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密闭空间发生职业性氨气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密闭空间作业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z名作业工人,1名死亡,1人重度中毒.[结论]预防密闭空问职业性氨气中毒,需增强企业业主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作业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用人单位受限空间发生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探讨受限空间作业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中毒原因。[结果]该企业主要通过发酵方法生产有机化肥,工人在清理化粪罐时发生急性中毒,经现场检测,硫化氢在静态状态下检测结果为87.6 mg/m^3,在动态状态下硫化氢现场检测最高达189.0 mg/m^3。工人缺乏对现场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在清理作业时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置事故报警装置,造成3名患者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其中2人死亡。[结论]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本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预防受限空间职业性硫化氢中毒,需增强用人单位责任人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同时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慢性汞中毒并发皮肤黑变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例职业性慢性汞中毒并发皮肤黑变病的罕见表现。[方法]整理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金属汞中毒可并发皮肤黑变病。[结论]金属汞中毒并发皮肤黑变病的机理尚不清,应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某体温计厂汞作业工人健康状况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体温计生产中汞对生产环境污染状况和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方法]通过对某体温计厂的职业卫生调查,结合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采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该温度计厂职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为37.09%,精神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5.63%,轻度汞中毒的检出率为26.29%,观察对象的检出率为72.77%,尿汞平均值为24.41 mg/L,生产现场空气汞浓度平均pc-TWA为0.05 mg=/m3,pc-STEL为0.10 mg/m3,均超过国家标准. [结论]该体温计厂在生产过程中汞对职工的危害程度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表明我国<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2002)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一起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职业性汞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预防职业性汞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通过对该事故单位的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车间空气中汞的浓度和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汞中毒的危害程度。结果该公司作业场所自动注汞岗位汞浓度在(0.002 8~0.038 0)mg/m3,手动注汞岗位的汞浓度为(0.042 0~0.048 0)mg/m3,自动注汞车间同工种6人体检,有4名员工的尿汞检测结果在33.0~122.0μmol/L肌酐之间,3名中毒患者尿汞检测结果在42.0~364.0μmol/L肌酐之间。结论这是一起作业岗位汞超标及自动圆排注汞机汞泄漏引起的职业性汞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发生职业性溴气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预防职业性溴气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4名作业工人,有2名作业人员轻度中毒,1人出现刺激反应,1人跳楼外伤。结论预防职业性溴气中毒,需从增强企业业主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监督部门经常性监督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讨论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对因使用化妆品致慢性汞中毒2例进行分析。[结果]化妆品所致的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除可有一般慢性汞中毒的症状外,突出表现为以周身疼痛为主的,而感觉和运动障碍不明显的周围神经炎;在使用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的同时,主要应给予驱汞治疗。[结论]长期使用含汞量超标的化妆品可导致汞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密闭空间发生职业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探讨密闭空间作业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1名作业工人硫化氢中度中毒。结论预防密闭空间职业性硫化氢中毒,需从增强企业业主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作业工人职业卫生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密闭容器检修时应先通风,并检测作业环境有害气体浓度,作业工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上岗作业,有陪护人员监护;监督部门经常性进行监督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体温计厂汞作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方法]检测某体温计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并对147名汞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汞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重汞作业岗位的封头、制坯下、涨真空岗位的采样点汞蒸气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8名汞作业工人具有类神经征,检出率32.65%(48/147),28人具有口腔.牙龈炎,检出率19.05%(28/147),122名汞作业工人尿汞超标,尿汞平均值为(129.83±82.14)肚∥g肌酐。[结论]该体温计厂汞作业环境汞蒸气超标,怍业工人慢性汞中毒症状和体征检出率较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典型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避免误诊的方法。方法 对2例不典型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例在同一仪表厂分别从事温度计检表、定点及灌装工作,均有长期职业性汞接触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1例病例表现为四肢及关节剧烈疼痛,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口腔-牙龈炎和尿汞增高;1例病例出现类帕金森综合征样的不自主颤动,静止或活动时均有,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尿汞增高,无口腔-牙龈炎。体格检查均可见明显的手指、舌、眼睑的震颤,1例病例出现上肢粗大震颤。2例病例均确诊为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结论 神经系统是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病例的常见受累部位,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汞中毒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槽罐车装载不同化学品时预防职业性中毒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14名作业工人,有2例为刺激反应,12例为轻度中毒。结论槽罐车在运输不同化学品时要注意清除残液,以免引起化学反应,造成急性职业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平市某蓄电池厂陆续发生亚急性铅中毒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现场调查,结合近5年收治的9例职业性铅中毒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超标率达41.7%,作业点超标率为30%,部分作业场所铅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64倍。[结论]南平某蓄电池厂铅污染严重,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并发生亚急性铅中毒病例,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避免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志翔  刘磊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426-2427
[目的]研究锌冶炼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对某锌冶炼厂的作业环境进行检测,检查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锌冶炼厂的部分作业场所中检测到粉尘、噪声、金属汞、三氧化硫、镉及化合物超标.部分工人体内发现镉和汞蓄积量超限,而且与相关职业有害因素的分布一致.[结论]锌冶炼作业过程中可造成金属汞、镉在人体内的蓄积,其蓄积程度与职业性接触机会和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例急性汞中毒死亡报告苏德明(广西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某患者男性,52岁,某县办小汞矿冶炼车间工人。患者从事土法高炉炼汞工作近30年,急性汞中毒前4个月,曾作职业性查体,诊断为中度慢性汞中毒,并进行驱汞治疗,尿汞在驱汞前为0.26m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例电解锌作业工人中毒砷化氢中毒情况,为有效预防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对5例电解锌作业工人当时的症状、体征、医院的检验结果、住院病历、现场车间空气模拟采样和生产原料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GBZ44-2002标准,张某等5名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该厂车间空气砷化氢浓度严重超标(6.67倍);生产设备陈旧、破损、不密闭、无抽风等预防设施;无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等原因,致使工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砷化氢气体,造成5例作业工人发生“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结论采取控制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急性砷化氢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16.
某医院汞泄漏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医院汞泄漏中毒事故及汞吸收与汞中毒发病情况,消除汞危害。方法:调查事故过程,检测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对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对医院开展全员尿汞检查。结果:医院汞泄漏事故损耗汞约35ml,汞吸收与汞中毒的检出率为7.0%,职业性汞中毒发病率为2.2%。结论:汞吸收、汞中毒与汞泄漏及既往接触有关,必须重视医院职业性汞危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例二甲基甲酰胺致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病病例的诊疗经过及现场调查结果,为制定监管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分析病例资料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根据职业接触史、发病诊疗经过和病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结论 长期接触二甲基甲酰胺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病.用人单位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4起集群性慢性苯中毒事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4起集群性苯中毒事件的全过程。[方法]个案调查、现场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空气苯浓度测定和接触苯作业工人健康体检。[结果]4起慢性苯中毒事件平均发病率为22.5%,苯中毒病死率4.5%;44例苯中毒病例中重、中和轻度分别为24、7和13例;男性3例,女性41例;年龄17—52岁,20—29岁病例占40.9%;工龄5个月至8年。集体股份制企业苯中毒呈簇状分布,家庭作坊呈星点状分布,家庭作坊的苯中毒发病率显著高于股份制企业;出血倾向是不可忽视的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特征。[结论]发生职业性苯中毒,主动跟踪监测十分必要,要建立有效管理和监督机制,防止集群性慢性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某制帘厂1名喷漆工人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司法鉴定结论提示患者符合从事油漆工作致慢性镉中毒伴急性循环和呼吸功能衰竭死亡。但经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患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及临床资料不支持职业性急、慢性镉中毒,排除职业性镉接触导致中毒的可能。提示,在做出与职业性相关的诊断结论时,需要以充分的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为前提,否则容易引起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00至2009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松江区2000至2009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分布等特征。[结果]松江区2000至2009年间共发生416例职业病。其中,职业性皮肤病病例数居首(144例),占总病例的34.62%,病种以化学性皮肤灼伤(139例)为主,其次为职业性皮炎(4例);第二位为职业性眼病,为78例,占总病例的18.75%,以化学性眼部灼伤(45例)和电光性眼炎(33例)为主;居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慢性职业中毒69例(16.59%)和尘肺48例(11.54%)。416例职业病患者中男性322例,女性94例。职业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5.81岁,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4.47岁和44.52岁。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的中位数为9.5年,尘肺病新发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职业病发病人数2006年之前逐年上升,之后略有下降。[结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是该区常见的职业病,应加强接触化学危害因素工人的防护。重视高发的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病的预防控制,尤其应注意尘肺新发病例逐年增加和低龄化的现象,加强粉尘作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