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ICU护士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10月1~30日对我院13个重症监护室的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aslach倦怠量表和自行研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74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45±17.25)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的31.6%、13.1%、9.2%的变异。[结论]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文版的护士同情能力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88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内科护士同情能力总分为(64.51±12.15)分,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得分为(24.39±8.85)分,去人格化得分为(7.69±4.01)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51±9.63)分。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维度中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较国内常模高(P0.05),情感衰竭得分较国外常模高(P0.01),个人成就感得分较国外常模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而职业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内科护士同情能力,从而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SPS-6),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94±14.50)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3.59±9.64)分,去人格化(7.63±5.95)分,个人成就感(33.07±9.01)分,SPS-6量表总分为(17.25±3.51)分;隐性缺勤与职业倦怠(r=0.303)、情感衰竭(r=0.508)、去人格化(r=0.355)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296)。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可能存在密切关联,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隐性缺勤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控制源的关系,为预防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富阳及周边县市)6所综合性医院150名手术室护士,使用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为26.31±10.47,个人成就感得分为29.18±8.64,去人格化倾向得分为7.64±5.28.不同国家、科室和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职业倦怠不同纬度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手术室护士的情绪枯竭与消极应对、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积极应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预防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应鼓励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加社会支持和塑造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同编制年轻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为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MBI),有目的地抽取不同编制年轻护士2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年轻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总分分别为(24.37±6.10)分、(8.26±3.26)分、(34.08±5.52)分,与常模(n=1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编年轻护士在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均高于非在编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编护士主要体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上,非在编护士主要体现在低个人成就感上。结论编制对年轻护士有较大影响,不同编制护士倦怠表现有所不同。提示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有效管理,改善护士工作倦怠状况,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周晓华  陈琪尔  谭坚铃 《全科护理》2012,(16):1529-1531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分析其人口学因素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对496名肿瘤专科医院护士进行护士工作倦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中情绪枯竭维度得分为20.78分±9.86分,属于中等倦怠;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为4.66分±5.05分,属于低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3.48分±9.23分,属于高度倦怠,其中去人格化倾向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低于Maslach常模(P<0.05);不同劳动人事关系的护士在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同制、初级职称的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肿瘤专科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情况,积极改善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8.
赵伟  曹影 《全科护理》2016,(30):3142-3145
[目的]探讨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CU)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的关系。[方法]应用职业认同感量表、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MBI)量表对40例CCU护士及50例心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科室护士职业认同感量、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情况,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CCU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与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感的关系。[结果]CCU护士职业认识评价、职业社交技巧、职业社会支持、职业自我反省、职业挫折应对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CCU护士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应对方式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CU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个人成就感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CCU护士职业认同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去人格化、情感耗竭维度呈负相关(P0.05),而与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CCU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较心内科护士低,与其消极的应对方式及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有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CCU护士职业认同感而促进其积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9.
杨玉洁  王静 《全科护理》2015,(7):580-583
[目的]探讨护士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郑州市3所三级医院的450名护士进行护士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护士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4.57±10.32)分,职业倦怠健康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8.12±10.43)分、(12.25±7.32)分和(24.07±8.8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一致感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498,-0.375,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311,P0.05);护士心理一致感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心理一致感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子。[结论]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心理一致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处于中等程度正相关。医院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制定能有效提高护士心理一致感的干预措施和指南,从而激发护士的应对潜能,降低职业倦怠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张云芳  宋意  李丹卉 《全科护理》2012,10(17):1609-16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对深圳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分别为(5.48±2.36)分和(33.51±7.79)分,均低于北美常模(P<0.01);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4.72±8.98)分,高于北美常模(P<0.01)。ICU护士工作压力源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35个条目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共有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等10个条目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性相关。[结论]深圳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呈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建议护理管理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ICU护士进行重点干预,给予其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参与管理决策的机会,降低其护理工作压力源水平,以期减轻其职业倦怠,确保ICU护士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抽取中山地区4所不同等级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00名急诊科护士,分析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结果急诊护士在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感知的压力最大;压力源得分最高是频繁倒班;急诊护士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个人成就感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成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山地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急诊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04±0.62)分;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量表中情绪枯竭得分为(34.41±8.15)分,去人格化倾向得分(14.14±4.56)分,个人成就感得分(24.14±5.05)分,均属于高度倦怠。实施干预措施后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个人成就感得分提高,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并且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应对方式的现状,并了解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人类服务版(MBI-HSS)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北京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33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处于中度倦怠者均超过50%,情感衰竭中处于重度倦怠水平者最高,占总数的22.7%。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全国常模(t=5.10,P0.05;t=-12.60,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中去人格化维度显著相关(r=-0.236,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相关(r=0.246,P0.01;r=0.294,P0.01;r=-0.132,P0.05)。[结论]儿科护士群体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尤以情感衰竭维度最严重;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护士尽量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乳腺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及诱发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量性与质性结合的方法开展调研。选取我院乳腺外科的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其职业倦怠的真实感受、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进行深度访谈,记录谈话内容,提炼主题。[结果]20名乳腺外科护士中职业倦怠者有14人,占70%;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其中去人格化维度均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炼出4个职业倦怠相关主题:(1)工作负荷大,经常产生职业倦怠感;(2)职业特点与环境加重对自身患乳房疾病的担忧;(3)担心化疗药物影响自身健康与生育能力;(4)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时不知如何应对。[结论]管理者应对乳腺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或改善乳腺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张国琴  张岩 《全科护理》2016,(10):973-975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市4所三级医院的14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共情能力总分54.20分±9.80分;身心忧急属低水平,同情关怀、幻想力、观点取替3个维度均属中度水平;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均属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属中度倦怠;共情能力中观点取替、同情关怀与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诊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共情能力有待提高;提高急诊护士共情能力可以降低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角色认知量表、Maslcah工作倦怠量表及杰佛逊共情量表对我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128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角色认知、工作倦怠与共情能力的关系。[结果]ICU护士工作倦怠中去人格化、情绪衰竭得分分别为6.42分±2.45分、23.25分±7.12分,均属中度倦怠,而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08分±8.25分,属高度倦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与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ICU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较严重,主要受角色认知及共情能力影响,可通过提高其角色认知能力和共情能力来改善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源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HSS)和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4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倦怠的3个分量表中,手术室护士的高度倦怠感分别为:情感枯竭占43.6%,去人格化倾向占31.7%,个人成就感低落占54.6%。与Maslach正态分布样本的高度倦怠均为33%比较,只有去人格化倾向无显著区别,而情感枯竭、个人成就感低落显著高于常模。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评分前3位是担心出现差错事故(3.32±0.69)分、工作量大(3.18±0.76)分、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3.12±0.87)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存在相关性。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大会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3所综合性医院10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测量其职业倦怠状况及生活方式。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得分为(25.16±6.74)、个人成就感得分(22.84±6.56),与Maslach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室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62.7±14.2),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中情感枯竭与生活方式呈负相关(P0.05,P0.01),个人成就感与生活方式呈正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感较高,个人成就感较低,生活方式欠佳,护士的生活方式影响其职业倦怠。管理者应改善手术室护士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进行体育锻炼,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从而缓解职业倦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及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宣城市精神病专科医院8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睡眠问题突出表现在睡眠质量较差(占39.53%),入睡时间较长(占17.44%),睡眠时间较短(占13.96%);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是否值夜班的护士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表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与美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个人成就感与睡眠质量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且与职业倦怠明显相关,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舒缓职业倦怠方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认知行为对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应用认知行为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及职业倦怠感量表对30名P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认知行为水平对PICU护士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影响。[结果]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为(12.25±2.85)分,职业认同感总评分为(3.24±0.52)分,职业倦怠感评分(112.25±4.85)分。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PICU护士认知行为评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感、总体职业认同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职业倦怠感总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PICU护士认知行为与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护士认知行为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能让护士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