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2181名中老年人在现况调查基础上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以期对微量白蛋白尿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证据.方法 选取2004年6月北京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该人群中截至2008年5月的4年期间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受检者资料.将基线人群按照尿白蛋白/肌酐(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基线时临床特征及代谢指标,在随访研究中引入Cox回归模型,调整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血脂紊乱等潜在危险因素,研究不同ACR水平与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关系,计算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 4年期间共有77例死亡,全因死亡率为8.7/1000人年,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和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4%.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合并MIAU、MAAU及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分别为18.2%vs 8.7%,9.1%vs 1.6%,50.6%vs 25.8%,P<0.01).NAU、MIAU和MAAU人群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8‰、20.6‰和58.8‰.在NAU人群中,恶性肿瘤是该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疾病.而在MIAU人群和MAAU人群中,心血管疾病为该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校正年龄、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与NAU组相比,MIAU组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1.72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1倍,MAAU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3.87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76倍.以NAU组为对照,经Cox回归调整年龄、血糖、血压、血脂紊乱后,分析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组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全因死亡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18.32%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及11.96%的全因死亡见于ACR≥30 mg/g.结论恶性肿瘤是NAU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疾病.在MIAU人群和MAAU人群中,心血管疾病为首要死亡原因.与NAU组相比,MIAU组与MAAU组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及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高钾血症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的血钾可通过HD清除而快速下降,并于透析间期逐渐升高,直至下次HD,呈周期性变化。临床上我们常规监测HD结束即刻血钾,作为透析后血钾,用以评估透析充分性,对透析后数小时血钾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HD患者,因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更换血管通路为股静脉临时导管,后饮食未加控制,反复出现透析间期顽固性高钾血症,早期单用聚苯乙烯磺酸钙效果不佳,经加用环硅酸锆钠紧急降钾治疗联合HD成功诊治,为HD患者血钾长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周凡力 《内科》2009,4(3):377-378
目的 探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有关因素。方法统计33例CVD发病率,测定伴有CVD和不伴有CVD二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透析前后血钙(Ca)、血磷(P)以及透析前血压(Bp)与CVD的关系。结果二组之间钙、磷及舒张压有差异。结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张压升高、钙磷代谢紊乱与CVD发病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5例老年MHD患者及18例肾功能正常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MHD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20例和非心血管疾病组25例。分别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疾病组相比,MHD组血BUN、SCr、P、PTH、CRP及HCY明显升高(P0.05),而ALB、PA、TF和Ca显著降低(P0.05)。与MHD非心血管疾病组相比,MHD心血管疾病组血P、PTH、CRP及HCY明显升高(P0.05),而ALB、TF和Ca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MH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可能包括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炎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但是由于中分子及蛋白结合毒素清除不充分,诱发或加重了各种透析相关并发症,并显著影响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文章从尿毒症毒素清除效力角度,针对心血管疾病、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认知功能障碍、淀粉样变性等并发症以及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分析和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稳定性以及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41例,所有患者年龄18岁以上;均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无活动性风湿性疾病;无肿瘤证据或肿瘤术后无肿瘤复发证据;预计1年内不进行肾移植;可能影响血清CRP的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等)维持不变。记录所有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史、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使用的透析膜类型,同时透析前采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尿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RP、透析后采血测定血浆尿素和下次透析前尿素,计算Kt/V和nPCR。1年后重复体重和CRP测定。采血时机在1个月内无临床显性感染。评价CRP的稳定性以及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 结果:两次CRP测定呈显著相关性(pearson r=0.6661, P<0.01),且有上升趋势。CRP升高组患者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其心血管疾病比例(7/8)和死亡比例(4/8)明显高于CRP正常组(分别为3/33和4/33)。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脑出血。 结论:MHD患者持续存在不同强度的慢性炎症状态,其血清CRP有上升趋势,慢性炎症状态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观察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6个月时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清除率(URR)等生化指标及特征性营养指标,分析透析充分与营养指标的关系,并随访患者心血管症状发生情况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 KT/V与营养性指标明显的相关(P<0.05);透析充分组与不充分组透析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分组比较显示,两组Alb、Hb、上臂中部肌围(M AMC)、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充分和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并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心血管疾病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48例(55.81%);经初步单因素与多项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行高通量透析且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年龄≥65岁的老年组(79例)和年龄<65岁的非老年组(62例),血液透析频率为3次/w,4 h/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住院情况和死亡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老年组住院例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高(P<0.01),年住院率较非老年组亦明显升高(P<0.05)。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呼吸道感染及血管通路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前4位原因,老年组年死亡率为164.55人次/1 000患者年。心血管事件是老年透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老年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住院例数、住院率及死亡率较非老年组患者明显增高,心血管事件是老年组血液透析患者住院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对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影响.方法:96例MHD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5±12岁,平均透析时间57±30周.全部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有无心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将其分为瓣膜钙化组(31例)和无瓣膜钙化组(65例).结果:瓣膜钙化组和无瓣膜钙化组1年存活率分别为75%和95% (P<0.01).瓣膜钙化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比例高,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发生率高;实验室检查证实C反应蛋白、血清钙、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无瓣膜钙化组患者,而血清白蛋白低于后组;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全部患者平均随访75周( 12 ~ 40周),随访期间死亡25例,两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5.8%和6.1%(P<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发现:心脏瓣膜钙化是预测非心血管源性死亡( HR 2.23,95% CI 1.02~4.25,P<0.01)及心血管源性死亡(HR3.50,95% CI 2.23 ~5.52,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年龄、性别、透析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及是否合并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存在相关性. 结论:MHD患者有无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源性及非心血管源性死亡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MHD的100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死亡组原发病因前3位分别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死亡组患者的初透年龄、白细胞、血钾、血磷、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未死亡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心源性猝死及脑血管意外是主要死亡原因,存活患者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初次透析年龄、炎症状态、贫血、高钙血症、营养不良均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rsease,CD)发病率有关因素。方法:统计49例老年(年龄≥60岁)血透患者CD发病率,测定伴有CD(+CD)和不伴有CD(-CD)两组患者血白蛋白(ALB)、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透析前后血钙(Ca2+)、血磷(P3-)以及透析前血压(Bp),并比较年龄和透析时间与CD的关系。结果:两组之间血白蛋白、血β2-MG、钙磷及舒张压有差异,年龄及透析时间与CD发病率关系不大。结论:老年血透患者CD发病率与舒张压、β2-MG升高、血白蛋白降低、钙磷代谢紊乱有关,老年血透患者年龄增长和血透时间的延长不增加C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常规检测1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清除指数(KT/V)、尿酸、血磷及血压水平,并分析上述因素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为25%,其中缺血性心脏病6例,心功能不全5例,心脏增大21例,脑血管意外3例。伴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年龄、透析前血清肌酐、尿酸、白蛋白、伴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变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KT/V、透析时体外循环血量和超滤量显著低于后者。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TG、血磷、ALB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P/(1-P)=exp(-12.81 0.239年龄 0.288高血压 1.586TG 4.270血磷-0.439ALB)。结论高血压、高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血磷水平增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液透析不充分、透析时的体外血循环量及心血管家族史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选取治疗3月以上的MHD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NT-proBNP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左心室肥大的相关性. 结果:130例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皆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CVD患者[4 649(2 920 ~ 14 069) pg/ml vs3 006(1 457~7 478) pg/ml,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与年龄(ρ =0.195,P=0.026)、收缩压(ρ =0.306,P=0.001)、hsCRP(ρ=0.228,P=0.009)、cTnT(ρ=0.448,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ρ =0.244,P=0.021)及左心室质量指数(ρ =0.537,P<0.001)呈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ρ=-0.153,P=0.031)、血清前白蛋白(ρ=-0.304,P<0.001)、三酰甘油(ρ=-0.246,P=0.014)、总胆固醇(ρ=-0.265,P=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ρ=-0.254,P=0.012)及左心室射血分数(ρ=-0.194,P =0.040)呈负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nT(β =0.463,P=0.001)、左心室质量指数(β=0.324,P =0.003)及收缩压(β=0.208,P=0.008)与血清NT-proBNP水平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肥大的相关性高于cTnT及hsCRP. 结论:MHD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NT-proBNP水平与患者伴发CVD及营养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10年6月在我科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有完整基本资料登记、年龄≥60岁老年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至2013年6月30日. 结果 105例患者中位年龄69岁,中位透析龄27个月.截止2013年6月30日死亡33例,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11例(33.3%)、肺部感染7例(21.2%)及脑血管疾病5例(15.2%).死亡组患者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比例及外周血管钙化评分明显高于非死亡组,死亡组合并高血压比例、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尿素清除指数及钙化评分等因素后,合并心血管疾病(HR=2.143,95%CI:1.010~4.613,P=0.049)、不合并高血压(HR=0.293,95%CI:0.097~0.889,P=0.03)及低血浆白蛋白(HR=0.838,95%CI:0.748~0.904,P=0.002)是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脂代谢紊乱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伴严重的脂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亦是MH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已成为近来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 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 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血液透析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明显增加,目前的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HD)常易出现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及不耐受现象,降低了透析的充分陛,并且容易合并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血液透析滤过(HDF)是一种结合了HD和血液滤过(HF)优点的血液净化技术,其原理联合了弥散、对流及吸附作用,对小分子、中分子溶质及某些低分子蛋白均有较高的清除率,较HD具有清除更多大、中分子毒素及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我们对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HDF治疗,与HD治疗时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硅酸锆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高钾血症的疗效.方法:本项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观察研究,纳入MHD患者中筛选期内短透析间期透前血钾>5.5 mmol/L者,进行患者教育和饮食管理.治疗剂量调整期(4周),环硅酸锆钠初始治疗剂量为非透析日5 g/d,最大剂量不超过15 g/d,治疗目标为透前血钾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