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治疗。它不能消除呼吸衰竭的病因 ,只是为治疗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当病因消除 ,自主呼吸恢复到一定水平后 ,应及时撤离机械通气 ,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当患者重建的通气负荷与自主呼吸能力平衡时 ,才能撤离机械通气。对于一些基础疾病严重和持久的 (如COPD合并慢性呼衰 ,全身衰弱 ,脑梗死等 ) ,其机械通气时间长 ,撤离也较困难。从我院 65 0例危重监护的患者机械通气的资料看 ,机械通气最短的为 1 2小时 ,最长达 1 0 5 4天 ;60 2例撤离呼吸机 ,4 8例机械通气直至死亡。是否需要机械通气 ,取决于自主呼吸的能力与…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滨 《医学综述》2008,14(12):1858-1860
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生命支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为原发疾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和争取了时间。但当病因消除或得到控制时,自主呼吸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及时撤离机械通气,避免造成呼吸机依赖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医师经验采用的传统撤机方法常会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增加,应用机械通气撤离方案指导ICU患者撤机可以减少上述后果。现就呼吸机的撤离及其相关技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4.
加强机械通气撤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意外或自主拔管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完全机械通气患者的23%和开始撤机过程患者的69%并不需要重新插管,这表明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存在被延迟的倾向,致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医疗费用。撤机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占机械通气整个时间的40%~50%。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撤离的时机与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辰  詹庆元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22-1024
一、撤离机械通气时机的掌握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支持手段 ,可以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时间。一旦原发病好转 ,即需及时地估计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尽早撤离机械通气。若未能抓住机会适时撤机 ,则可能在继续实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形成对呼吸机的依赖状态而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使治疗失败。目前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确定什么时候可以撤机 ,即撤机时机的把握。有报道撤机后再插管率为 3%~ 19% ,而究竟有多少上机患者已经具备撤机条件而又没有及时撤机尚无从确定 ,但有统计表明 ,5 0 %意外拔管 (unplannedextubatio…  相似文献   

6.
袁志强 《医学综述》1999,5(9):399-400
<正>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机械通气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抢救危重病患者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适时停用机械通气对控制患者在ICU内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非常重要。由于目前对脱机尚缺乏系统的认识及对脱机过程的最佳方法缺少一个指导性方案,机械通气的撤离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国外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指在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功能改善后,逐渐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而护理配合也是关系到能否安全撤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1998~2000年成功配合机械撤离病例 21例,成功率达90.1%。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笔者1998~2000年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23例,男13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广泛应用 ,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但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而撤离失败。我科ICU从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 79例 ,其中 2 1例撤机失败。通过回顾性分析 ,现就其预见性监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9例 ,男 4 7例 ,女 32例。年龄2 7~ 6 8岁 ,平均年龄 4 7岁。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37例 ,重症有机磷中毒 13例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11例 ,脑血管意外 7例 ,神经肌肉疾病 5例 ,急性左心衰 6例。机械通气时间最长 10 7d ,最短 3d。撤机失…  相似文献   

9.
朱云峰 《海南医学》2011,22(15):119-123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撤机策略的研究仍是ICU里普遍存在及重要的课题,目前尚无一种公认的最佳撤机方案。序贯通气是有创与无创通气序贯进行,其目的是缩短有创通气的时间,增加撤机成功率。文章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机械通气撤离影响因素和序贯通气切换点的选择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最终需要撤离呼吸机,呼吸机撤离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包括脱离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绝大多数患者在基础疾病改善后可直接快速撤离呼吸机,但约有20%-30%的患者需要逐渐撤机,特别是有慢性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撤机比较困难,例如有35%-67%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属于困难撤机。  相似文献   

11.
影响机械通气撤离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机械通气撤离患者随机分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给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撤机的相关因素 ,给予护理干预 ,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焦虑 ,人机对抗率低于对照组 ,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机械通气撤离患者实行护理干预 ,能明显减轻其焦虑症状 ,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机械通气72 h以上的患者撤离呼吸机时,动态观察浅快呼吸指数(RSBI),以评价其预测撤机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满足常规撤机标准的76例患者,进行120 min自主呼吸试验(SBT),动态监测5、15、30、60及120 min五个时点的RSBI,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应用SPSS 15.0对测量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完成了120 min SBT,其中有20例撤机失败。撤机五个时点的RSB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之间五个时点的RSB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72 h以上的患者撤机时,动态观察RSBI的变化趋势对判断撤机能否成功更有价值,而独立观察RSBI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SIMV和PSV二种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64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PSV二组,每组34例,比较二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3d内撤机成功率、总的撤机成功率.结果 PSV组患者撤机时间和3d内撤机成功率均优于SIMV组,而总的撤机成功率二者相当.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PSV撤机方法能够缩短撤机时间,提高3d内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 (MV)的撤离是MV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许多临床专家和学者总结有各具特色的撤机指标及策略。但至今仍无各级医院在不同条件下均能遵循且又切实可行的统一标准。作者基于基层医院简陋条件下实施 10例次MV的成功经验 ,对MV的撤离作一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近年成功实施MV的病人 10例次 ,10例次中COPD急性加重致重度呼吸衰竭 (RF)并肺性脑病 4例次 (均为男性 ,年龄 6 5± 2岁 ) ,其中MV前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 3例次 ,左侧气胸 1例次 ;非COPD致急性RF6例次 (男女各 3例 ,年龄 42± 17岁 )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程序化撤机在神经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4例神经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由具备撤机经验的临床医生决定撤机过程;观察患者采取程序化撤机过程,对患者先行筛查试验,对筛查试验合格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试验( SBT)筛查,SBT在规定时间成功后,予以撤机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撤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死亡率、住院费用、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48 h内再插管率、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程序化撤机较经验性撤机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降低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17.
李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82-2984
关键词近年来,随着严重创伤,呼吸衰竭性疾病的增多,促进机械通气的发展,目前,有创机械通气是ICU中呼吸衰竭患者采取辅助性治疗的主要措施,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长期采取机械通气,也会引发许多并发症,因撤机与拔管时间不适合,可能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不利于康复。本文主要探讨ICU机械通气中对撤机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岳玲 《河北医学》2002,8(3):267-268
人工呼吸机建立人工呼吸通道应用临床多年 ,已成为治疗各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因长时间上机 ,呼吸机的撤离问题日益突出。我院自 1999年针对撤机失败原因 ,通过回顾性系统分析 ,提出一系列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提高了撤机成功率。现就其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各类机械通气患者 4 5 4例 ,均为气管切开行持续机械通气患者。其中 30例撤机失败 ,发生率为 6 .6 1% ,较陈茂君等[1] 报道撤机成功率高。本组患者年龄 2 4~ 6 6岁 ,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4例 ,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   总被引:91,自引:15,他引:76  
机械通气是藉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之间压力差,形成肺泡通气的动力和提供不等氧浓度,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降低呼吸功,达到改善或纠正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防治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目的。机械通气给呼吸衰竭患予以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为基础疾病治疗、呼吸功能改善和康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1]。成年男性COPD的发病率在4%~6%之间,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2]。COPD患者需要呼吸支持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急性加重,伴有其他内科疾病,外科择期手术,这些情况对所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