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尹涛  钟连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63-164
目的 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村医药》2013,(22):82-82
文献称可致敏药物有100多种,常用药物有抗菌药、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等,已知可以导致重症药疹的药物有别嘌醇、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美洛昔康、吡罗昔康、替诺昔康、奈韦拉平、磺胺嘧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物性皮炎(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复习26例儿童重症药物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第一位。26例患者中,13例为多形红斑型药疹,8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5例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未发育成熟,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的药疹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药疹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7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重型药疹的致敏药物有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易造成患者皮肤损害、黏膜损害、肝肾损害等。结论对重型药疹患者治疗时,应尽早停用致敏药,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控制住病情,同时做好全面的抗感染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2例药疹患者的住院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致敏药物、给药途径、潜伏期、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明确的98例中,主要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类(59例)、解热镇痛药(16例)、中药制剂(13例)、抗痛风药(6例)、抗癫痫药(2例)、消化系统药(2例)。结论抗菌药物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的最常见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62.8%(91/145)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抗生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58例,其中青霉素类27例,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药9例。重症药疹16例,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66%(2/3)及8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泼尼松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疹的常见致敏药、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对46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敏药主要为抗生素27例,解热镇痛药8例,抗痛风药(别嘌呤醇)2例,抗癫痫药(卡马西平)2例等。疹型主要有荨麻疹样型26例,重症多型红斑型6例等。重症药疹以别嘌呤醇及卡马西平所致为主。结论 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为常见;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比例上升,且是重症药疹的常见致敏药。治疗上轻型病例以短期糖皮质激素辅以H2受体阻滞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了病程。重型病例除尽早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外,加用小剂量CTX能迅速控制病情,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志凌 《天津药学》2013,25(3):38-39
目的: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的185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患者潜伏期短于7 d者121例,8~14 d者56例,超过14 d者8例。致敏药物明确的156例患者中:抗生素致敏者81例,其中青霉素类28例,头孢菌素类3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者27例;生物制剂致敏者13例;其他药物致敏者35例。因服自拟中药方致敏药物不明者29例。185例药疹患者中,多形红斑型药疹56例,多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解热镇痛药所致;荨麻疹型药疹43例,多为青霉素、头孢类和生物制剂所致;湿疹型药疹19例,中药多致。结论:药疹潜伏期多在14 d之内;青霉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多形红斑型及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生物制剂、头孢类抗生素及中药导致的药疹增多。  相似文献   

9.
557例住院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皮肤科55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557例药疹患者占同期皮肤科住院患者的20.38%,用药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既往有过敏史者27.29%。单一用药52.78%,合并用药47.22%。致敏药物有30余种,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破伤风抗毒素、阿莫西林、青霉素、别嘌醇、卡马西平。导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别嘌醇、复方氨基比林。皮疹类型以麻疹样皮疹最多见,其他依次为荨麻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痊愈500例(89.77%),死亡5例(0.89%)。结论:近10年来,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生物制品和解热镇痛药,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药品导致的药疹进行归类并采取药学服务对策。方法统计75例药疹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和疾病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75例药疹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28.4岁;药疹的疹型分为猩红热样型(13.33%)、麻疹样型(52.00%)、荨麻疹样型(28.00%)、固定型(2.67%)、多形红斑型(2.67%)、剥脱性皮炎型(1.33%);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菌药(70.67%)、解热镇痛抗炎药(14.67%)、中成药(6.67%)、生物制品(5.33%)、抗痛风药(1.33%)、心血管系统药(1.33%)。结论抗菌药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别嘌醇片是重症药疹的致敏药。必须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及治疗药疹药品的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别嘌醇片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临床特征、相关规律及机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3年关于别嘌醇片所致ADR/ADE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86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中老年患者为主,61~70岁患者构成比最高(27例,31.40%);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个月内发生(79例,91.86%);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出现很多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构成比最高(74例,61.67%),在皮肤系统损害中主要表现为重症药疹(36例,48.65%),预后效果较差。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并掌握别嘌醇片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安全用药,并加强临床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13.
Fixed drug eruption (FDE) is an adverse effect observed with various drugs such a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nd various antibiotics. Acemetacin, a prodrug of indomethacin, is an NSAID licensed for use in rheumatic disease and othe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e present a case of acemetacin-induced FDE in a 49-year-old woman.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second case report detailing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a patient with FDE caused by acemetacin.KEY WORDS: Acemetacin, fixed drug eruption,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开报道的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病例,提取文献中患者年龄、性别、致ADR药物、重症药疹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文献49篇,共计病例49例。其中单一用药致重症药疹病例有27例,联合用药22例;49例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中发生率最高为对乙酰氨基酚,其次为吡罗昔康、布洛芬、依托考昔;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平均潜伏期为(7.88±10.42)d,其中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期最长,可长达(36.50±14.20)d;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死亡。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以减少重症药疹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别嘌醇引起药疹的临床特征以及病情轻重、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99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房收治的156例别嘌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别嘌醇引起药疹的潜伏期为(41.8&±14.3)d,病人住院时间为(36.8±11.2)d,重症多形红斑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占42.3%,全身症状重,死亡12例.病情轻重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P<0.05),疾病的预后也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别嘌醇所致的药疹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皮疹重、全身症状重等特点,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影响病情的轻重和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翔  牛丹 《中国药业》2013,(23):47-49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显著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近年来医院临床报告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13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37份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报告中,21~60岁与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系统损伤、皮肤及附件损伤、肝功能损伤.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前3位的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与塞来昔布发生例数最多.非甾体抗炎药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以皮疹与肝功能损害为主.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临床需高度警惕,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百例药疹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近年来临床用药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皮肤科 1998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住院病历 4 2 8份 ,其中明确诊断为药疹的病历 10 0份 ,分析病人过敏史、潜伏期、药疹类型、致敏药物种类及其他相互关系。结果 :百例药疹涉及药品 4 3种 ,明确为 1种致敏药物为 5 7% ,2种可疑致敏药物为 2 8% ,3种以上可疑致敏药物为9%。结论 :致敏药物排在前 3位的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药疹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5年7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标准剂量IVIgG组、半标准剂量IVIgG组以及激素组,采用SCORTEN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比较三组SCORTEN评分,最大激素使用量、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是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以重症多形红斑型最常见.激素组的最大激素使用量大于标准剂量IVIgG组(P<0.05),激素组的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住院时间大于其他两组(P<0.05);标准剂量和半标准剂量IVgG组最大激素使用量、起效时间、激素减量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联合IVIgG治疗重症药疹是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方法.半标准剂量和标准剂量IVIgG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181例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5年间收治的181例药疹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药疹患者中非重症药疹124例,重症药疹57例。16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的诊断标准,占8.84%。102例由抗生素所致,40例由解热镇痛药所致,9例由别嘌呤醇所致,7例由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其住院天数、平均最高皮质类固醇用量、疗程等方面与非重症药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1年来住院药疹及重症药疹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及疹型亦有变化。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