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42例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采取Latex法检测念珠菌Cand-Tec抗原,ELISA法检测曲菌半乳糖甘露聚糖(GM)抗原,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念珠菌感染检测准确率为89.5%,曲菌感染检测准确率为90.5%,复合感染检测准确率为100%。新生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机体免疫机能发育不完善、临床治疗手段的应用、真菌特性和环境卫生等。结论: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迅速诊断病情以及基于准确诊断基础上的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对于临床进行目标性更强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者(IFI)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为(2.43±2.11)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为(249.46±47.14)pg/ml。经u检验,对照组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247,P〈0.01)。结论血浆BG检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依据,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著增加,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两性霉素B脂制剂、三唑类药物、棘白霉素类新药的不断推出,为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复杂、临床诊断困难等原因,临床抗真菌治疗存在许多空白与  相似文献   

4.
随着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著增加,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两性霉素B脂制剂、三唑类药物、棘白霉素类新药的不断推出,为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复杂、临床诊断困难等原因,临床抗真菌治疗存在许多空白与疑问,也给真菌感染研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G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行G实验检查的患儿169例,调查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特点,比较排除IFI组G实验结果和IFI组G实验结果,治疗前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阳性值G试验诊断患儿IF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过7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使用胃肠外营养(TPN)为可能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诊断IFI组G实验结果显著高于排除IFI组,治疗7天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前,使用20 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灵敏度0.96,特异度0.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0,95%CI(0.757,1.000)。结论接受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的患儿是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是早期诊断IFI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使用20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培养快速诊断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深部真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类 ,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是医院感染常见的类型之一 ,其临床表现多样化 ,病情进展快 ,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早期快速诊断有助于及时控制病情 ,改善预后。依靠常规真菌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鉴定难以满足临床需要 ,故发展敏感、特异的早期快速诊断方法已成为条件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诊断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1 4 ] 。近年来 ,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非培养的检测方法 ,为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带来了希望。一、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已广泛用于病毒、细菌等多种微生物感染的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移植后早期真菌感染。方法:分析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6例HSCT患者在移植后38~86d内发生真菌感染。6例中确诊真菌感染者2例,临床诊断2例,临床拟诊2例。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1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3例为念珠菌感染。6例中4例治疗有效。结论: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或早期干预性治疗是控制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关键,对提高真菌感染治疗有效率和移植后生存率具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和导管技术等的普遍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和治疗困难。准确、有效的治疗需要实验室诊断及区域性监测数据的支持。因此,如何提高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已成为国内外临床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推动该领域科学发展,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英春教授课题组自2009年始开展“临床重要致病性真菌的新型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全国多中心侵袭性真菌监测”相关研究,该项目获得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高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分为临床诊断病例(n=19)、拟诊病例(n=13)。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卡泊芬净对高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率。同时观察该药的安全性。结果共入选3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9%。其中,痊愈15例(46.9%),显效8例(25%),进步5例(15.6%),无效4例(12.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考虑为与用药有关的肝功能受损所致。结论卡泊芬净对于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新医学》2006,37(7):F0003-F0003
1定义 目前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为给IFI下一个标准化的定义,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及美国真菌病研究组的有关标准,对血液病或恶性肿瘤患者IF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达成共识.定义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标准所组成.诊断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或拟诊,其各自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霞  王智明  罗贤生  孟娟 《临床荟萃》2008,23(19):1423-1423
我们选择因心脏、肾脏功能有损害或年龄≥70岁或因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使用卡泊芬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按照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1],10例中确诊5例,  相似文献   

13.
李军  王浚霁  陈伟  黎敏  邓少丽  陈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7):1804-1805,1807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2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53例,阳性率66.3%;真菌培养法38例阳性,阳性率为47.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1.3313,P0.05)。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88.85±25.26)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28.69±12.95)pg/mL,20例健康对照组两法均为阴性,统计学处理表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11,P0.05),而且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亦明显高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t=2.349,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近年来由于移植方式的改进及积极的预防治疗,其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主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移植后晚期.移植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移植物抗宿主病、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诸多危险因素,且病理组织学标本难以获取及血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及诊断困难,故侵袭性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仍然很高.目前高分辫CT、PET/CT及非培养的诊断试验如GM试验、G试验等均已应用于临床,真菌PCR诊断技术也不断进展,有助于实现早期特异性诊断.高效低毒的新药如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正逐渐用于预防,联合用药及免疫治疗也有望成为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中以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多见,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敏感性低,致使其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不当、病死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安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211-212,214
在新生儿病房中真菌成为引起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BG试验)对IFI的诊断具有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真菌感染。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虽不能鉴别出所感染的真菌的属种,但并不影响对IFI的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建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外周血真菌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选取真菌高度保守的区段序列18Sr DNA-ITS1区设计引物及探针,提取真菌菌株DNA进行定量PCR验证引物及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pGEM-T质粒制备真菌DNA标准品并对患者血液中真菌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2株曲霉菌和14株念珠菌定量PCR结果均为阳性;真菌在血浆、单个核细胞和全血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定量PCR的ROC曲线分析显示,用于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界值为8copies/ml全血,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0.84,0.9,0.955,0.692,0.679。结论:真菌定量PCR检测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9.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免疫功能缺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致命性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超广谱抗生素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入住ICU的重症患者以及低体重新生儿患者中,侵袭性念珠菌病尤其多见,其中又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大约占50%~60%.更由于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情易被原发病掩盖,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未经及时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30%~80%[1].因此了解目前真菌感染治疗现状及常用药物的特点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