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7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导管组25例、穿刺组30组、引流组17例。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3种治疗方法,比较胸腔穿刺抽气、常规及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过程中并发症发生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胸腔穿刺组进行治疗61次,另两组均治疗1次。引流组发生胸腔感染2例欠,出血1例次;导管组发生堵管2例次,经负压吸引和冲洗后恢复通畅,未发生胸腔感染。治疗后穿刺组呼吸频率(19.90±0.43)次/min,引流组(18.94±0.48)次/min,导管组(18.92±0.46)次/min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3.57±0.60)次/min、(23.00±0.84)次/min和(23.64±0.6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于经腹、盆腔手术,并取得满意效果。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可选用两点穿刺(先于T12~L1或L1~2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再于L3-4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注入局麻药行脊麻),也可选用一点穿刺法(L2~3或L3~4)。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中一点穿刺法因其操作简便,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甚广。由于麻醉医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出于不同的考虑,在选择一点穿刺间隙位置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在经过临床实际麻醉应用中,我们发现选择L2~3间隙在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及术后镇痛效果要优于L3~4间隙。  相似文献   

3.
费建平 《安徽医药》2013,34(5):611-612
目的探究依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深度的操作方法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69例下腹部与下肢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根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的进入深度。选取同期70例常规操作方法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61例患者的硬脊膜回弹,阳性率为88.4%。硬脊膜出现回弹时两针间距为(5.22±0.94)mm,突破硬脊膜时两穿刺针间距为(2.59±0.98)mm。观察组反复穿刺率和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硬脊膜麻醉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可依据硬脊膜的弹性情况,控制针内针的深度,使得操作更加准确,减少反复穿刺和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时导管折断于硬脊膜外腔内的报道迭见,但导管打结者国内未见报道,本院最近遇见一例。 1977年5月为一54岁,男病员行胃次切术,作硬脊膜外腔持续阻滞麻醉。病人右侧卧位,脊柱外观均属正常,取胸椎8—9间,按常规行硬麻穿刺,一次成功。置入硬麻导管,向头端插入,留置硬脊膜外腔中5厘米。注入麻药后效果满意,经2小时30分后,手术顺利结束。将病人翻向左侧位(与穿刺时相反),拔除硬膜导管。当拔出2—3厘米后,感觉拔管有阻力,但仍继续缓缓拉拔,突然导管断脱于离头端8厘米处,幸残端已在体外3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疑难硬膜外腔置管法159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李永旺刘树合对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常规置管困难者,用长10cm的16号或18号硬脊膜外腔穿刺针穿刺,在确认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先将钢丝管芯插入硬脊膜导管,至离头端2cm处。开始置管,导管每插入硬...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胸腔引流导管粗而硬,用以治疗气胸患者常来来痛苦和不舒服。1996年以来我们改用静脉导管治疗气胸3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32例均为自发性气胸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32岁)。 1.2 方法 行经皮穿刺胸腔置管术。常规地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钢丝引导,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连接水封瓶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与呼吸有关的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3例,发生血凝块阻塞导管4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8例,胸膜反应5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内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术前B超或彩超下定位,取端坐位,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定位点肋骨上缘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好中心静脉导管,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常规胸腔穿刺术。结果治疗组:1例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85%,无损伤性血胸,1例发生导管扭转,经理顺后仍能继续引流,2例导管脱出再次穿刺引流。对照组:气胸10例,发生率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1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l2月共1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引流组70例,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强的松30 mg,1次/d口服4周,严格四联抗痨,观察其胸水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置管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法,置管法治疗的患者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引流组患者中65例一次置管成功,引流时间为3~5 d,2例少量出血,无1例出现气胸、继发肺部感染;常规穿刺组7~14 d胸水吸收,6例发生少量出血、4例发生小量气胸.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加负压引流的方法(新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将42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用新方法)与对照组(用常规法),比较两组疗效、胸腔穿刺一次率、气胸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腔穿刺一次率高、气胸发生率低,医疗费用较低.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连接水封瓶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与呼吸有关的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3例,发生血凝块阻塞导管4例.对照组出现轻度胸痛5例,皮下气肿8例,胸膜反应5例.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内科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面部外伤常见的合并症。修复睑部创面的同时,成功地吻合泪小管,可避免永久性溢泪。我们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修复断裂泪小管16例,随访4~12个月,效果良好。硬脊膜外麻醉导管植入无需探针帮助,不易造成假道,有利于观察,是急诊修复泪小管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导管过硬,常使插管困难,并有可能刺破硬脊膜。过软,又不易捕入。我们采用导管带心插入法,可使很柔软的导管极易推送插入。介绍于下:取市售扎发辫用空心细塑料管70厘米,粗细以可通过穿刺针为宜(稍粗者可拉制变细,不必作硬化处理);取特制硬脊膜外塑料导管的金属通心丝一根,务求平直。术始,将金属通心丝插入导管内,作为管心,首端空留2厘米。按常法穿刺硬脊膜外腔后,将带心导管缓缓插入,遇阻力,即表示管心抵触穿刺针勺形针头端,即导管进入硬脊膜外腔2厘米。然后,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抽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常规穿刺抽气组的42%。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不良反应少、堵管易再通、恢复快等特点,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对肺底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7至2009年120例中-少量肺底积液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行胸腔内置管术进行胸腔积液的引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比较2组肺底积液患者穿刺成功率、胸腔粘连、引流量、并发症等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86.7%,治疗组胸腔积液引流量(1200±86)ml,对照组胸腔积液引流量(800±59)ml,治疗组胸膜粘连12例,对照组2l例,治疗组发生气胸3例,对照组发生气胸8例,以上各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引导下胸腔内置管引流术对中-少量肺底积液治疗具有穿刺简单、引流彻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相对比,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100例病例筛选自本院收治的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例经过随机排序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组间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更低(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胸水吸收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后3个月胸膜厚度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能够取到更为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患者发生气胸、胸腔感染、胸膜反应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用中心静脉导管放胸水后行胸膜粘连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肝性胸水病例9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人胸腔持续引流胸水,注入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两种方法均给予护肝、输白蛋白等支持治疗,观察其胸水消退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胸水消退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肝性胸水行胸膜膜粘连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硬脊膜外麻醉,或为诊断治疗目的作硬脊膜外腔注药时,均宜力求准确,否则不慎可能刺破硬脊膜,而致严重后果。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硬膜外操作。应“避硬求软”。我们试用塑料管针头穿刺注药,提高了安全性,较为满意,介绍于下: 制法:取7号针头,将针尖磨平,于针杆尾端套一节塑料管,其粗细以能穿入穿刺针为度(18号Touhy′s针头),长以超出针头3—4厘米为宜,为免滑脱,可将塑料管于针杆顶部用丝线扎牢,并留线头10厘米左右,以便不慎滑脱时易于提出重新结牢。塑料管宜采用特制之硬脊膜外持续麻醉导管,7号针头长3厘  相似文献   

19.
探讨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初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24或26号“蘑菇头”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分析2组疗效、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选择性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腔积液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7/25);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疗效优于常规穿刺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