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对降低胎膜早破(PROM)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本院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856例,根据孕妇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未治疗。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微生态的疗效、PROM发生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孕妇阴道PH值4.6、过氧化氢(H_2O_2)阳性、白细胞酯酶(LE)阳性、唾液酸苷酶(SNA)阳性、β-葡萄糖醛酸酶(GUS)阳性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阳性比例均低于治疗前(P0.001);观察组PROM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21.8%)(P0.05),未足月PROM与足月PROM构成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PROM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治疗孕妇(37.9%)低于未治疗孕妇(66.7%)(P0.05),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未进行治疗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能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孕妇PROM的发生风险,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阴道菌群分布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104例胎膜早破孕妇设为胎膜早破组,10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设为妊娠糖尿病组和109例正常妊娠孕妇设为正常妊娠组,均予阴道分泌物检查。比较3组在阴道菌群分布情况,观察3组在早产、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低体质量出生儿等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优势菌群、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比率分别为48.08%、18.27%、15.37%、13.46%,妊娠期糖尿病组分别为58.88%、14.02%、12.15%、11.2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菌分布上,胎膜早破组大肠埃希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发生率28.85%、33.6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生率43.93%,均显著高于同期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均以Ⅱ、Ⅲ级多见,均>47%,和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显著,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90.38%、83.18%,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3.76%(P<0.01)。胎膜早破阴道微生态失调在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低体质量出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组阴道微生态失调在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和妊娠期糖尿病均会出现阴道菌群失调,胎膜早破以大肠埃希菌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而妊娠期糖尿病则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微生态失调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以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阴道微生物菌落的变化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2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180例GDM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1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产检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统计阴道微生态异常及孕期细菌性阴道病(BV)累计发生率,分娩后,统计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阴道微生态异常发生率(3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00%(P<0.05),其中研究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较差,p H值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间研究组中阴道微生态异常孕妇BV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P<0.05),而对照组中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B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阴道微生态异常孕妇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鹅口疮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P<0.05),流产、产褥感染、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阴道微生态异常孕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P>0.05),其他不良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增加阴道微生态异常及BV发生风险,从而影响母体及胎儿健康,增加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临床应积极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防止阴道微生物菌落变化影响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B族链球菌(GBS)、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及不良妊娠结局。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PROM孕妇121例作为PROM组,正常分娩孕妇1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BS、UU、CT阳性检出率,分析影响孕妇发生PROM的相关因素,对比PROM孕妇病原体感染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PROM组GBS(21.5%)、UU(17.4%)、CT(12.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8.8%、3.7%、5.2%)(均P<0.05)。妊娠史、人工流产史、糖尿病史、免疫性疾病史、坐浴、经期性生活、GBS、UU、CT感染均为影响孕妇发生PRO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ROM孕妇中存在GBS、UU、CT感染者发生早产(30.8%)、宫内感染(24.4%)、胎儿宫内窘迫(15.4%)、绒毛膜羊膜炎(19.2%)、新生儿窒息(10.3%)等几率均高于未存在感染者(11.9%、10.2%、3.4%、5.1%、1.7%)(均P<0.05)。结论:PROM孕妇中GBS、UU、CT阳性检出率增高,产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定植对阴道微生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产检的160例妊娠晚期(GBS)定植孕妇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产检的16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孕妇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晚期GBS定植能够引起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妊娠晚期GBS定植孕妇应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前后移植管尖端菌群分布与阴道微生态关系,探讨其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纳入150例IVF-ET周期行第1周期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HCG日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并分别于胚胎移植前后行移植管尖端菌群培养。结果:移植前移植管尖端菌群培养均为阴性;移植后移植管尖端细菌培养总阳性率阴道微生态失调组(25.0%)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11.8%)(P0.05);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和移植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组但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均降低,流产率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移植后移植管尖端菌群分布与阴道微生态失调相关,对妊娠结局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7.
兰星  李媛  李莎 《中国妇幼保健》2023,(14):2550-255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阴道微生态状况与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0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60例GDM患者作为GDM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NC组),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状况。根据GDM患者是否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衡分为微生态失衡组和微生态正常组,比较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并分析其与绒毛膜羊膜炎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DM组H2O2<2μmol/L、乳杆菌阴性、pH值>4.5、阴道菌群密度Ⅰ或Ⅳ级、菌群多样性Ⅰ或Ⅳ级的发生率高于NC组(χ^(2)=4.183、5.551、5.175、8.640、9.090,均P<0.05);微生态失衡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窒息及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841、5.455、4.411,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阴道微生态状况与绒毛膜羊膜炎和不良妊娠结局均呈正相关(r=3.892;r=5.106,均P<0.05)。结论GDM患者有较高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且其与绒毛膜羊膜炎和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临床应密切监控阴道微生态,以期改善GDM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不同微生态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南县20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前检查,取阴道分泌物做假丝酵母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检查,观察阴道菌群密集度、优势菌、多样性、炎症反应。根据阴道微生态状况和症状分为正常、异常无症状和异常有症状孕妇,分别纳入正常组(146例),无症状组(21例)和有症状组(33例),比较3组孕妇阴道菌群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 54例阴道菌群异常孕妇共检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19例,支原体感染17例,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8例,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5例,衣原体感染4例,淋菌1例。症状组孕妇以VVC感染最多见,占42.4%;无症状组孕妇以支原体感染最多见,占42.9%;两组孕妇菌群异常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症状组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P0.05),无症状组高于正常组(P0.05);症状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于无症状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环境可影响妊娠结局,有自觉症状孕妇应积极治疗,无症状孕妇应定期检查并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GBS)感染者阴道分泌物中白介素-8(IL-8)水平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孕晚期感染GBS患者105例为感染组,其中胎膜早破62例、无胎膜早破43例;IL-8<800ng/L 36例、≥800ng/L 69例;另选同期本院无生殖道感染孕晚期孕妇100例为正常组,检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随访至分娩,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阴道分泌物中IL-8水平感染组(1032.62±402.35 ng/L)高于对照组(35.51±52.69 ng/L),胎膜早破组IL-8(1235.62±529.37 ng/L)高于无胎膜早破组(739.92±319.07 ng/L)(均P<0.05)。感染组孕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均P<0.05)。IL-8≥800 ng/L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24.2%)高于IL-8<800 ng/L组(5.6%)(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显著增高,IL-8水平可能与GBS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有关。检测阴道分泌物IL-8水平有助于预测妊娠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预防异常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产妇生殖道微环境和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96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早破组)及同期96名正常、足月产妇(对照组)。所有产妇均于孕35~37周行生殖道微生态检查(包括阴道菌群分析、病原菌检测、pH检测),并收集阴道灌洗液,检测免疫炎症因子[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人防御素5(HD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追踪母婴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酸杆菌异常程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B族链球菌、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6.67%、44.79%,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pH异常率、微生态失调率为67.71%、84.38%,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阴道灌洗液中SIgA、HD5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膜早破产妇生殖道存在菌群微生态失调、B族链球菌感染、阴道pH异常、免疫炎症反应增...  相似文献   

11.
陈华 《中国妇幼保健》2020,(6):1095-1098
目的探讨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阴道微环境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孕晚期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1。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正常率、菌群多样性正常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p H值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在有效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同时能够改善阴道的微生态环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清冉  李娟  陈琳  孟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356-5358
目的调查与分析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该院分娩的健康妊娠期妇女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与记录两组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妊娠结局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观察组孕妇的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等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生儿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异常与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呈现明显正相关性(r=0.432、0.384、0.552、0.384、0.392、0.362,P<0.05)。结论十堰市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多表现为阴道微生态状况,可影响孕妇与围产儿的健康,且与妊娠结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叶平  黄引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5-1829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价血清E2与阴道酸碱度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妊娠不良结局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常规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妇女101例分早孕期组(≤13周)36例、中孕期组(13~28周)35例及晚孕期组(≥28周)3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同时检测其血清E2水平,观察妊娠结局: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结果:①随着孕周的增加,血清E2升高,但没有发现随着E2升高阴道pH值下降;妊娠期不同孕期阴道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娠各期均有无症状细菌性阴道病(BV)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且发生率较高。③阴道菌群状况: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有不同比例的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阴道常规镜检妊娠各期总的假丝酵母菌阳性率为6.93%(7/101),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需氧菌阳性率为14.85%(15/10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分别为60.00%(9/15)、26.67%(4/15)、6.67%(1/15),阴道菌群中可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④妊娠结局:101例孕妇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72例,阴道微生态失调者29例,阴道微生态正常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率及产褥感染率因例数太少无法比较。结论:健康无症状妊娠期妇女在不同孕期阴道微生态改变明显,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在妊娠期阴道炎中居首位,培养显示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血清炎性因子、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分泌物GBS检测的妊娠中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阳性孕妇102例纳入GBS阳性组,阴性孕妇100例纳入GBS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孕妇阴道微生态菌落、血清炎性因子、临床结局。结果 GBS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GBS阳性组阴道微生态失衡比例(39.21%)高于GBS阴性组(25.00%)(P<0.05);GBS阳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GBS阴性组(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组(P<0.05)。结论 GBS感染可加重妊娠期阴道微生态紊乱,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及其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GDM患者98例为观察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49例为对照组。均给予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两组孕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比较观察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中SIBO发生率(34.7%,34例)高于对照组(14.3%,7例),羊水过多(9.2%)、早产(10.2%)、胎儿窘迫(14.3%)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2.0%、4.1%、6.1%)(均P<0.05);观察组中SIBO阳性孕产妇发生早产(20.6%)、羊水过多(17.7%)、胎儿窘迫(26.5%)几率均高于阴性孕产妇(4.7%、4.7%、7.8%)(均P<0.05)。结论;SIBO发生可能与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临床可利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孕妇SIBO,并对阳性者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化转录信号转导子及激活子3(p-STAT3)/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信号通路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经门诊或住院部产前生殖道分泌物检测GBS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180例GBS阳性孕妇为感染组,180例GBS阴性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分泌物IL-6、p-STAT3、p-AKT表达,并追踪母婴结局。结果 感染组阴道pH值≥4.6、阴道清洁度Ⅲ~Ⅳ度、Nugent评分4~6分及7~10分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阴道分泌物IL-6、p-STAT3、p-AKT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22.78%、7.22%、9.44%,均高于对照组的5.56%、1.67%、3.89%(P<0.05),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病理性黄疸发生率25.56%、16.11%、15.56%,均高于对照组的9.44%、8.89%、8.33%(P<0.05)。结论 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分娩的59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完整资料,按照孕妇是否高龄分为两组,其中高龄组(年龄≥35岁)110例,对照组(年龄<35岁)4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高龄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62例(56.36%),低蛋白血症47例(42.73%),对照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203例(42.12%),低蛋白血症107例(2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孕妇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围生儿死胎/引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8分者有17例(15.45%),对照组有43例(8.92%),高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97,P<0.05)。结论 高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对高龄孕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孕晚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PROM孕妇为PROM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165例无PROM孕妇为无PROM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在孕晚期未发生PROM前检测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和GBS感染情况,病原菌数量,比较两组孕妇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和GBS感染情况和病原菌数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对PROM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与PROM的关系;比较分析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感染对PROM孕妇结局、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PROM组血清hs-CRP阳性率、生殖道UU阳性率及GBS阳性率均高于无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OM组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病原菌数量及GBS病原菌数量均高于无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病原菌数量诊断PROM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7.52 mg/L、11.41×10^(3)copy/ml及9.20×10^(3)copy/ml,血清hs-CRP水平、生殖道UU及GBS病原菌数量联合检测预测PROM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780~0.957),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92.36%,均高于单一检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hs-CRP阳性(OR=1.232),生殖道UU阳性(OR=1.340)及GBS阳性(OR=3.241)的孕妇发生PROM的可能性较大。血清hs-CRP阳性者剖宫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UU阳性者剖宫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GBS阳性者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宫内感染率高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hs-CRP阳性者早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UU阳性者早产率高于阴性者,生殖道GBS阳性者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高于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hs-CRP阳性(OR=1.348)、生殖道UU阳性(OR=1.575)及GBS阳性(OR=3.419)的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孕妇血清hs-CRP水平增高、生殖道UU及GBS感染是PRO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感染和阴道微生态失调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足月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胎膜早破组,足月未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下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和阴道微生态结果。结果胎膜早破组阴道pH值>4.5比例、B族链球菌感染率、微生态失调发生率为58.75%、17.50%、85.00%均高于对照组32.50%、3.75%、55.00%(P<0.05),两组阴道清洁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例胎膜早破患者中,B族链球菌阳性患者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为35.71%、35.71%、42.86%、28.57%均高于B族链球菌阴性患者6.06%、7.58%、7.58%、4.55%(P<0.05);微生态失衡患者和微生态正常患者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增加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和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阴道微生态失调对妊娠结局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产检的30 698例孕妇进行调查,其中临床甲减患者81例作为甲减组、临床亚甲减患者690例为亚甲减组,同期随机选取4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经过治疗后比较3组孕中期、孕晚期的TSH、FT4水平及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结果 30 698例孕妇中甲减发生率为2.51%(771/30 698);与亚甲减组、对照组相比,甲减组在孕中期、孕晚期的TSH水平表现为升高,而FT4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甲减组在孕中期、孕晚期的TSH水平也表现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T4水平正常。甲减组、亚甲减组的整体不良母婴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甲减组的不良母婴妊娠结局发生率又高于亚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妊娠期有较高的甲减发生率,应早期筛查和治疗妊娠期甲减,控制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