧柱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7例桡骨远端粉碎伴塌陷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获得随访,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 C3.1型33例, C3.2型22例。其中3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 平均3.6 d。术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 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及维持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为12~36个月, 平均16.5个月, 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时间为2~4个月, 平均2.9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螺钉继发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后无明显丢失, 根据Coon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43例, 良8, 可4例, 优良率为92.72%。结论对于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辅助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CP)前方固定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肱骨中上段骨折采用微创前置LCP固定,分析其疗效。结果22例获平均1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肩、肘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5.5%和100%。结论辅助闭合复位微创前置LCP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旋前方肌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20年我们手术治疗的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B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同时加做腕部旋前方肌支配神经切断转位尺神经手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臂旋前、旋后角度,中立位时旋前、旋后最大静止肌力及上肢功能(d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侧前方减压钢板固定手术.随访12个月~5年4个月(平均2年4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的百分数,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61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24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可见椎体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椎体高度恢复较好,术前后突成角平均26.8°,术后为7.8°.术前椎体高度丢失平均为58.5%,术后平均为5.6%.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3个月.70例有Frankel一级以上的改善,术后4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侧前方手术减压、固定可同时进行,入路简单,减压充分,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最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采用带旋前方肌挠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于腕挠掌侧切取带旋前方肌的近端挠骨膜 5cm x 2cm,将桡骨膜翻转包裹适宜的挽骨块植入舟骨骨槽内.术后管型石膏固定3个月.结果1991~1998年共治疗20例,术后随访8个月~6年,平均1.8年,骨性愈合达到100%.愈合时间2~4个月,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该手术方法疗效甚好,操作方便,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周立波  毕爱华  于兰先 《中国骨伤》2007,20(10):624-625
盖氏骨折是发生在桡骨中下1/3段、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骨折,在临床上为多发骨折。自1997-2004年,采用闭合复位双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盖氏骨折23例,随机抽取同一阶段同类型盖氏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者23例,作一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闭合复位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2岁,平均46·6岁。直接暴力伤9例,间接传导伤14例;横断骨折7例,斜形骨折16例。就诊时间最早伤后0·5h,最晚伤后10d,平均伤后17h。1·2钢板固定组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39岁。直接暴力伤13例,间接传导伤10例;横断骨折8例,斜形骨折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