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又作为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临床上“水湿”、“水饮”、“痰湿”、“痰饮”等常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王洋教授从医三十载,善用经方治疗肺病等疾病,苓桂术甘汤为临床常用方剂,加减灵活运用每获良效。应用苓桂术甘汤之病例甚多,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仅举病例数例。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4.
文章列举了王晞星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的3则验案。苓桂术甘汤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加减治疗痰饮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儿科专家刘韵远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学术造诣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小儿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中强调辨证施治。对于小儿因痰饮所致的咳喘一类疾病,主张以“健脾温阳,利湿化饮”为法,通常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每收良效。刘老认为小儿痰饮的出现,主要与肺牌两脏功能失调有关,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因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脾虚则肺气弱。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不化,上犯于肺,肺失宣降,上焦水津不能通调与布散,停聚于肺,而为痰饮。临床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点: 1.面色苍黄或晄白:常见于天庭、鼻柱两侧,或颊部表现较明显,其面色苍黄滞而不华为脾虚失运;面色晄白为肺虚卫气不固。两色兼见者为脾肺俱虚之证。 相似文献
7.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 ,由茯苓、白术、桂枝、炙甘草组成 ,笔者在临床用其治疗各科痰饮证取得较好疗效 ,兹介绍如下。1 慢性支气管炎 笔者体会 ,用苓桂术甘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因寒冷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每收良效。本方初能较快地改善临床症状外 ,尚能提高患者免疫力 ,防止感冒 ,预防复发。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 ] ,桂枝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和祛痰、止咳作用 ;茯苓有显著增强免疫的作用 ,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嗜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 ,使其胸腺及淋巴结重量明显增加 ,刺激β-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 ;白术能增加小白鼠体重 ,并有增强肌力的… 相似文献
8.
董幼祺主任中医师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痰饮咳喘病的临床经验,并以此方为主,根据不同的病因,灵活组合他方,用以治疗多种咳喘症,效果显著,现附医案3则以致说明. 相似文献
9.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脏腑之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水饮,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笔者临床上采用温阳之法治疗痰饮之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的范畴,病机包括气血阴阳亏虚造成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造成邪扰心神,目前相对缺乏针对邪扰心神病机的治疗药物。痰饮所致心悸,应以温化痰饮为大法,首选苓桂术甘汤。该方的要点在于“温”“和”二字,“温”指方剂组成本身药性之“温”,亦需考虑人体的“温度”,“和”则包括时间之“和”,以及与其他的方剂、药物组合使用。结合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房性早搏二则验案,对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介绍,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因痰饮停留所致的多种病症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头痛张某 ,女性 ,5 2岁 ,2 0 0 1年 1 0月 1 8日初诊。患者患发作性头痛 1 0余年 ,发病时多感脘部胀满、恶心 ,继以头痛且迅速加重。曾诊为神经性头痛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近半年来头痛发作频繁 ,伴痰多、纳差、心悸。2日来症状加重。诊见患者面黄、体胖、舌淡、苔白 ,脉沉细而缓。此乃痰湿内阻所致 ,予针太阳、内关、丰隆 ;并服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茯苓30 g、桂枝 1 0 g,焦白术 1 5 g,陈皮 1 0 g,半夏 1 2 g,赭石 30 g,枳实 1 0 g,竹茹 1 0 g,… 相似文献
14.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20例泉州市马甲中心卫生院(362014)杜万福笔者从1995年3月至1997年8月,运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因饮阻于中,清阳不升,痰浊上蒙之眩晕证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5例,女...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蒋宝素,江苏丹徙县人,集其四十余年经验而成《问斋医案人其中对痰饮的认识颇多创见,今略举其端,以飨同道。1探病穷源,要在脾肾蒋氏认为痰饮是一种病理产物,他指出,“盖痰因病生,非病因痰致”,“痰即津液、精血、脂育之所化”,其形成主要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盖脾主运化水湿,肾阳主水液蒸化,二者功能失调,均可来湿而成痰饮。蒋氏云:“然肾为水胜而司五液,当以肾为生痰之源为是”、“五液管居于肾,化生于冒,当以牌肾为生突之源,肺胃乃贮痰之器”、“肾虚水泛为痰”、“脾应湿热不化,酝酿生痰”。蒋氏还重视内伤七… 相似文献
16.
18.
三焦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液停滞而积聚为饮,出现三焦水道不利,见眩、呕吐、痞满、小便不利等症。痰饮致病范围广泛而变化多端,可引起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发生。此文简介痰饮病形成的机制及临床表现,简述痰饮病的治疗方法并提出“温化三焦痰饮”理论,通过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之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引起的各系统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并获得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周衡教授为湖南省名中医,其临床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非常广泛,本文浅析了周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临床治病应当遵循方证对应的原则,同时要抓主症,综合兼症,随证治之,当患者病机复杂,证候较多时,切不可拘泥一方,应当合用经方、善用类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根据疾病性质,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凡是符合此方证的,不论某种疾病,均可使用,文章通过总结周衡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介绍其对痰饮病病因病机的理解,治疗上予以苓桂术甘汤,临证进行灵活加减,并附以典型医案,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