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RT PCR技术的高灵敏度 ,结合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 ,其已被用来检测血液循环中少量的肿瘤细胞。检测前列腺细胞最常用的标志物是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但RT PCR在前列腺癌病程评估中的作用迄今未知 ,对循环癌细胞导致肿瘤转移的能力 ,也未确定 ,而且在健康人群及其他非前列腺癌肿瘤患者中存在基础PSAmRNA表达 ,由于以上综合因素 ,迫使人们寻找一种精确的RT PCR定量技术 ,而有可能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内标准定量RT PCR法检测PSAmR NA。作者设计了一种比PSAmRNA少 2个碱基的内…  相似文献   

2.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临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肿瘤标志物应用的发展,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现已被公认为前列腺癌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由于PSA在前列腺良性疾病时也增高,因此单凭PSA血清水平作为前列腺癌筛检或早期检测的指标,是不够理想的。众所周知,部分前列腺癌症病人和良性前列腺疾患病人的PSA检测值有一个交叉重叠区域,特别是在低水平升高范围(40~100μg/L),我们选择测定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病人(PSA值在40~100μg/L)的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并计算fPSA/PSA比值,研究其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前列腺…  相似文献   

3.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酶免疫法对前列腺癌及其他疾病患者血清样本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进行测定。同时比较了38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和PSA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阳性率为68.5%,特异性为96.7%,灵敏度高于血清PAP。血清PSA水平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前列腺癌的进程、预后及疗效。PSA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抗原研究进展与挑战(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发现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癌在男性癌症发病中占首位。自从80年代中期第一代检测PSA的方法问世以来,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了显著改变。这部分归功于PSA检测的增加,从而使前列腺癌得到早期诊断,这有利于将癌症控制在发病早期,增加治愈的可能性。虽然PSA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并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其癌症特异性不高。PSA升高也可见于其他良性前列腺疾病,尤其当PSA浓度在4~10μg/L时。这个浓度范围被称为“诊断灰色区域”。对PSA分子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抗原作为检测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之一,在国内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PSA的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自动微粒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多聚酶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学特点和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与缺点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T—PSA,F/T—PSA和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与T-PSA比例(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1例前列腺癌(PCA)病人血清的T-PSA、F-PSA和前列腺体积,对F/T-PSA、PSAD进行统计比较和ROC分析。结果 BPH组和PCA组病人的T-PSA、F/T-PSA、PSAD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7.
自前列腺癌特异抗原(FSA)发现的二十多年来,它已经成为最有效的前列腺癌(PCa)的肿瘤标志,并在PCa的诊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虽然PSA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且是靶器官特异的,但它并不是肿瘤特异的。在男性PCa和良性前列腺疾病间,PSA的浓度分布有很大的重叠,特别在4~10μg/L之间。这个范围因此也称为诊断灰色区域。为了提高PSA诊断PCa的精确性,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年龄参考范围、PSA密度、PSA生成速率、神经网络衍生的各项指标和PSA的分子形式等[1]。目前…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3名正常人、75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和fPSA,并求得fPSA/tPSA比值。tPS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fPSA测定采用免疫放射双抗体夹心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独以tPSA>2.7μg/L或fPSA>0.60μg/L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3%、50.7%和56.0%、50.7%,而以fPSA/tPSA比值<0.093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80%和79.5%,显著高于tPSA和fPSA(P<0.001)。结论fPSA/tPSA比值结合临床情况和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其非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十年前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来,被认为是精液特异性,组织特异性,性别特异性的标志物,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已证明其特异性是比最初人们的所认识的更有趣和复杂,它不安全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本文论述了非前列腺来源的PSA,即在泌期妇女期乳汁中,妊娠期妇女的羊水及精液中,且30%~40%的乳腺肿瘤也产生PSA,PSA在存在与类固醇激素(主要是孕酮和雄激素)受体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00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其中无前列腺疾患者321例,前列腺增生(BPH)75例,前列腺癌4例。在无前列腺疾患者中,各年龄组血清PSA均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0.001),BPH中血清PSA轻度升高或明显升高者分别占29.3%和9.4%,4例Pca者血清PSA均明显升高,〉10ng/ml,平均为56.2ng/ml。以血清PSA值来诊断Pca,其敏感性高,但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已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但是它不能有效地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尤其当血清总PSA在 4~ 10 μg/L时。游离 /总PSA比值可增加PSA的特异性 ,对鉴定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近年发现 :人腺体血管舒缓素 (hk2 )主要存在于前列腺 ,与PSA同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 (人血管舒缓素基因家族 ) ,且两者结构具有高度同源性。hk2能裂解前PSA使之成为具有酶活性的PSA ,对后者具有生理调节作用。新近研究资料表明 ,hk2是诊断和鉴别前列腺癌的新的血清标志物。本文作者对血清总PSA…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7例疑前列腺疾病患者经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PIN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PIN于前列腺周围区见低回声结节,其中PIN并前列腺癌和非癌PIN各占34.21%(13/38);另12例PIN超声未见明确病灶,占31.58%(12/38)。PIN并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与游离PSA(F -PSA)百分率 (F/T -PSA)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对93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前进行血清T-PSA ,F/T-PSA的检测。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93例患者均为本院1998年5月~1999年8月住院手术病人 ,年龄46~83岁 ,平均59.6岁。根据术后病理报告 ,其中81例为BPH患者 ,12例为Pca患者。二、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门诊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穿刺活检前 ,清晨空腹静脉抽血送检。检验方法为磁颗粒分离的免…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对照组、前列腺癌 (PCa)组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c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 ,结果表明 :fPSA/tPSA和cPSA/tPSA都能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鉴别率 ,对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活检同样有效 ,然而单独的cPSA不说明问题游离或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能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之间的鉴别率@何愿民 @许霖水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的初探550004贵阳医学院附院张瑞霞,韩昉,潘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仅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具有器官和细胞类型的特异性,其自从Wang等在1979年发现后,它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已有重要意义,认为是前列腺癌最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3300-3400kD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目前被认为是检测前列腺病变及鉴别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重要指标。我们采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测定法(IEMA)检测血清PSA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价值探讨刘淑云,侯祖强,牟晓峰,董绍萃(青岛医学院附二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42)关键词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血清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对前列腺癌诊断、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判定预后及预测复...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uckleHC,etal.MayoClinProc,1994;69:59,69)本报道叙述了临床上应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发现早期前列腺癌、进行前列腺场分期及治疗后监护这一热点议题。PSA与现有的检测方法联用时,可以...  相似文献   

19.
用提取的精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建立了检测血清PSA的ELISA一步法及正常参考值范围。经58例临床标本及95例正常男性血清PSA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4.83%;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男性血清PSA临界值分别为3.4μg/L和4.6μg/L。表明年龄因素对PSA测定有较大影响,在判断测定结果时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用ELISA方法检测264男性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年龄50-93y,并与50例50-70y尿常规正常的男性体检者作对照,PSA阳性率31.8%,在100例阳性者中,前列腺增生患者PSA阳性占46.2%,前列腺癌患者PSA阳性占60.9,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组PSA阳性占4.0%,与前列腺增生组及癌症组阳性率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