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回顾本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持续血液透析158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和分析。结果158例持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价,发生营养不良患者97例,发生率61.39%。其中轻一中度营养不良81例,发生率51.26%;重度营养不良16例,发生率10.12%。结论认识到导致营养不良的临床因素,在护理方面加强,心理教育,正确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详细的向患者进行持续血液透析营养知识讲解和介绍,使患者能够合理的进行营养的调配。强调充分透析是改善患者尿毒症症状的前提,对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亦至关重要。透析充分的前提下,可以放宽饮食限制,增加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必要时给予肠道或胃肠外营养(PN),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HD)患的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结合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饮食评估对57例血液透析患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观察了营养状况与饮食摄入、透析充分性、透析时间、年龄的关系。结果 57例透析患中营养良好35例(61.4%),轻至中度营养不良18例(31.6%),重度营养不良4例(7.0%),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8.6%。各营养状况组之间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肌酐(Scr)、三头肌皮皱厚度(TSF)、饮食蛋白摄入量(DPI)和蛋白分解率(nPCR)差异显,而三组间Kt/V无显差异。65岁以上老年患营养不良发生率(50%)明显高于65岁以下患(32.4%)。结论 血液透析患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年龄及炎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阳鲜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76-1178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内分泌功能及代谢紊乱,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及促进蛋白质分解。透析会影响患者食欲,使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患者营养不良[2]。本院在对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时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protein energy malnutntion,PEM)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状况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透析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一项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3%有轻至中度营养不良,8%为重度营养不良。国内的研究表明:其发病率为53.6%,其中轻至中度占39.3%,重度达14.3%,明显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为大学生提出科学饮食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法、个别询问等对200例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食物来源在质和量方面较差,营养素来源以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偏多,其中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等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摄入量明显低于标准供给量(RDA);男、女生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摄入明显不足,蛋白质摄入量男、女生分别占RDA的81.1%和71.5%;三大热能营养素比例失衡,男、女生均存在蛋白质占热能比不足(为10.6%),而碳水化合物占热能比偏高的问题(70.3%);三餐热能比分配不合理,表现为早餐能量摄入偏低,占全日总能量的22%;而晚餐摄入量偏高,占全日总能量的44%。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肥胖或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结论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应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努力改善膳食结构,以提高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透析病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因此,应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使患者合理调配饮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营养状况,为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对89例中重度心功能不全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功能Ⅲ级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的占9.09%,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占24.24%,有确定营养低下的占66.67%;心功能Ⅳ级患者营养状况良好的占7.14%,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占26.79%,有确定营养低下的占66.07%;心功能Ⅲ级与Ⅳ级患者营养低下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64,P〉o.05)。结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不良,早期及定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49-1850
分析和研究饮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及营养状况影响。我们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营养干预组53例与常规干预组53例。营养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饮食营养干预;常规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机体营养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评分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将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应用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其对降低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及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易合并感染及腹泻等疾病,有时需予以液体治疗,重症营养不良患儿有其病理生理特点,液体疗法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儿科临床医师必须熟练掌握重症营养不良患儿的液体疗法。1重症营养不良患儿体液特点1.1体液处于等张偏低或低张状态 重症营养不良患儿体内蛋白质及电解质缺乏。总蛋白降低者占76.24%,白蛋白降低者占60.22%,低钠血症占53.04%,合并感染者低钠血症可高达81.81%。一般为无症状低钠血症。1.2缺钾状态 机体长期处于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状态,消耗自…  相似文献   

10.
杨金惠  李树云 《家庭护士》2009,7(17):1552-1552
营养不良是透析病人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腹膜透析病人由于腹膜透析液中的葡萄糖被吸收使病人有饱足感,蛋白质摄入量减少;而每日由腹膜透析液中丢失的蛋白质8 g~16 g,由此造成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合理的饮食调配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现将我科腹膜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常存在误区。一部分患者进入诱导透析后仍然继续沿用透析治疗前的低蛋白饮食,或过度担心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而盲目禁食禁饮。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轻度至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33%,重度营养不良者达6%~8%。另一部分患者则不注意控制饮食或者不知道如何控制饮食,结果患者于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导致水肿、高血压、高血钾等各种并发症发生,从而加重患者心脏负担甚至威胁生命;而绝大部分透析患者在具体饮食品种的选择、量的摄入和正确的烹调方法上缺乏指导,我血透室对2005年4月以来4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进行了有效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管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枝 《全科护理》2008,6(35):3221-3222
了解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饮食护理提供依据。血液透析病人中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应重视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问题,根据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月~2004年2月,我院对225例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进行调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21例。现将其营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5例,发生营养不良者21例,占9.3%;因营养不良死亡2例,占0.9%。2原因分析2.1疾病本身的因素①透析前患者由于食欲差,营养物质摄入量少或接受低蛋白饮食治疗等原因已存在营养不良。②透析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造成营养不良。③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不仅使患者食欲降低,而且增加机体分解代谢,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2.2与血液透析有关的因素①透析不充分;②血液透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丢失;③透析…  相似文献   

14.
曾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4-3405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86例MHD营养不良患者加强个体化饮食指导,并于饮食指导前及饮食指导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人体学测量和血生化检测行营养评估.结果 86例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在加强个体饮食护理前后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未见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个体化饮食护理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饮食指导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进行饮食指导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1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通过SGA评估分级法和生化指标对其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观察营养不良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饮食指导前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6.97%和47.7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指导能有效地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98例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常见膳食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8例患者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高,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态,主要由营养知识缺乏、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膳食摄入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结论: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贾洪 《天津护理》2005,13(4):241-242
肝脏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在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激素等物质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功能损害,相当一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蛋白质或能量营养不良。Moriwaki等报道,肝硬化患者中约30%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40%为蛋白质营养不良,10%为能量营养不良,仅20%患者的营养状况尚属良好。营养不良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临床预后有重大影响。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各项治疗(包括手术)的耐受力,可望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预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文霞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46-1048
癌症患者常因疼痛、梗阻或治疗引起的副作用而导致厌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随着肿瘤的进展可出现恶病质发生代谢紊乱,有的患者还对糖的耐受性降低。肿瘤恶病质可导致患者内脏和躯体蛋白质消耗,损害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增加宿主易感性。癌症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性,近来已被广泛注意,营养状况是预示疾病好坏的重要变量,也影响放、化疗等侵袭性处置的结果。我科自2002年10月~2004年8月对住院的126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营养评估和营养管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摄入的热量与蛋白质能否满足机体需要,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方法统计64例重症肝病患者入院前3d和入院2周内饮食和静脉输入液体,计算热量与蛋白质的实际摄入量,与患者本人的目标量相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结果64例患者的热量与蛋白质均存在摄入不足(P〈0.01),56.2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结论临床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重视自身的营养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明确的饮食指导,适当给予肠内、肠外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22%-65%[1],可引起营养不良、感染、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饮食干预可缓解卒中后营养状况的恶化,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全面改善机体状况,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