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65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CP)患者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65岁以上DM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控制血糖、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口腔卫生知识宣教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及复诊在4周内完成。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牙周龈下菌群中致病菌的相对含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5例患者失访,最终分别纳入48例和45例患者。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及牙周龈沟液中各种氧化还原物质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分析吸烟对于牙周炎治疗术后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至2021年南京江北医院口腔科完成牙周治疗的59例牙周炎患者,分为吸烟组30例和非吸烟组29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临床样本,进行伴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杆菌(Pi)、福赛斯拟杆菌(Bf)、具核梭形杆菌(Fn)和微小消化链球菌(Pm)的检测。结果 治疗后,吸烟组出血指数、牙周附着优于治疗前,非吸烟组菌斑面积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优于治疗前,且非吸烟组菌斑面积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吸烟组Pg和Pi阳性检出率低于治疗前,非吸烟组Aa、Pg、Pi、Bf、Fn和Pm阳性检出率低于治疗前,且非吸烟组Pg、Bf、Fn和Pm阳性检出率低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吸烟者相比,不吸烟者经过牙周治疗后牙周附着恢复更好,牙周细菌检出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牙周翻瓣术与龈下刮治术对牙周病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行龈下刮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牙周翻瓣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术后牙槽骨吸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AL、PD、SB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牙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牙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性牙周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及牙周功能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 6%,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 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I、GI和PL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水平(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D和AL值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基础性牙周治疗相比,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数,改善牙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接诊的牙周病患者70例为受试对象.选取摸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n=35)病人牙周翻瓣术诊疗,给予研究组(n=35)病人二次龈下刮治术诊疗.对比两组病人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探...  相似文献   

6.
排龈技术(gingival retraction technique)即将游离龈推离牙面,使之与牙面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口腔修复学领域中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基牙预备时对牙周软组织的损伤,有助于获得精确模型,提高修复体边缘适合性,有利于牙周组织长期健康[1]。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排龈方法,主要是采用含有收敛剂或血管收缩药物的排龈线、排龈膏进行排龈[2~4]。本试实验选取24例,随机分两组,采用排龈膏、排龈线排龈后,比较两组牙周指标有无差异,分析两种技术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并现场进行牙周健康指数检测,分析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口腔正畸者知识、信念、行为、环境等4个维度总分为(73.21±11.45)分;口腔正畸唇(颊)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56±0.64)分;舌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23±0.44)分;PLI平均值为(1.40±0.46)分;GI平均值为(0.41±0.37)分;口腔正畸者口腔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和菌斑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分与牙龈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正畸者牙周健康指数与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可针对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牙周健康指数,维护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的方法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在牙周治疗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各项牙周指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龈下刮治器械和传统手工器械对慢性牙周炎龈下刮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刮治,术后1、3、6个月,评价临床指标的改善.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有改善(P<0.05),两种方法之间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手工组(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及手工刮治均对治疗慢性牙周炎有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时间明显短于手工刮治.  相似文献   

10.
11.
2型糖尿病是患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慢性牙周炎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常见病。多项研究表明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密切相关。近几年学者通过微生物层面的实验,逐渐揭示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情况,试图探索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疾病规律,但是尚未有文献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特异性作一系统介绍。本文从2型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关联性入手,阐述二者与口腔菌群的关系,依据微生物学迅速发展更新的实验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菌群微环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后续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健康因素。 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130例,对患者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同时检查以上患者的缺牙数目、牙龈出血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槽骨吸收水平、空腹血糖含量(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 刷牙次数≥2次/d的患者GI、FPG及HbAlc值均明显低于刷牙次数≤1次/d的患者(t=4.082,P<0.001;t=3.290,P=0.002;t=3.349,P=0.002);使用牙线患者的GI和牙槽骨吸收水平均明显低于不使用牙线的患者(t=3.104,P=0.002;t=4.292,P<0.001);不吸烟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水平明显小于吸烟患者(t=2.977,P=0.003);患者的饮酒行为与其牙周健康无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刷牙次数≥2次/d和使用牙线是保护患者牙周健康和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的重要行为,而吸烟是其重要的危害因素。 结论 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和糖代谢水平与其刷牙习惯、牙线使用情况和吸烟情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吕金伟  汪娟  柯用斌 《系统医学》2023,(13):182-185
目的 分析牙周治疗联合牙周正畸对牙周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于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5例牙周病患者,通过计算系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牙周治疗的方式,观察组则予以牙周治疗联合牙周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健康指数、牙槽骨密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以及牙周袋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5、9.466、15.653、23.902,P<0.05);观察组牙龈乳头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0,P<0.05)。治疗后,对照组根尖区密度、牙槽嵴顶密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2.0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P<0.05)。结论 针对牙周病治疗应用牙周正畸联合牙周治疗效果显著,且更有利于提高牙周健康指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金属烤瓷冠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美观耐用、理化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修复过程中,由于颈缘附近的牙体制备及人工冠边缘对龈组织的刺激,往往对牙周组织造成伤害。烤瓷冠对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5.
400例牙周科患者对牙龈出血与牙周病治疗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惠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4):501-502
【目的】了解牙周科患者对牙龈出血的原因与牙周治疗必要性的认知情况。【方法】对牙周科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0例患者中有44.5%的人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有正确认识,不知原因的有29.5%,文化程度较高的也是只有54%的人有相应的知识。复诊患者对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的认知高出初诊患者。而对于牙周病的系统治疗只有14.75%的人认为有必要。【结论】大部分患者对牙周病缺乏正确认识,牙周病防治口腔保健宣传力度应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龈下刮治对牙周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牙周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无菌蒸馏水冲洗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联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I、PD、SBI、AL、IL-6、CRP、IFN-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龈下刮治治疗牙周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市区老年人牙周病流行现状,从而了解口腔健康状况,为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600例65~74岁老年人进行口腔牙周健康检查,并对指数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600例调查对象中牙龈出血158例,检出率为26.3%;牙结石374例,检出率为62.3%;牙周袋4~5mm 138例,检出率为23.0%。不同性别老年人牙周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区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不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注重牙周病预防、普及和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加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NDER健康促进理论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接收的89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ENDER健康促进理论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入院时妊娠风险(采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干预前后妊娠压力(采用妊娠压力量表)、自我管理水平(采用孕妇自我管理量表)、妊娠结局。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后代压力、妊娠过程压力、妊娠生活压力及妊娠总压力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防护行为、胎儿监护行为、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等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ENDER健康促进理论应用于GDM孕妇管理中,能缓解其妊娠压力,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术进行慢性牙周炎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术和手工刮治术进行治疗,并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周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者的刮治时间明显短于手工组,差异显著P<0.05;超声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手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术在慢性牙周炎治疗方面具有突出效果,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牙周指数,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翻瓣术后TNF-a水平和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慢性牙周炎翻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慢性牙周炎支持疗法,病变区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TNF-a水平和牙周探测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钩出血指数(SBI)等牙周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NF-a、PD、PLI及SB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a、PD、PLI及SB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仅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TNF-a、PD、PLI及SB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a水平与PD、PLI和SB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TNF-a水平与PD、PLI及SBI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翻瓣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TNF-a水平,并且改善牙周临床指数,同时TNF-a水平及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可以反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