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血管疾病是整个亚洲和中东地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在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且现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2-3]。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动脉斑块的形成及破溃密切相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 )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高血压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导致全球2/3的脑卒中发生,以及一半的冠心病发生,因此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1-3]。在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高血压,并且脑卒中、冠心病等导致的死亡有极大一部分与高血压相关[4]。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有2.6402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3.05%,有1.9064亿人,非常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5]。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全球疾病负担最大的单病种疾病,全球患病率为1.53%,占全部心血管疾病的26%[1]。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自1990年以来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报告,我国心血管病现患数为3.3亿,其中冠心病1 139万,占87.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的心导管治疗技术,能迅速开通血管,达到血运重建的作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接受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可达到60万人[3]。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提出:2019年我国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5.
<正>跌倒是全球老年人关注的重要问题[1],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2]。中国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为14.7%~34.0%[3]。而医疗机构中的跌倒发生率更高[4],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是医院护理管理质量重要评价指标之一[5]。  相似文献   

6.
韦韬  高文  陈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4):6134-6137
<正>脑卒中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第二死亡原因[1]。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继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2],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有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重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115.61/10万和81.33/10万,急性脑梗死占比高达60%~80%[3,4]。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其特征是心脏或血管的炎症、氧化应激、增殖、肥厚甚至异常重构。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中近50%死于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农村地区死亡率为46.66%,城市地区为43.81%[2]。心血管疾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现阶段通过有效预防、干预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慢性炎症指致炎因子持续存在且损伤组织引发的炎症作为一种潜在的病理状况,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3]。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慢性炎症不仅与其发展有关,还参与血栓形成过程的所有阶段[4]。因此,明确慢性炎症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和影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肥胖、细胞免疫、自主神经、细胞衰老及骨吸收等方面对慢性炎症对心血管疾病产生影响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防治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约3.3亿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方式,对病人的生理、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心血管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病人的医疗护理效率[2]。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型学科,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翻译、医学等各个领域。随着心脏康复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开始在心脏康复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胸痛疾病主要包括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肺梗死,具有发病急、不及时识别处理死亡率高等特点[2]。如何提高居民及医疗人员对急性胸痛疾病的认识、早期识别处理并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预后,迫在眉睫[3]。2011年,中国首个区域协同化胸痛中心在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正式成立[4],同年,首个《“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5]颁布,  相似文献   

10.
<正>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男性和女性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有症状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依赖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CAD)的识别。非阻塞性CAD通常指任何主要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尽管没有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受限,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仍与不良心血管结局有关[2]。女性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缺血的主要群体,且大部分合并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女性也更有可能出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约32%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CVD),多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促进了全球CVD负担[1],而糖尿病具有独立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HF)住院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两倍多[2]。  相似文献   

12.
<正>心血管病是发病率位居前列和引起过早死亡主要原因的全球性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1]。心血管病中60%~7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较正常血压人群患冠心病的概率高3~4倍。降压药种类繁多,各自独特的药理学机制决定了合并冠心病高血压人群首选降压药不同,如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74%,城市为44.26%,推算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3.3亿,并且这个数字在逐年增长[1]。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是一种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干预的综合性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处方、认知行为改变、精神心理干预等。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心脏病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2]。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3]。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8%,出血性脑卒中占32%[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5]。因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占我国城乡居民全因死亡率的首位,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1]。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基础情况差、合并症及并发症多,严重影响其健康状况、功能完整和生活质量。衰弱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临床状态,表现为生理机能储备减少、  相似文献   

16.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每年发病人数约350万,仅次于脑卒中,每年死亡人数约187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负担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跌倒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4%~65%的患者经历过跌倒,在出院后的6个月内该比例上升至73%[1]。脑卒中后跌倒会导致老年人恐惧行走[2]、骨折[3]、住院时间延长[4]、残疾、死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8.
在卫生保健领域,便携式或电子化的可穿戴的医疗设备可直接穿戴在人体,并可以用来感知、记录、分析、管理和干预以保持健康,甚至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和各种技术的支持识别、传感、连接、云服务和存储[1]。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病之一,我国现患高血压人数有2.45亿,35~44 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5.0%,但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31.7%、24.5%和9.9%[2]。同时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增加的首要且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约 50%的心血管病发病和 20%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血压[3]。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死亡因素之一[1]。许多CVD如动脉粥样硬化[2]、慢性心力衰竭[3]和高血压[4]等的病理过程,均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内皮组织在糖尿病血管疾病的病发、肺损伤中的血管内皮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内皮组织及血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在血管修复及维持血管稳态起着重要作用[5]。EPCs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当机体受到刺激时,  相似文献   

2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的患病率达25%以上[1],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2-5],是代谢综合征(MS)的主要组成部分,是MS在肝脏中的表现[6]。NAFLD的进展形式,尤其是炎症和纤维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7-9]。NAFLD发病机制多与肝脏内部脂质聚积、氧化应激及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10]。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道黏膜通透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