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调整作用与临床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隔姜灸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经络特性的调整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36例,检测其痛经症状评分和经络特性,并据此形成治疗方案,应用隔姜灸疗法治疗,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存在经络异常现象,应用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其经络异常(P<0.001);新的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 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经络特性为足少阴肾经虚寒性、足太阳膀胱经寒性,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失衡.据此形成的隔姜灸疗法可以有效调整经络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6.
张锡纯治疗冲脉病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医家,代表性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详细地记载了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其毕生研究中医学的结晶.张锡纯对冲脉病证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上颇多独到之处,但散见于该书的各个章节之中.笔者在学习张氏著作的基础上,对张氏有关"冲脉病证"的论述作一粗浅的梳理,以展示张氏治疗冲脉病证的特色,也便于同道在学习与临床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宋妍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0):12-13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灵活,不拘一方一法,非单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关键在于配伍,配伍不同则具解肌发表、平冲降逆、温经活血、化气行水、通阳化饮、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散寒止痛之功,必须掌握其处方原理及药物间的配伍关系,不可只看单味药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究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对原发性失眠(P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
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 PI 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53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循经选穴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
察组患者 AIS、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TST)、
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 Ⅲ ~ Ⅳ(S3 ~ S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ST、
REM、S3 ~ S4 均有不同程度延长,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ST、REM、S3 ~ S4 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运动训练联合循经选穴针刺可
有效改善 PI 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从“厥阴脉”概念的形成过程看经络学说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揭示 :足厥阴脉“是动”病描述的是阴疝的症状 ,古人从阴疝发病部位特点及对该病的针灸诊疗经验中抽提出“足背 前阴 少腹 腰 (舌 )之间相关联系”的规律 ,而所谓“足厥阴脉”则是古人对这一规律的直觉解释。这一新发现为考察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引导人们正确分析经络学说的构成要素并进而正确理解该学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的重要医学典籍,在六经病诸篇中各有一条欲解时,俗称“六经病欲解时”。六经病欲解时的文献记载不尽相同,历代医家对此也存在不同理解与解释,考查六经病欲解时与《内经》的理论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六经之三阴三阳。1六经病欲解时的文源六经病欲解时,在《伤寒论》各版本中记载有所不同。据考,至宋后版本才出现此段文字。通行版本,对六经病欲解时的记载如下(五版教材[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5时)。(9)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21时)。(19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相似文献
13.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针灸传统经典理论,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穴以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经穴是经脉上特定的点,是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经穴与非经穴效应不同,本经穴与他经穴疗效迥异,同一经脉中的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效应有别,加强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对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